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外奢侈品牌开始进军中国市场,获取丰厚的利润。与此同时,国内厂家也将眼光瞄向这一领域,希望能够分一杯羹。“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奢侈品品牌总是和欧洲印象联系在一起,亚洲的奢侈品品牌现在还不可想象。”Gucci总裁明尼科曾如是说。虽然如此,一些中国本土奢侈品牌还是取得了相当不凡的市场成就,特别是在白酒市场上。实际上,高档酒之作为饮品,历来都属于奢侈品范畴。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就把酒放在了“摆阔性消费”之列,认为高档酒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五粮液的奢侈品之旅在塑造高端奢侈品牌方面,五粮液走过的道路可以给人一些启发。尽管五粮液当年也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但其地位根本无法与茅台相比。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白酒专家“看不起”五粮液的出身,认为“五粮液没有资格代表浓香型白酒,以香型而论,浓香型的典型代表是泸州老窖。五粮液与泸州老窖、剑南春、全兴大曲、古井贡酒、洋河大曲等浓香型名酒相比,并没有特别的优势”。 但为什么如今的五粮液能够受到人们的热捧,在中国的消费品品牌中位居第四,远远超过“国酒”茅台呢?紧紧贴住茅台,适时采取涨价行动,是五粮液区隔其他竞争对手的一条重要手段。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八大名酒的价位相差无几。除了茅台之外,八大名酒相互之间没有档次差别。比如当时同为八大名酒之一的汾酒,每瓶酒的价格仅比五粮液低两毛钱。然而如今,汾酒和五粮液之间的价格差为200多元。但是在不少名酒忽视品牌溢价时,五粮液却盯着茅台不断拉升自己的价位。每当茅台以国酒身份希望以涨价拉开与其他白酒档次的时候,五粮液都紧紧跟随,决不落后。到1993年,当其他名酒的价格还在十几元、二十几元之间徘徊时,茅台和五粮液的价格已经上涨到100多元,八大名酒由此分化为高端产品和中低端产品。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局面是其他名牌白酒在价格上的短见造成的。当时许多名酒厂商只看重销量,而不是品牌形象、品牌价值,为了保持较高销量,它们不愿意贸然提价。这也就给了五粮液一个机会:攀附茅台,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但五粮液也必须说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涨价理由。在这一方面,五粮液可谓是专家。一方面,五粮液仿效一般企业涨价时的做法,列举采用了新包装或原材料涨价等理;另一方面,五粮液不断通过事件营销强化自己的品牌形象。
比如,五粮液曾举办过一次白酒拍卖活动,一瓶五粮液竟然以数万元拍卖出去。这条“五粮液拍出天价”的新闻顿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媒体围绕这一新闻事件,让社会各界讨论五粮液的“天价”是否合理。五粮液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它让消费者明白,一瓶极品五粮液能够拍卖数万元,“普通”的五粮液300多元一瓶酒也就不算贵了。
五粮液在事件营销方面很有毅力,通过不断地制造新闻,将产品、企业的好消息告诉消费者。靠着耐心以及良好的品质,积十余年之功,五粮液终于将自己与其他名酒区隔开来。
2005年9月19日,五粮液又涨价了。这一次,是茅台和剑南春跟着涨价,而且涨价后的价格也与五粮液相当。当时就有评论认为,茅台和剑南春的举动实际上等于宣布五粮液才是白酒业的老大。
五粮液,中国白酒业当之无愧的顶级奢侈品。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