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专家论坛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月是故乡明,酒是家乡浓
·破冰捕鱼,怎能少了酒
推荐文章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湖南老八大”的名酒情缘
·拥抱互联网经济,老酒迎接红利时
·悬奖100万等你拿!探秘划拳“奇
·疫情下,老酒市
最热文章
·揭秘“59元茅台”真相 警惕“话
·鉴别真假五粮液,只要这5招
·爷爷的酒曲秘方
·朋友圈传莆田喜力啤酒制作过程是
·你知道五粮液有哪些工艺和技术吗
·“吉金”略释 话说茅台青铜酒器
·2017最新乘坐高铁携带白酒的相关
·重奖征集2017“全国理性饮酒宣传
·竹枝词(其一)
·玉盘杨梅为君设
旗帜广告位
那一代北京文人的诗酒过从
2020-08-13 01:59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我生于1951年初,这一年,父亲陶君起由大众创作研究会奉调进入新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月薪110余元,在当时可谓不菲。但因为上有祖父母,下有四个孩子需赡养,故并不宽裕。幸而父亲常有稿费,多用来下饭馆。

父亲出身蒙族贵胄,好美食,嗜烟,且对饮馔颇有研究,20世纪30年代已有《饕餮广志》《续志》《新志》载于北平报刊。我三四岁时已不畏,上小学前能啜二两二锅头,彼时的二锅头是65度。

一壶浊酒,三两知己,倾诉衷肠

常来家里与父亲共饮的有景孤血、范钧宏、金寄水等,景先生最年长,生于宣统二年(1910),旗姓瓜尔佳氏。七岁拜名儒马述古为师,习诗古文辞,复入樊樊山门下学诗。少有文名,弱冠即被聘为《京报》主笔。范先生杭州人,大学时酷爱京剧,为著名剧作家,京剧《九江口》《猎虎记》《杨门女将》《满江红》等皆出其笔下。金寄水先生则是睿亲王多尔衮的十一世孙,诗才隽逸,道骨仙风,挺洗马之姿,兼平原之藻。1939年,伪满宗人府驻京办诱劝他去“新京”承袭睿亲王世爵,寄水先生断然拒绝:“我金某人纵然饿死长街,也绝不向石敬瑭辈称臣。”

这几位来家,往往带些熟食,母亲再添上一两样菜,父亲打开一瓶二锅头,便开始边聊边饮,诗词歌赋,说部戏曲,无所不谈。偶尔聊得高兴,便把我和哥哥唤到桌前,每人一小盅,看我们饮罄,金伯伯会夹一箸肉菜过来犒奖。父亲有一次拍拍我的头,说:“这小子行,能喝二两。”可惜我那时只是垂髫之年,他们究竟聊了些什么,已浑然忘却。只记得范先生有个绰号叫“范小儿”,似乎是父亲所取,曾在京城小范围流行。窃忖应与戏曲中称谓有关,又或因四人中范先生最年轻。1983年冬,我在南开大学读研究生第二年,寒假回京拜谒寄水先生。寄水先生十分高兴,谈及不久前赴五台山开通俗文学会议,巧遇范先生,大喜过望,悄声唤“范小儿”。范先生大笑,随即答曰:“现在可没人敢叫我范小儿了。”20世纪80年代初,百废待兴,戏曲界人才奇缺,像范先生这样兼通戏曲文学、场上歌舞、流派行当的文人实属凤毛麟角,故讲学著述、绛帐云蒸,足迹所至,皆称老师先生,罕有人知道这个外号了,纵然有人知道,除非像寄水先生这样的故交,也确实没人敢叫出口了。

父亲生性孤傲,读书刻苦,年轻时家中尚有书房,五间通贯,他便饱览群籍,专攻经史,初中时已能用文言写作。祖父又为他请了两位老师,一为挂冠归隐的湖南省长邓正夫,举人出身,精通宋学;一为齐燕铭之父齐景班先生,精研汉学。这就为后来家道中落,他以弱冠之年,能在北平卖文赡养全家奠定了学殖腹笥。父亲谈话时常常臧否时人,“某某学问不行”“某某解经大谬”。独对景孤血先生钦佩不置,说“你景伯伯学问好、文章好”。景伯伯个子不高,肤色发黑,高度近视,眼镜片很厚,一圈儿套着一圈儿。有一次三人来家中饮酒,聊得兴起,多喝了点,出门时天已大黑。父亲出门相送,路灯光线昏暗,电线杆倒映在地上,景先生看作沟,纵身跳过。路经下一个电线杆,再跳。父亲、金先生、范先生三人忍笑不言,连跳了十余道“沟”,始为说破。四人相顾大笑,后来“景孤血跳沟”的掌故便流传开来。

