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杯酒人生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李家民:四川就是一口天然发酵池
·他们眼中的白酒宗师周恒刚
·李华伟:打造驻酒第一品牌
·大道至简,人酒合一 一辈子,一
·张毅: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推荐文章
·铁肩担道义,商海博清名 周晓峰
·张子清:酿好酒回报社会和家人
·姚继业:一个客户一种服务
·刘圣松:做辩证施救的“医师”
·罗群忠:守望姚花绽春天
最热文章
·丰子恺:吃酒
·沈鸿林:让“中国沈酒”慢慢喝
·喝酒--喝也不行 不喝也不行(李敖
·李双银:擎起中国果酒的一面旗帜
·“拼命三郎”尤春
· 会稽山拔得过会第一股
· 白酒怎样闯世界?
·酒人酒话:饮酒者说
·中国酿酒大匠———张金修
·林洪:牡蛎黄酒的拓荒人
旗帜广告位
张静: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分享这片风土
2018-11-14 15:30 作者:责任主编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点击:



 

“满眼但知银世界,举头都是玉江山”,这便是贺兰晴雪,古宁夏八景之一,其有六月蓝天晴空、白雪盖顶之奇观。明朝庆王朱栴最有才华的儿子朱秩炅在看到贺兰晴雪后更是即兴赋出“贺兰西望矗长空,天界华夷势更雄。岩际云开青益显,峰头寒重雪难融。清光绚玉冲虚白,秀色拖岚映夕红。胜概朔方真第一,徘徊把酒兴无穷”之妙句。现如今虽然贺兰晴雪的奇观不再现,但是贺兰晴雪这个名字却并没有消失,而是依托于贺兰晴雪酒庄,使这个优美的名字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华夏酒报》记者曾参观过坐落于贺兰山下的贺兰晴雪酒庄,葡萄园与贺兰山相互交织在一起,绿色葡萄藤的生机与贺兰山那股苍凉之感的对撞,让人心潮澎湃。这样一座美丽的酒庄的创始人之一,则是一位性格开朗、与人交谈时总是笑眯眯的女士,她叫张静。她也是一位出色的酿酒师,深谙葡萄酒之道。她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取贺兰晴雪这个名字的时候,一方面取自古宁夏奇景的名称;另一方面酒庄所在地是最佳的一个观景点,因此取名贺兰晴雪。”

由不喜欢到喜欢

1998年,张静大学一毕业,便进入宁夏葡萄酒产业协会工作,从此开始与酒厂打交道,而后又进入葡萄酒这一行业。也正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张静能够更多地接触到葡萄酒,进而对葡萄酒产生了兴趣。“有时在冥冥之中有一些意念在指引着你、推着你向前走,把你带进一个行业,我觉得我就是这样。”张静说道。

张静说:“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父亲都会买点‘青岛香槟’,但是这个香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香槟,而是那种有甜味的、带点气儿的饮料,小孩子都很爱喝。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接触葡萄酒是工作之后,喝的第一款葡萄酒是西夏王。”说起第一次喝葡萄酒的感受,她说:“第一次喝葡萄酒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满口都是酸涩的。”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葡萄酒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大多数人对于葡萄酒的感受似乎都是这样的,第一次接触葡萄酒的张静也不例外,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在葡萄酒这个行业中越走越远。

说到葡萄酒,张静认为,无论是70%种植加30%酿造;还是80%种植加20%酿造,归根结底,好葡萄酒一定是种出来的,好的原料是做出好葡萄酒的重要基础。另外,她还说道:“我觉得好的葡萄酒一定是在酿造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去除人为干预葡萄酒的因素,尽量不添加或者少添加别的成分,最大程度的体现葡萄果实本身的样子和味道。”这个就是张静做好葡萄酒的理念,并将这个理念贯穿在她的职业生涯当中,以至于后来酒庄建立之后,她就确定走精品酒庄之路,不扩大规模,以质量为基础,坚持做品质上乘的好葡萄酒。

贺兰晴雪,宁夏产区的“奇景”

2005年,张静与王奉玉、容健两位前辈一起种下了第一颗葡萄藤,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贺兰晴雪酒庄逐步被建立起来。说起建酒庄的原因,张静说:“宁夏产区是非常有潜质生产出优质高档葡萄酒的地方,而且当时有一个说法就是:中国葡萄酒的希望在西部。国内外专家来到宁夏参观考察后,他们都觉得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去生产葡萄酒。因此,那个时候我们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宁夏一定会生产出优质高档的葡萄酒。因为这个坚定的信念,我们便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张静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在我们建设之初,这个地方是一块荒地,没有绿树、没有绿草。当时我们这里管种植的同事曾在现场下过一锅面,大风一过碗里都是沙,那时候的气候非常恶劣,条件也很艰苦。”但是这并没有打消张静一行人做好葡萄酒的信念,反而顶着困难把酒庄建起来了。

酒庄建立之后,当时宁夏正准备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宁夏只有七八家大的酒厂,如何走精品酒庄之路就成了张静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重要问题。那个时候没有任何模式可以去学习参考,她与另外两位前辈只能不断地在摸索中前进。通过去法国参观考察,将学习到的新模式、新技术与本土实际相互融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最终摸索出了一条精品酒庄之路。

除了发展方向,在种植方面由于没有前车之鉴,张静和王奉玉、容健两位老前辈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到底种什么样的品种?发展哪些品种?那时候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他们脑中。因为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他们只能一遍一遍去尝试。

张静说道:“当时有一块儿地,已经把葡萄藤种下去了,可是长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这块地PH特别高,葡萄藤不能健康的生长,因此我们就挖掉,再找地方去种。挖掉的这片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池塘。”

另外,关于酒庄产品的名称,张静还说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在酒庄的各项基础准备工作都就绪的时候,葡萄酒品牌名称的注册又给张静出了一个难题。当时品牌注册要求非常严格,贺兰晴雪这个名称与贺兰山、贺兰雪等品牌名称类似,因此不予注册。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张静就把“贺”字上下拆开成为一个“加”字和一个“贝”字,再将“兰”字融入其中,这也就成了当下我们所熟知的“加贝兰”。也成就了一“奇”:自家产品不用自家酒庄的名称。

在突破种植、技术、设备、经验等一系列难关之后,贺兰晴雪也逐渐走向成熟。张静认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会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困惑,但是当你走出这个阶段后,就会觉得这条路走对了。

大赛中走出的新星

关于品牌建设,张静有她自己的想法。

张静说:“加贝兰其实是一个特殊的产物,因为它是从大赛中走出来的一个品牌。我反而觉得这是让品牌走出去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一个品牌想要推广出去首先要让人知道这个品牌是什么;其次就是让人知道这个品牌好在哪;再次就是让人有购买这个品牌产品的欲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忠诚度。”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李家民:四川就是一口天然发酵池
下一篇:余留芬:彝乡美酒也芬芳
李家民:四川就是一口天然发酵池
李家民:四川就是一
他们眼中的白酒宗师周恒刚
他们眼中的白酒宗师
铁肩担道义,商海博清名 周晓峰用诚信治企赢得广泛赞
铁肩担道义,商海博
李华伟:打造驻酒第一品牌
李华伟:打造驻酒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