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2年中国白酒发展迈上了历史的最高点:全国规模以上1290个企业,产量1153.16万千升,增长18.55%;销售收入4466.26亿元,增长26.82%,高于产量增速8.27个百分点;利润818.56亿元,增长48.52%,高于产量增速近30个百分点;税金547.61亿元,增长26.93%,高于产量增速8.38个百分点。这几组数据表明,中国白酒行业2012年产销两旺,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从去年开始至今,酒行业的各种事件炒作层出不穷:散酒门、酒精门、库存门、浑浊门、偷税门、农药门、致癌门、塑化剂门、垄断门等对酒行业伤害很大,尤其是2012年3月2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决定,2012年继续实行零增加,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中共十八大后,中央和中央军委分别出台八项规定和十项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省辖市、县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分别出台了更详细的规定,其中一条就是公务接待不上酒,导致一线高端白酒量价齐降,比如53度飞天茅台市场价与2012年春节前后相比降低50%,许多公务接待吃自助餐、公务活动大幅减少,导致餐饮消费大幅下降,部分高端餐馆甚至关门。
吃喝不分家,餐饮大幅下滑,自然影响了白酒的消费,中国白酒驶入拐点或者说是由前十年黄金发展时期转入十年白银发展时期,或者说是进入调整期。笔者比较认同的是拐点或调整。如何看待2013年中国白酒的发展趋势呢?通过以下关键词或许可以阐述一二。
□熊玉亮(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
【关键词】 拐点
笔者认为,下列因素将继续影响中国白酒发展或者说促使中国白酒理性发展:
(一)政策规定。中央有关规定的长久执行及限制三公经费零增长。2013年3月17日上午,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本届政府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二)经济减缓。整个经济减缓趋势存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经济或出现拐点,之后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6%~7%水平。一般来讲,加大投资、CPI上涨及财政收入增长对拉动白酒消费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三)笔者3年前提出了一个观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理念的调整,人均白酒消费量将稳中有降,但人均消费额会稳中有升,喝好一点、少喝一点是趋势,另外出现了一些新的健康休闲方式如茶道、棋牌、洗浴、足疗等,也出现了一些白酒的代替品如葡萄酒、黄酒、保健酒等低度酒,转移了部分白酒消费者。
(四)消费者教育培养缺失,不少80、90后和女性不了解中国白酒文化,对白酒消费有抵触。
(五)行业浮躁、发展过热、产能过剩。
(六)舆论导向导致民意将高端白酒消费和腐败联系在一起,将醉驾、刑事犯罪和酒联系在一起,白酒成为替罪羊和受害者。
以上客观情况的存在,将导致中国白酒出现拐点或进入理性调整期。
【关键词】 抱团
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国酒类行业组织、名优白酒企业要抱团,要团结,不利于行业发展的事不做,不利于行业发展的话不讲,加强自律,加强正面宣传,加大宣传中国白酒对扩大就业、粮食转化、发展地方经济的贡献,建议组织开展媒体、民众走进名优酒企活动,让社会和民众了解中国白酒文化和历史,改变一些模糊认识。行业组织要加强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发出行业声音,反映行业和企业诉求,维护合法权益。
【关键词】 信心
尽管中国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抱有信心:
(一)白酒是中国的国粹,传统文化是无酒不成席,传统节日等民俗支撑着中国白酒消费。
(二)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提升白酒消费升级。
(三)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内需促经济转型,而白酒消费亦是拉动内需的消费业态。
(四)市场需求:一是刚性需求(嗜好、红白事、聚会等)。二是存在着许多潜在消费者,如80、90后,尤其是女性,但必须降度、改变适口性。试想若每个成年中国女性每天饮1两白酒,白酒市场容量增加多少?是商务消费和大众消费将成为白酒新的消费热点。
【关键词】 修炼
在行业仍处于不成熟、脆弱、浮躁的时期,行业应内省、应回归正常属性和理念,所以中国白酒企业应修炼内功,强化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和人才资源软实力建设,为企业调整转型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责任
中国白酒行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多开展公益慈善募捐,支持公益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做好公关营销、危机营销,推进民众对中国白酒的了解,改变中国白酒印象。
【关键词】 安全
白酒乃至中国食品行业仍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作为中国白酒行业,重点要评估和防范下列风险,确保酒品饮用安全:
(一)包装材料,尤其是中温或低温烧制的陶瓶。
(二)新型白酒标识为传统固态白酒,涉嫌欺骗消费者。
(三)年份酒的虚假宣传。
(四)原材料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
以上问题须高度关注和改进,一旦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将再一次掀起行业地震。
【关键词】 调整
(一)产品结构调整,尤其在价格带上作些调整,乡镇市场开发20~50元/瓶,县级市场50~100元/瓶,省辖市市场100~300元/瓶,发达地区100~500元/瓶。
(二)渠道扁平化、多样化,自建渠道,将渠道下沉,更接近终端消费者。重视电商、会所、邮政、政府内部餐厅等渠道的拓展,对传统渠道改革创新。
【关键词】 普及
(一)培育80、90后消费者,乃至女性消费者,要从技术层面上解决度数(降度)、口感、饮用方式(外加饮料)、低醉酒度等方面存在的消费屏障,拉动更多潜在消费者饮用白酒,如宝丰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宝酒可加水加饮料,适口性比较好,可以拉动未来的白酒潜在消费者。
(二)倡导健康科学饮酒方式,推广酒道文化。
(三)变组织(单位)消费为个人消费,减少功利性消费,回归消费原点(本质)。
(四)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白酒国际化是必然趋势。开展对国外白酒消费者的文化教育培养是当务之急。中国酒类行业组织和中国龙头骨干白酒要先行一步,在国外开品鉴会、推介会,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国外消费者了解接受中国白酒。
【关键词】 保价
茅台、五粮液尤其是茅台不仅是中国白酒的领导品牌,更是中国酒业的茅台,它的价格变化尤其是主导产品价格的波动,将影响整个中国白酒的发展,所以茅台稳价不只是茅台一个企业的行为,将对中国白酒价格起导向作用。况且限制了政务消费,但仍有商务消费、个人喜爱消费支撑着茅台主导产品的销量,只不过量少了一点罢了,那就限量保价吧!希望茅台主导产品不要大起大落,承担历史重任,做出榜样,引领中国白酒理性发展!
编后
中国白酒是源于我国并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中国白酒行业依然是朝阳产业。中国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早已脱离了单纯的物质层面,而成为中国精神层面的一种寄托工具和平台,它在中国人的工作、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中国白酒行业进入拐点(调整、整合期),这不是一件坏事,而是客观规律使然,它可以让中国白酒行业更清醒、更理智,去掉浮躁,改变公众对中国白酒“腐败”、“颓废”、“粗俗”等印象,回归消费本质。如果我们认清现状,理顺思路,加强自律,中国白酒一定会得到健康发展!
来源:大河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