“茅”用于分封,成语有“裂土分茅”;用于军事,成语有“名列前茅”;用于占卜,《楚辞》有“索琼茅以筳篿”句。有人甚至认为因它还诞生了“蔡”这个古国名,因为“蔡”地多生类“茅”的“蓍草”,蔡由草、祭组成,就是用草祭神、占卜的意思。
“茅”用于占卜和作为植物崇拜的对象,在中南、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中非常普遍。榕江超短裙苗寨有著名的“茅人节”,苗人丧葬堆坟后要栽上茅草,彝人用茅草根代表死者的“灵魂”贡在祠堂里,仡佬族有茅草舞,而土家“大摆手”仪式中跳演的“茅古斯”更为著名。
古湄潭山凹里上演的“僚人”傩戏中还保留着“劝茅”、“喊茅”的程序;在今之夜郎遗俗“斗牛”中,领队走在前面的长老手中总要执一青茅前后左右横扫,据说可以为自己的“牛王”驱恶避邪、祈求胜利。
或问:这些与茅台地名、酒名相关么?答曰:表面上看或许没有直接关系,但它能够告诉我们,“茅”在远古作为酒祭这样重大活动的用品,决不单单是因为它本身有“茎长脉粗,易于结束流畅”的生物特性,应该是具有更深刻的内涵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茅台之名的由来也是和这些“内涵”密切相关联的。
首先我们差不多可以断定,茅台所以叫茅台其由来一定非常之古久,且与这里的土著先民———“濮人”对“茅”的某种崇拜观念直接相关。
除了我们上面举出的“僚人”傩戏、夜郎“斗牛”等例证外(夜郎与僚俱出于濮),最有力的证据还在于,在贵州仁怀境内不独现在的茅台镇叫茅台,一些濮僚人居住过的地方,也有茅台地名,如茅坝镇有九井八庙十茅台,坛厂镇也有“茅台”。另外,夜郎在上古属于“濮”的一支,据专家考证,那最有可能是古夜郎国都邑所在地的恰恰又叫“茅口”(今贵州六枝茅口镇)。这些有趣的地名现象不得不叫人联想起先秦楚、濮曾经的一些复杂关系。
当初楚、濮和平共处于江汉间,后来楚人强大起来,掠夺了濮人旧居而以荆楚称之,濮人才被迫迁徙黔、桂、滇等地的。无独有偶,类似濮人的地名现象在楚人那里表现也十分明显。
楚数迁都,所迁之地都以旧都名之曰“郢”,特别是最后一次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州),在皖北、江淮之间留下了遍地“郢”和“郢子”的村镇地名“语言化石”,这种类似现象究竟是当初濮文化影响了楚,还是楚濮文化交融的结果今天已不得而知,然而由此我们至少可以断定,“茅台”地名的来历应该源于濮人借“茅”来缅怀故国、故地的深层次的民族心理积淀的结果。
其次我们差不多还可以断定,茅台地名与濮人酒文化也密切相关。濮人擅酿酒世所公认,茅台酒的前身即是濮人所酿“枸酱酒”。上古祭祀必用“清酒”,徐霞客《粵西遊日記》确载:“主人出‘茅滤酒’劝客”,而广西(粤西)也是濮人生息之地,可见濮俗“滤酒”也是用“茅”的。由是观之,茅台之由来的确应该大有深意,不会像过去理解的那样简单。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