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文件表示:要做强茅台镇核心产区,加速发展习水产区、赤水产区、土城产区、董公寺产区、鸭溪产区。
与同属遵义的仁怀、习水产区相比,赤水产区同处黄金水道赤水河畔,海拔300-4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日照1192.5小时、年降水量在800~1700毫米之间,低纬度、中海拔、微风速、微生物、紫红泥、清洁水正好适中、应有尽有,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与此同时,赤水也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1986年,赤水老窖在遵义第二届酒评选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同年12月又成为贵州省第四届“银樽奖”名酒。1992年,赤水老窖、赤水醇在泰国首届曼谷国际名酒博览会上双双荣获金奖。
而在2022年1月11的“赤水河谷·中国酱酒”产区研讨会暨专家委员会年会“上,赤水市委书记汪能科对赤水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定调:“强市之路归于酒”。
01、“做酱酒,赤水要争当主力”
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规划中,发展白酒特别是酱酒将是赤水工业最为重要的支撑点之一,这是赤水市对赤水产区的定位。
在2022年初的遵义市酒业协会年会上,汪能科首次对外公开表示:“参与世界酱香白酒产业集聚区,赤水要争当主力;建设赤水河谷酱酒产业带,赤水要争创主场;打造赤水河下游酱香白酒黄金产区,赤水要唱主角。”
按照规划,赤水到2025年将实现白酒产能至少5万千升,产值96亿元以上。无论是对赤水市,还是对酱酒产业而言,赤水产区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于遵义市的仁怀和习水两大产区,赤水产区的酱酒产业起步相对较晚,规模也并不突出。
据赤水市政府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赤水市共有年产100吨以上生产规模的白酒企业13家。2015年,赤水市规模以上白酒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63亿元,全市全社会白酒产量1.2万千升。
到2020年,赤水市共有白酒企业24家,产能1.95万千升;2020年白酒产量0.77万千升,工业总产值16.1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规模以上白酒企业5家,分别是丹霞酒业、贵福酒业、老窖酒业、巴蜀液和名河酒厂。
在2020年之后,赤水便按下了酱酒产业发展的加速键。
赤水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赤水将打造赤水河酱香白酒核心产区,新规划约4400亩白酒产业园区,主要以生产酱香型白酒为主。
在日前遵义市投资促进局公布的《遵义2021年产业大招商第一批推介项目》,在总值近170亿元的招商项目中,赤水的总招商额超过65亿元,其中赤水白酒产业园建设的项目规模已超过50亿元。
2020年,贵梁、百年赤水等一批5000吨起步的企业开始陆续入驻赤水产区,赤水本土原有的企业也开始发力。截止目前,赤水市已有经开区白酒产业园、复兴园区、官渡园区、长沙白云园区等酱酒产区,“一园三区”的发展格局日渐清晰。
《2022年赤水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赤水市2022年工作安排的一大重心便是加快赤水产区的建设,具体工作包括:
1. 加快兴吉珊酒业等项目建设,推动百年赤水、贵仁贵酒投产运行,新增白酒产能2万千升以上;2. 引进年产5000千升以上的白酒企业2家以上,新投产白酒配套企业6家以上;3. 支持贵福、巴蜀液等企业技改扩能,依法取缔不达标企业和小作坊。
赤水产区成长的加速度,让赤水具备了成为遵义酱酒第三极的可能。
02、赤水按下酱酒加速键
当酒业家来到位于赤水市经济开发区的百年赤水二期工地,这里正呈现出热火朝天的赶工景象。
“他们现在在赶进度,争取赶在今年重阳下沙。”赤水市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对酒业家介绍到。在赤水市经济开发区,正在赶工的新酒厂工地处处可见。
据赤水市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对酒业家透露,2021年赤水市已签约20家白酒企业及配套入驻赤水经济开发区,其中已经有9家酒企已开始动工建厂,赤水产区在白酒产能上做到了飞速扩张。
酒业家整理目前已对外公示的项目发现,引入外来酒企已成为当前赤水产区迅速扩张产业的主要驱动力,按照设计产能,外来酒企为赤水产区带来的酱酒产能超6万吨。
据了解,贵州贵粱酒业是最早进驻赤水产区的外来酒企,公司位于赤水天台镇,生产厂区占地面积128亩,现有六个大型生产酿酒车间,年产优质酱香型白酒5000余吨,储酒能力达10000吨(一期),目前已经实现投产。而百年赤水位于经开区的一期工程5000吨产能也已经实现投产,二期正在抓紧建设之中。
于此同时,赤水产区原有企业也正在积极扩充产能,贵州巴蜀液酒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余玲向酒业家表示:“我们公司目前有窖池794口,根据今年计划投粮来测算,预计有9600吨的量。
酒企的入驻,在迅速扩大赤水产区产能的同时,也让赤水产区迅速形成规模效应,这样的增速的在同类产区中也实属罕见。
03、四大优势凸显
毗邻泸州与习水两大白酒核心产区,作为赤水河流域下游核心枢纽之一,赤水市却一度被认为是酱酒的价值洼地。
多位参与赤水酒业投资的酒企负责人向酒业家表示,近年以来赤水产区的投资和酱酒发展情况开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这离不开赤水市良好的“酒环境”:
1. 政策支持、营商环境良好
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赤水市政府为酒企提供极为有力的政策支持。
仁怀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汪能科履新赤水,并出任市委书记,赤水酒类产业发展和投资也更加受行业关注,“在赤水,关于酒类业务的所有手续都会加速办理。市政府高层每个月都会巡查酒企工地,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有酒企相关负责人对酒业家如此表示,赤水市政府对酒企的友好和重视,可见一斑。
随着贵州赤水经济开发区实现七通一平,建成标准厂房188万平米,完成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40万平方米,路网50千米。基础设施的完善为项目的建设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 成本优势明显
相较于其他产区,赤水产区进行生产的酒企享有极大的成本优势。
来自赤水市人民政府官网的招商文件信息显示:在土地成本上,企业土地价格仅300元/㎡,每亩地成本仅20万元,土地价格远低于其他产区。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