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市营销 > 黄酒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葡萄酒与保健
·黄酒如何从区域市场走向全国?
·黄酒产业如何走出酒店终端营销困
·安徽黄酒营销问题突出
·黄酒:以其它酒类为“标杆” 突
推荐文章
最热文章
·安徽黄酒营销问题突出
·葡萄酒与保健
·黄酒如何从区域市场走向全国
·黄酒产业如何走出酒店终端营销困
·黄酒如何从区域市场走向全国?
·黄酒:以其它酒类为“标杆” 突
·黄酒,如何打破区域门槛?
旗帜广告位
黄酒:以其它酒类为“标杆” 突破超越
2012-08-29 15:20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黄酒品种较多,著的有绍兴加饭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无锡惠泉酒、广东珍珠红酒、山东即墨老酒等。

    目前我国黄酒的行业格局大致是“前有狼,后有鼠,中间是小蚂蚱”。2005年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黄酒生产企业700余家,大型企业有绍兴黄酒集团、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上海金枫酿酒公司等3家,中型企业30家,其余85%为小型企业。黄酒产销仅集中在四省一市狭长地带,即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和上海,另安徽产销量也较大,总量占全国的83%~88%,形成“南黄北白”消费格局,市场区域较小。黄酒与我国整个饮料酒总量相比,仅占4%,据统计,2005年全国饮料酒年消费量约在2800万吨左右,而被称为国酒的黄酒却仅为150万吨,且近几年来一直在这个量上徘徊。 

    目前我国黄酒行业缺乏群体优势和强势品牌,多数企业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相互压价竞争、以次充好,包装与品牌开发雷同,开拓市场急功近利和缺乏创新精神等等弊端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黄酒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黄酒在营销管理上操作手段、策略保守滞后,而且老是表现在功能利益上,品牌形象缺乏,品牌远未树立;酒度过高,口感偏重,与年轻一代低度、淡爽的需求潮流不符;不能作为强势品牌引导市场,消费者认知混乱,普遍以陈年数论酒品;价格过于透明,经销商几乎无利可图,致使市场疲软。 

    相对于白酒、啤酒、葡萄酒等企业强大的广告攻势,时下黄酒无论是在产品宣传、企业形象宣传、产品文化宣传上都已不能适应黄酒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部分黄酒企业仍停留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像“古越龙山”、“致中和”斥巨资在中央台打广告的黄酒企业这样的黄酒企业是少之又少,也是近两年的事,黄酒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远未得到挖掘。黄酒究竟是什么口味定位,什么样的酒才是正宗的黄酒,如何正确饮用黄酒等问题,消费者都不甚了解,可以说是人为的因素造成了整个黄酒行业的低迷。 

    然而,从未来消费潜力看,黄酒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从国内看,黄酒作为低度酿造、高营养、保健型的酒种,很适合当今人-们由于生活提高而对饮料酒品质的要求;从现代酒类消费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已由嗜好性饮酒向交际性饮酒和品尝性饮酒过渡;从价值取向来看,人们已经摒弃了爱高度、嗜烈性、求刺激的陋习,开始树立取低度、摄营养以调适,护养身心的新价值取向。黄酒企业只要做好导向性宣传,进行营销突破,跨越区域限制,必将会引起更多全国消费者的关注,从而使黄酒消费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必定焕发出第二春,在我国酒业史写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那么,我国黄酒企业如何跨越区域樊篱,进行营销突破,做大做强,在我国酒业之林打下一个坚实而重要的地位,为国酒再写华章,为我国酒业做出更大贡献?笔者以为,黄酒不妨以其它酒类为好榜样,进行区域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习啤酒进行企业重组推动资本并购 

    纵观目前我国黄酒行业,存在着小、散、乱的局面,过多的小企业大都不具备经营大品牌的实力,只好不情愿地在圈子里搞恶性竞争,因有限的资本和规模,无法在全国扩张,难于全局宣传,黄酒怎能在市场中做大做强,怎能不在与白酒、啤酒、红酒竞争中逐渐落伍?据悉,仅绍兴大大小小的黄酒企业在百家左右,但真正上规模和较为现代化的仅有“古越龙山”、“致中和”、“女儿红”等十几家。就拿作为领头羊的“古越龙山”来说,目前的实际年生产能力也仅为7~8万吨左右,整个绍兴黄酒年产量只有约25万吨,根本形不成规模优势。 