胸中丘壑,杯中乾坤,笔下山河

这四位旧文人,集满蒙汉三族,而相交莫逆。其中我最熟悉的是寄水先生,从童年拜识直到先生晚年成为忘年交,竟达六十余载。寄水先生生长于北京东城的睿王府内,十二岁时迁出,渐由世袭罔替之和硕亲王裔孙降格为普通市民,20世纪30年代卖文为生,与先严订交。20世纪50年代初,就职于北京市文化局。寄水先生长身逸态,衣冠整洁,头发永远一丝不乱,举动间,带有一种难以形容的贵族气质,而实际上他的生活却是每况愈下,60年代初,先生病肾,旋又离婚,携子家骝从原来黑塔寺的楼居迁至崇文门外豆腐巷的八平米斗室。室内一几、一榻、一橱,别无长物。寄水先生曾有诗记录当时的生活状况,起首为“三两红星酒,一包绿叶烟”,结句是“赛过小神仙”。

我在北京四中读到初二,值“文革”,乃成逍遥派。有一天闲得无聊,便循路到豆腐巷寄水先生家。我方惊异于房间的狭仄,寄水先生已亲切地招呼我坐下,还为我沏了茶。刚刚问了父亲的近况,门口有个老大娘高喊:“金大爷,读报!”寄水先生匆忙答应,告诉我:“今天街道学习,要为胡同里的家庭妇女读报纸。”嘱咐我先看看书,等他回来。我先端详了一会儿墙上寄水先生手书的放翁一联“正欲清谈逢客至,偶思小饮报花开”,然后翻看床上散放的一堆线装的《渊鉴类函》。约一小时,寄水先生拿着报纸回来了。我问:“您怎么连街道上的事儿也管?”他说:“她们不知从哪打听出我是个大文化人,认字多,所以让我们读报纸。我这儿来人多,跟他们处好了没坏处。”说话间,同院的邻居又拿着一叠宣纸请金大爷写挽联,来人不大识字,说是他母亲去世了。寄水先生不假思索,提笔写了四副挽联,看那字,兼有魏碑的朴拙和《圣教序》的劲媚,引得来人连连称谢。

落日衔山的时候,“北昆”的李体扬、农业出版社的刘毓轩、卫生出版社的刘肇霖,还有一位中学教师人称“吴大诗人”,陆续来到寄水先生住处,毓轩叔叔还带来一只熏兔,寄水先生连忙打发刚下班的家骝去红桥市场买来鳝鱼,他就在院中一只蜂窝煤炉上亲掌庖厨,做了一道炒鳝丝。他只是稍微冲了冲鳝鱼,血丝都未洗净,切丝爆炒。一边对我说:“炒鳝丝油要热,多搁料酒、多放芫荽、胡椒粉。”食之果然嫩爽香脆,回味无穷。我后来在全国各地许多有名的馆子点过炒鳝丝,但从没找到过那种味道。于是命名睿王府鳝丝,每年只做一次,尝过的皆赞为极品。

几道菜摆在院中的一张小矮桌上,寄水先生拿出一瓶二锅头,众人便坐在小板凳上边饮边聊。先是一番闲话,接着“吴大诗人”取出新做的一首七律,工楷誊在宣纸上,不无得意地展示给众人。座中有朗吟的,有称许的,寄水先生却只是笑笑,未予置评。话题很快由诗入曲,“吴大诗人”问寄水先生昆曲有没有板,寄水先生指着李体扬说:“这儿有专家,你问他。”李体扬便说:“怎么没有?”边说边打着拍子唱起《牡丹亭·游园》中的【皂罗袍】,“吴大诗人”摇头晃脑地跟着唱,连声赞叹“美!美!”忽然问寄水先生:“您说什么是美?”寄水先生说:“这问题得找大学教授,大学里有专门研究美的。我只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美,贾宝玉就看林黛玉美,贾琏就觉得多姑娘美。”众人都笑了。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石花美酒清香醇,九头鸟鬶装经典
下一篇:酉贤雅集 滨河论道 | 黄河文明与酒文化渊源研讨会(七)隆重举行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