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活化石”鳇鱼出现在嫩江,其意义不亚于长白山发现东北虎。彼时,很多媒体第一时间报道了该消息。此后短短的12天里,竟引来30多万中外人士参观。
“老坎子”嫩江湾
嫩江发源于内蒙古依勒呼里山,古称纳水、鸭子河、混同江等。“嫩江”为女真族语,意为“碧绿”。目前,嫩江依然保留着原始的风貌,是我国不被污染的河流之一。
嫩江由东北向西南奔腾而下1400多公里,抵大安后,在“老坎子”这里拐了90度的大弯折向东南汇入松花江,这个大弯就是嫩江湾。湖泊棋布、水草丰美、生态优良、丰饶富足的自然环境为嫩江湾古老的渔猎文化存续繁衍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今天,距大安市区仅5分钟车程的嫩江湾被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是吉林省西部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旅游胜地。
大安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被称为“嫩江明珠”。据考证一万多年前,生活在这里以渔猎为生的先人,就创造出了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文明,是典型的中国渔猎文化的发祥地。
嫩江湾俗称“老坎子”。据孔令海介绍,“坎子”是指平原上的高岗,意为“山”,而嫩江湾周边几十公里没有比这个“坎子”再高的“山”。当地民俗中有个习惯,就是把“最”的东西形象地称“老”,比如:“最好”称为“老好”,“最小”称为“老小”、“最高”称为“老高”等。所以,当地人把嫩江湾称为“老坎子”。
历史上的辽代,生活在“老坎子”这里的是契丹人。据《辽史·太祖纪》记载:“辽之先民,出自炎帝”。契丹人认为其先人与中原的汉族同根同源,所以,他们十分崇尚儒学。就这样,在辽国属地,契丹人建庙立祠,效仿中原依山傍水,安营扎寨,兴邦立国。在“老坎子”附近就有辽中期辽圣宗为保障春捺钵活动正常进行,而建设的辽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州城——长春州。
金灭辽后,长春州毁于战火,曾经繁华的都城没落在历史尘埃中,故当地人称其莫勒(没落)红岗子。直到清光绪二十六年,在长春州旧址设立大赉厅(后来的大赉县,原大赉县归黑龙江省所辖,位于其南部,嫩江下游右岸,与肇源县隔江相望。1958年大赉县与安广县合并为大安县,划归吉林省管辖,1988年大安撤县建市,称大安市)。
“老坎子”码头(现大安港)就是辽代长春州负责调运、转运军用民用物资的重要码头,码头上面至今有古造船厂遗址。吉林省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张旋茹认为,该遗址比吉林市乌拉造船的历史更为可信。因为从古至今建造战船军舰都是重要的军事工程,需对外保密。当时对外称造船在吉林市乌拉造船厂,而实际是在其上游有重兵把守的长春州,所以说,北方的“船帮文化”极大可能源于现在的大安市。
“老坎子”码头除了调运、转运物资的功能外,还是辽皇帝受纳日本、波斯等国使节贡品的地方。据《辽史·营卫志》记载:“春捺钵期间,界外生女真酋长,在千里之内者以故事皆来朝。”辽皇帝常在这里接见宋、高丽、西夏、波斯、日本等国的使团。
“半拉城”长春州
物资转运、朝贡贸易,再加上春捺钵期间榷场的兴起,让“老坎子”码头相当繁荣。可想而知,当时其附近辽君主居住的长春州是何等的兴盛。
距离“老坎子”码头不到两公里的“半拉城”遗址被当地人认为是原长春州旧址。“半拉城”遗址位于大安市大赉镇南端,据《大赉县志》载:“城南门外有古城旧迹土名半拉城,相传金兀术曾驻兵于此,四面土墙犹有存者高丈余宽五六尺,但经风雨吹残,墙垣破坏而城形依然不泯,现今经土人开垦,成熟禾稼颇甚丰美,怀古者不禁于代远年湮之余而兴沧海桑田之感。”
另据1912年《大赉县志》第二章《地志》载:“大赉县以蒙古扎赉特旗改设,土名莫勒红岗子,原系契丹地,辽长春州。”《肇源史志》主编杨中华在《辽代春捺钵地考》一文中说,长春州东北方向35里的地方,必须具备有南北30里,东西20里面积的鸭子河泺,否则就不存在这个长春州。
“我认定‘半拉城’遗址就是辽代长春州原址,尤其是历史记载中鸭子河泺、挞鲁河、鱼儿泺等水系与长春州的地理距离和地理关系。”孔令海坦言,确认“半拉城”遗址为长春州故地无疑。
在辽史一千余篇与春捺钵相关的典籍中,也能找到长春州在大安境内的证据。200多年的辽国,春捺钵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是鸭子河、挞鲁河(长春河)、鱼儿泺等,鸭子河是今天的嫩江,长春河是今天的洮儿河,鱼儿泺是今天的月亮泡,鸭子河泺则是鸭子河边的水泡子(湿地)。辽史《地理志》载:“长春州,本鸭子河春猎之地”,所以,长春州即以鸭子河春猎地而建。
辽代是大安历史上最为繁华的时期,其源于辽圣宗的春捺钵活动。“捺钵”是契丹语,汉语译为“行宫”。
古代的北方游牧、渔猎王朝并不像中原朝廷一样有定都理政、固定城郡处理国事的概念。每年的春夏秋冬,辽朝的皇帝会在四个不同的地方驻跸,称之“四时捺钵”。
辽代“四时捺钵”之地,不但是辽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皇族及大臣们游乐、渔猎、避暑和猫冬的地方。根据自然条件,当时的辽皇帝把“春捺钵”选在大安市嫩江湾,“夏捺钵”选在大兴安岭南吐儿河,“秋捺钵”常在内蒙翁牛特旗伏虎林,“冬捺钵”则在内蒙奈曼特旗广平淀。
“四时捺钵”中,“春捺钵”尤为重要,因为一年内的重要事情都要在春天商议决定。辽圣宗以前的春捺钵随意性强,没有固定地点,自辽圣宗将“春捺钵”确定在长春州的鸭子河泺,在以后的近百年里,共计103次的“春捺钵”在长春州一带举行。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