    而今黄酒业怎么办,路要怎么走?就要黄酒学习啤酒业,推动企业重组拉动资本并购。可用有关啤酒资料显示表明。1988年全国有啤酒生产企业813家,1996年减少为589家,而今天这数字被“资本并购”改变为不足400家左右,从这种意义上说,尽管市场竞争法则导致一些中小型啤酒厂退出市场,但资本并购才是啤酒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根本性诱因”。一批大企业用资本来改变游戏规则的方式对中小啤酒企业进行疯狂兼并后,迅速成长为市场中坚力量,如青啤、燕京和华润,他们最终成为鲨鱼(市场领先者)。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使中国啤酒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也得到了飞速的提高。2002年中国啤酒产量跃居世界啤酒产量第一位了!之后,中国啤酒业迎来了4年连续高速增长势头,包括产量和利税增长速度。可见啤酒行业的整合、并购就成了国内啤酒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因而,整个黄酒行业要解决发展缓慢问题,黄酒要想进军全国,就必须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集中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组建企业集团,由当前的分散生产向规模生产转移;其次,学习啤酒业,通过收购、兼并的手段,统一作用一个拳头品牌,共同做大市场,使黄酒向大企业、优势品牌集中,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再者,推动产权多元化,吸收外来资本,可通过私人投资、职工入股等方式,积累资本资金,有了强大的资金支撑才能扩大生产能力,逐步走出“小、散、乱”的恶性循环,把品牌做大,把企业做大。 

    绍兴一地的黄酒厂就有百余家,而古越龙山、会稽山、女儿红三家黄酒企业的产量就占全省黄酒总产量的50%。若是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的方法,使黄酒向大企业集中、向优势品牌集中,一方面可以尽快结束我国黄酒业长期以来群侯纷争的局面,消除内耗,避免自相残杀,在品牌培育、市场价格、原辅材料采集等方面充分发挥大集团的优势,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营造成规模效应,壮大我国黄酒业;另一方面又可以使那些假冒伪劣产品没有立身之所,将小企业小品牌淘汰出局,用竞争的良性方法从根本上防护我国黄酒业。 

    学习白酒加大广告投入强化品牌营销 

    面对白酒、啤酒、葡萄酒等企业强大的广告攻势,黄酒无论是在产品宣传、企业形象塑造、文化培育上都已不能适应黄酒企业现代发展的需要。10多年来,众多的黄酒企业将目光都放在了现有的消费群体上面,没有积极去开拓新的消费群体,开拓的乏力导致了消费的断层。黄酒在参与激烈竞争的过程中,营销策略上还尚停留在市场营销的原始阶段,靠一些简单的促销手段如降价、捆绑销售等来拉动销量,这与当今酒类市场上其它酒种完善而健全的营销策略是无法比拟的。再者,众多的黄酒企业,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为了卖酒而卖酒,营销的各个环节彼此过于孤立,没有将产品定位、消费者定位、品牌塑造、渠道建设、产品形象的宣传等各个方面科学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影响了黄酒的销量和市场的扩大。另外,在“广告决定市场”的今天,许多黄酒企业仍停滞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在广告投入上慎之又慎、少之又少,缺乏营销大气魄,使黄酒落入“天下谁能识君”的尴尬境地。 

    而我国白酒,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广告炒作、品牌塑造、销售革新、市场谋略、渠道管理上已日臻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广告战、终端战、价格战、促销战此起彼伏愈演愈烈,买断、区域代理、终端信誉赊销、品牌专卖、社区直销等新词衍生白酒盛于白酒,而“标王”、“贿赂营销”也竟一时成了白酒的代名酒,营销手段、谋略极度生猛火爆,成就了今日白酒市场的极度喧嚣与繁荣。 

    而黄酒至今为什么许多北方人对它相当陌生,为什么黄酒过不了黄河,上不了秦岭巴蜀,进不了山海关,就是因为它营销胆识的缺失,营销谋略的落后,造成它“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决不是仅仅是气候、口味因素,因此有业界形象地把黄酒比成躲在闺中未人识的“江南才女”或“小家碧玉”,而不是走南闯北、风风火火的关西大汉或关东好汉了。 

    因此我国黄酒业必须更新落后的营销观念,向白酒学营销学炒作,开展大力度的整合营销与营销变革,通过强势媒体加强品牌的塑造和产品形象的宣传,同时加强渠道建设,通过一系列终端拉动,积极开拓新的消费区域,引导消费培育市场,已经非常急迫。 

