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日起,《陈年白酒收藏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正式实施
“依据《中国收藏家协会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管理办法》(中藏字[2018]126号),现批准发布《陈年白酒收藏评价指标体系》为本协会团体标准,标准编号为T/ZGSCJXH 1-2019。本标准于2019年8月26日发布,自2019年9月1日起实施,现予以公告。”
9月6日,中国第一部《陈年白酒收藏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正式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颁布。
《陈年白酒收藏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是由中国收藏家协会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并邀约中国陈年白酒收藏界的资深藏家和相关文化学者,以及具有实践经验的酒类运营实体,经过酝酿研讨、意见征集、专家论证、反复修改之后完成的。这一标准填补了陈年白酒收藏界的空白,标志着陈年白酒收藏从此进入标准化时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订出台《陈年白酒收藏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就是要改变陈年白酒收藏评价认证无法可依、无据可查的现状,让陈年白酒收藏评价有章可循,有标可依,有理有据,为真正的陈年老酒‘镀金身’,让假冒的老酒‘现原形’,以良币驱除劣币的方式,挤压假酒的生存空间,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风气,切实维护陈年白酒从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广大收藏爱好者的正当权益。” 作为《陈年白酒收藏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兼中国收藏家协会烟酒茶艺收藏委员会会长王邦华对《华夏酒报》记者说。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兼中国收藏家协会烟酒茶艺收藏委员会会长王邦华
陈年老酒被誉为“可以喝的文物”。近几年,随着陈年白酒逐渐成为媒体焦点和价值洼地,陈年白酒不仅受到广大舆论及人民群众的空前关注,闲置热钱和民间资本亦纷纷涌入陈年白酒领域,“广泛探讨老酒价值,高度关注老酒行业,深度挖掘老酒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层面的一致共识和发展方向。在种种利好舆论的影响下,陈年白酒的收藏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春天”。社会各界纷纷加入陈年白酒收藏热潮,参与陈年白酒的收藏、鉴赏和投资,陈年白酒收藏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酒业协会2019年3月发布的《中国老酒市场指数》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8年,老酒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特别在2016年—2017年老酒的市场规模涨幅高达85%,2017年的市场规模达到370亿元,2018年达到500亿元。专家预测,“未来三年老酒价格将不断上升,消费人群持续增加,老酒市场规模也会不断扩大,将达到千亿以上。预计到2021年,老酒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
陈年白酒市场迎来发展的“春天”
“在市场培育繁荣的同时,由于老酒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成员鱼龙混杂,真伪识别、质量品鉴、收藏价值等评价标准不一等问题也让陈年老酒市场面临潜在的风险。目前,老酒市场主要存在几个乱象:
一,很多白酒生产企业对于‘陈年老酒’和‘年份酒’的定义区别傻傻分不清楚,这个问题对于陈年老酒的市场规范和白酒生产企业的市场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老酒收藏市场对于陈年老酒的真伪识别和收藏价值缺乏统一认知标准;
三,由于行业准入门槛偏低,个别从业人员和从业企业,在缺乏老酒品质评价标准、消费者专业知识匮乏的情况下,在利益驱使下,漫天要价、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仅做一锤子买卖,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巨大隐患;
四,随着诸多古玩行业造假人员的大量进入,臆造老酒、老酒国宝帮开始大行其道。以上种种,严重侵害了老酒收藏爱好者的合法权益和参与热情,对行业健康和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国家一级品酒师、自由酒评人、著名陈年老酒收藏家、湖南省酒业协会常务理事刘鹏对此深恶痛绝。对刘鹏的这一观点,老酒圈的诸多从业人员表示高度认同。
王邦华认为,老酒市场的繁荣掩盖不了泥沙俱下的窘况,个别从业企业和从业人员在缺乏老酒品质评价标准、消费者专业知识匮乏的情况下,漫天要价,甚至在利益驱使下,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严重侵害了老酒收藏爱好者的合法权益和参与热情,对整个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在此情况下,制订出台陈年白酒收藏评价标准,客观评价陈年白酒内在价值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