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市营销 > 白酒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细分白酒市场
·白酒产业断代危机悄然而至
·2016年白酒涨价潮面临的困境
·名优白酒2015业绩不俗,引领白酒
·白酒名企各显神通拼市场
推荐文章
·中国白酒产业触底反弹企业掀起新
·深度好文|修正与前行,2016白酒
·白酒的精细化解析
·“十一”河南白酒市场为何旺而不
·联想用互联网思维做白酒
最热文章
·酒水市场调研方法及技巧解密
·什么主导白酒的下个10年?(四)
·白酒市场分析
·深度借鉴“川酒营销经验”
·二三线品牌小酒如何运作区域市场
·三中全会明确八项规定解读其对白
·区域名酒的崛起和未来
·保卫中国白酒
·习酒为什么能崛起
·2013,中国白酒拐向何方?
旗帜广告位
中国酒市没文化
2012-08-29 15:07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白酒业又要进入旺季。新一轮的战鼓已经擂响。打尽了无数这样那样的“文化牌”,玩尽了土的洋的种种概念,这一次白酒厂商又要拿出什么新花样出来?依笔者看,一切都是虚的,消费者只需要两张牌——“感情牌”、“面子牌”。

市场是复杂的,市场往往也是简单的。从最简单的道理上来说,消费者为啥喝酒?不外乎两点,一个是感情需要,一个是面子需要。当然,也有少数嗜酒如命或者没事一个人喝闷酒的,这就属于生理需要了,而这种人往往也对酒质和价格相当敏感,是最难“忽悠”的消费者了。不过幸好,这种人只是少数,所以当然也就不是白酒商家们的主要关注对象了。  
  
  不难看出,近些年酒类营销的“文化牌”游戏中玩出了很多花样,什么礼文化,福文化,家文化,什么顶尖品质,精英酒,百年老窑,宫廷玉酿,不一而论。但归根结底,不外乎以中低档酒主打的“感情牌”,和高档消费的“面子牌”。而市场也证明了这两张“牌”的巨大杀伤力(金六福的“福文化”就是一种变形的“情文化”,加上五粮液的气后盾,让消费者既满足感情需要又满足面子需要,由此红透大江南北的大小酒桌。而以茅台、泸州老窖等老酒,以及水井坊等新秀通过大打广告大炒精英概念,则大大满足了消费者的面子需要。而为什么啤酒吼来吼去也只能在激情、豪情之类的炒点上做文章呢,因为了它除了“感情牌”,别无可打。当然,有时啤酒厂商们也会在“清爽”上打点主意,这不过是已接近软饮料性质的超低度酒在跟“可口可乐”们抢地盘。)。至于其它什么“牌”,都是小打小闹。比如“健康”牌,我看就是咋呼外行的。消费者真要健康,那就戒烟戒酒了。还有什么“时尚牌”,我看也虚。白酒本来就代表一种历史,越老越香,消费者都是成年人了,喝酒就图个开心,又不是小孩子追星追时尚。酒本身的文化基因决定了它满足不了消费者对时尚的心理需求,或者说,它不是时尚文化的最佳载体。当然,经过细分市场,依然会有少数消费者会青睐这种时尚或者健康酒。不过,少数终究是少数,永远成不了大气。(以时尚为口号的红酒产业为什么始终不及白酒,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还有其它的花样,笔者就不再这里一一赘述了。总之,对大多数酒类消费来说,除了“感情”和“面子”,别的什么这酒文化,那酒概念,消费者不买帐,都翻不起什么大浪。
  
    所以,认真打好“感情牌”和“面子牌”,才是中国酒市致胜的“王道”。甚至可以断言,历来以格调(这也才是真正的酒文化)和品质取胜的洋酒,如果不能打好“感情”和“面子”这两张牌,要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也是很难的。
    
    所以说,要想在中国酒市做生意,就返朴归真,忘掉什么酒文化吧。因为这里没有文化,这里只有感情和面子。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汾老大”能否夺回行业第一的宝座? 强势酒品牌核心发展报告之汾酒篇
下一篇:白酒经销商整合市场的昨天、今天、明天
泸州老窖头曲“过节的味道”节日营销:重归人文情怀之
泸州老窖头曲“过节
白酒业现转机部分名酒企复苏
白酒业现转机部分名
田卓鹏:2016年酒业将呈9大趋势
田卓鹏:2016年酒业
光瓶酒大战,你将如何脱颖而出?
光瓶酒大战,你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