    学习红酒力推酒文化培育市场 

    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充分挖掘黄酒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是造成目前我国黄酒业偏安一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1996年国外干红葡萄酒开始登陆我国沿海地区,以人头马、马爹利、轩尼诗为首的洋酒,以极度奢侈、极度豪华的洋酒文化在我国盛情演绎四处传播,对我国消费者进行“和平演变”,捕获多少中国消费者,于是一时间喝洋酒竟成为一种时尚、高贵的象征,最后洋酒迅速渗透攻池掠地,占领我国80%以上高端市场。国内葡萄酒企业也深受启发,现学现行,立即抓住机遇,花巨资在全国范围进行密集文化宣传,同时对重点地区全面铺货,不出两年,国产干红葡萄酒在中低端市场占有率达到85%以上,国产红酒如今也是逢勃发展蔚然大观。 

    因此时下我国黄酒企业要做到的是如何去引导消费者,如何从黄酒的历史文化内涵出发点,倡导一种全国范围内的黄酒文化,让消费者真正了解什么是黄酒,从而引发黄酒消费潮流。从葡萄酒、威士忌等进口红酒类饮料品牌的成功经验看,黄酒企业不能只是简单地卖酒,而要注重推销一种消费方式,甚至生活方式。例如,对于陌生的市场和消费群体,进口酒类品牌通常不追求销售数量在短期内快速增长,而是大力宣传介绍葡萄酒、威士忌的历史来源、酿造方法、盛酒器皿、饮用方法、品酒方式、营养价值,以及产地风情、品牌故事等,给产品附加一系列文化内涵,建立消费者对进口酒品牌高度的认同与情感。 

    因此我国黄酒企业应像国内外红酒学营销、学炒作,在品牌、文化、企业形象宣传塑造等方面做深做细,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媒体、多种方式举办各种各样的黄酒节,以免费品尝、现场义卖、赞助体育等活动,来引导全国消费者认识并青睐黄酒,共同把黄酒在全国市场炒热,使得黄酒成为国人一种时尚饮品。有实力的黄酒企业还可利用各种时机争取打入上流社会、主流文化圈和名人效应,一方面提高黄酒自身品牌影响力,一方面使黄酒成为时尚,带动大众消费。另外,可在饮用方法进行创新,比如为了让黄酒更适合国人饮用,可学葡萄酒掺雪碧、可乐,加黄瓜、柠檬等饮用方法,来引领市场潮流,使黄酒饮用能受到各地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的消费者喜欢。 

    我国黄酒企业如能不断挖掘酒文化资源,并运用商业模式,完全可以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酒俗成为当今时尚,重新流行于全国大众生活,并且发扬光大。 

    学习洋酒大倡国际化开拓国际市场 

    “师夷之长以制夷”,洋酒为何能遍布世界各地,为世界所接受,就是它与身独具的国际观念、国际视野和国际谋略。而今市场不景气,需求不旺盛,迫使了我国黄酒企业必须及早寻求、开辟第二市场。那我国黄酒市场第二市场何在?那就是得学洋酒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国际市场为利润新增长点,更大宽度、广度、深度超越区域限制,让黄酒飘洋过海。只要我们能拿下相当于国内市场的10%以上的国际市场份额,也就能多年外销20~30万吨黄酒,不仅能为国家创汇,更重要它将挽救许多黄酒企业,振兴我国黄酒市场。 

    在我国入世之后,黄酒的出口已呈上升趋势,绍兴古越龙山酒厂销往日本的绍兴酒每年增长率均在10%左右,女儿红、塔牌绍兴酒外销量也大增,东风酒厂出口日本的绍兴酒近年甚至增长1倍以上,但毕竟只占黄酒总销量的2%左右,黄酒的国际市场还是大有潜力可挖。 

    从黄酒国际市场需求量来看,黄酒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估计在50万吨左右,目前黄酒特别是绍兴黄酒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为日本、台湾等地的“绍兴酒”,在我国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制度之后,台湾产绍兴酒在日本市场的份额已从过去的80%下降到25%左右,我国黄酒在国际市场上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黄酒另有重要的作用就是烹饪用酒,其商机在于目前在全世界开设的达10万家左右中国餐馆,而现在这些餐馆大多采用日本清酒,南朝鲜浊酒和台湾的仿绍兴酒。黄酒若能打开这个市场,其消费量将在20万吨以上。此外,全球3千多万华侨也可以成为黄酒的一大消费群体。因此黄酒国际市场前景广大,大有作为。 

    在我国加入WTO,经济已趋向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黄酒业必将融入世界酒业之林,应学习洋酒,大倡国际化开拓国际市场,逐渐使黄酒像啤酒、葡萄酒一样成为世界性酒类饮料。 

    “行业生气持风雷,万马齐鸣实可为,大家齐心重抖擞,唱响黄酒新时代。”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拼搏,让黄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黄酒如何从区域市场走向全国
下一篇:安徽黄酒营销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