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古贝春的发展壮大历程
企业征程近七十年,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白酒工业百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酒文化优秀企业”等上百项企业荣誉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全国巾帼文明岗”等数十项群团荣誉中,他尤其看重的是“全国企业党建先进单位”和“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牌匾,因为这标志着古贝春红色企业的坚定航向;
古贝春集团先后被授予“全国企业党建先进单位”和“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古贝春创牌四十余载,在“中华老字号”、“中国白酒产业十大著名品牌”、“联合国千年金奖”等众多品牌荣誉和“全国浓香型白酒质量鉴评第一名”、“中国酒体设计奖”和“国家评委感官质量奖”等产品质量荣誉中,他最期待的还是“省长质量奖”乃至“国家质量奖”的认定,因为这代表着党和人民对古贝春的嘉奖;
创业征战近四十春秋,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工业经济十大新闻人物”等诸多管理荣誉和“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文化建设优秀管理者”、“全国优秀思政工作先进个人”等品德殊荣中,他更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中国发展民族产业功勋企业家”、“中国酒业功勋人物”的授予,因为这些称号自带红色事业、民族产业的属性光环。
古贝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周晓峰
他,就是古贝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晓峰。一个25年红心向党,初心不忘,使命在肩,矢志不移,将“古贝春”浓香“摘金夺银”创举载入酒史,将“古贝元”酱香写入“大国酱香领军品牌”光荣薄,将“国蕴”品牌之光融入“联合国千年金奖”光茫的人。
“六十九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瞬息之间,而在古贝春的发展史上却也跌宕起伏甚至惊心动魄,一路风雨一路歌的坚持无不源自党建工作、红色文化的坚定引领。”他说,从六十九年前的年产量80吨,员工31人的基业草创,到今天拥有占地2000多亩,员工2300多名,年产10万吨,创利税数以亿计的白酒之城,几代古贝春人为之坚守的信念与成功的密码就是:坚定党的领导,坚持红色航向。在绿色生态厂区、金色五粮酿造、蓝色海洋胸怀、晶莹剔透白酒这个五彩斑斓的醉美古贝春工业园内,最动人的色彩永远是那一抹贯穿全程的坚定而亮丽的红色……
红色启航:“酒丐”书记“金银梦”
“没有困难还要我们党员干什么?!”
贝州酒,始于殷商,成于魏晋,风流千年,借京杭运河之利,扬威于唐宋,盛行于明清。至光绪,王于李亢四大家酒享誉南北。悠悠千古事,猎猎酒旗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也顺即孕育了一个齐鲁酒星的胎灵。
1952年春,运河武城段东岸几家民间酒作坊业主凑一块儿商量,决定不再零打碎敲地鼓捣酒了,都建国了,社会主义了,咱干嘛不玩儿把大的?于是他们开始集结起来,改单干为合伙。但事与愿违,心气虽大,无耐条件极差,惨淡经营了6年,至1958年充其量也还是个较大点的作坊而已。
从1958至1974年,七上八下地折腾了16年,支书、厂长、革委会主任更迭了七八个,平均职工人数只有37人,尽管1973年酿出个“高粱大曲”,但原料的紧缺致使酒厂只能单一年产200吨的地瓜干酒,最后一拢帐还赔了个净光。老党员唐东亮回忆:最困难的时候,身怀绝技的老一辈古贝春人只能靠白茅根儿、玉米芯、煅造着酿酒技艺,守护着光荣梦想。
……
“古贝逢春”当是武城酒厂来了个人送雅号“张大胆”的人。
1975年三月,正处于生死攸关当口的武城酒厂迎来了她改写命运的奠基人——张子文。正是这位武城酒厂的第八任党支部书记,创出了后经周晓峰十年磨剑打造的享誉华夏酒林的“古贝春”。
原武城酒厂党总支书记、厂长 张子文
张子文何许人也?这位充任过20多年区委和公社书记的“泥腿子”党员,在武城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别看干企业是个门外汉,但凭借多年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长于用人之道的特长,加上他的敢说敢干,几乎是走一处响一处。国运好转,生活进步,纵观横察的张子文意识到:地瓜干子酿酒的年代该结束了。于是他进厂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扫清了咸菜缸,倒净了醋坛子,找回几口锡锅,接着挨家挨户做工作招回原班人马。他要重振武城酒业的雄风……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看在每人一块毛巾当福利的份儿上,队伍倒是集结完毕。但是三十一个人,三十二个心眼儿,第一天的碰头会上张子文就拍了桌子。从“党员带头”到“工作分工”,从“恢复生产”到“大干快上”,从“吃肉吃菜”到“大米白面”,从“省优部优”到“中国名酒”……张子文一张蓝图描绘得激情澎湃口干舌燥,三十口子人无动于衷大眼儿瞪小眼儿。张子文急了:都哑巴了?聋子了?成不成的,您各位倒是给个话儿不是?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