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酒文化网_中国酒文化 > 杯酒人生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李家民:让白酒的中国味道成为世
·音乐于舌尖起舞,品出酒里的“贝
·王延才:酒业科技进步史值得永远
·徐岩:生态发酵、智能制造、风味
·张五九:带您了解21世纪白酒科技
推荐文章
·黄克兴:带领青啤实现跨越式发展
·吴天祥:抓千亿增量,在坚守中创
·张传梁:枣乡人的甜果实
·李冰:演绎一段永不落幕的“芳华
·宜人夏季爱上白葡萄酒(组图)
最热文章
·丰子恺:吃酒
·沈鸿林:让“中国沈酒”慢慢喝
·胡义明:白酒大师的“酒业梦”
·喝酒--喝也不行 不喝也不行(李敖
·中国酿酒大匠———张金修
·“拼命三郎”尤春
·李双银:擎起中国果酒的一面旗帜
· 贵州省酒业协会成立
·酒人酒话:饮酒者说
·林洪:牡蛎黄酒的拓荒人
旗帜广告位
李家民:让白酒的中国味道成为世界味道
2021-08-12 14:28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2021年春季全国糖酒会期间,在华夏酒报社独家策划主办的“青青子衿,酒话我心——2021春季草堂音乐品鉴会”上,中国酿酒大师、原沱牌舍得副董事长、总工程师李家民一番“中国白酒需要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演讲,引发与会人士的关注。

作为中国酿酒大师,李家民勉励参展企业,应该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有所作为,以更为健康的产品属性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适应时代与市场的变化。

生态酿酒,天人合一的酿造之道

作为酿酒大师,李家民对白酒酿造之道的理解,既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来自于亲身实践与经验。

2008年,李家民准确定义的“生态酿酒”概念,被纳入到国家标准的《白酒工业术语》中。

实际上,对“生态酿酒”的定义与阐述,是李家民基于近40年的酿酒经验而总结、归纳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这与他的从业经历息息相关,此后,“生态酿酒”的理念在沱牌以及全国白酒行业得到应用。

李家民似乎天生就与白酒有着一种关联——他出生于四川遂宁射洪,这正是川酒的重要产区,历史上以盛产美酒而闻名。1982年,他的第一份工作,即是进入沱牌酒厂(后更名为“沱牌舍得酒业”)成为酿酒工人,从此开始了与名酒结缘的职业生涯。

摊粮、入窖、馏酒、取酒、勾调……各个工艺环节的实践,让李家民深入掌握了传统白酒酿造技艺的每一个细节。“除了对原料的筛选、工艺细节的把控之外,生态环境对酿酒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和钻研,李家民认为保护、建设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不仅关系着白酒最终的品质,还影响着资源的利用效率。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致力于提升成品质量、致力于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酿酒”理论应时而生。

这种理论的诞生,既源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水土”观,更契合现代微生物科学的相关论述。实际上,由于白酒酿造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每个地域都会形成特有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群落不一样,产出的酒就不一样,这是中国白酒地域特征明显的重要原因。

李家民认为,以四川盆地为例,其微生物菌群极为丰富而稳定、植被丰茂、水质优良、土壤肥沃、粮源优质,这些舍我其谁的优质资源,形成以宜宾、泸州、德阳、成都等地为中心的优质产区及窖池群落,以及相对独特的微生物菌群等核心竞争力。

这样的天然优势,不仅让四川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美酒产地,也让“生态酿酒”的理念最先在四川得以实现。

“五三理论”,固态发酵的终极实践

中国白酒与西方洋酒的最大区别,即在于前者采用“固态发酵”技术——这几乎已经成为中国酒业的公论,无论是行业名家还是新生代专家,对此均无异议。

“固态发酵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风味上。”李家民解释说,固态发酵中微生物丰富,空间差异大,产生的风味组分更多,这就意味着采用固态发酵技术的传统白酒更香更宜人。

但千百年来酿酒业多采用“口耳相传”的形式予以传承,对酿造技术细节的粗略总结、在实践过程中基于个性与认知的随性发挥,都造成“固态发酵”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按照标准化、流程化的现代工业要求加以阐述。

“白酒是一门实践科学。”李家民称,固态发酵技术是人们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不断总结而形成的。固态酿酒过程是一个实践经验与理论并重的科学,在某种程度上说,任何实践技术都可以通过总结、归纳、实验等科学方法而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进而用来指导今后的实践过程。

摆在中国白酒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是,不同于液态发酵对环境与菌种要求的单一性,固态发酵是在自然开放环境中的多菌种发酵,实验室设置的条件不能满足固态发酵的实际需求,这导致固态发酵的相关理论迟迟无法形成。

2017年,李家民主编的《固态发酵》正式出版,成为第一本(目前也是唯一一本)专门研究固态发酵的学术专著,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理论空白。

为何这本专著能够突破实验科学的既有限制而在理论上有所建树?

“关键还是来自于实践。”李家民坦承,自己在很长时间内身负管理与技术职责,担任知名酒企的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有条件将一些研发投入实践,譬如气爆技术、酿酒智能机器人技术等;也有条件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生产实践加以验证。实践经验加上几十年的所思所得,最终相互验证、融会贯通,形成了固态发酵方面的理论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李家民在这本著作中,通过对传统(多菌种)酿造食品发酵机理、内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提出“五三理论”(固态发酵的五法则、三层次),成为指导酿酒实践的核心所在:

1、各类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经历从菌种到种群再到群落的生态演替过程;

2、微生物所处环境中的物系—菌系—酶系相互作用影响或相互关联,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中;

3、固态发酵中固—液—气三相协同作用,三相的比例及转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发酵质量;

4、自然封闭状态下,整个微生物体系要经历从好氧→微氧→厌氧的代谢环境;

5、体系温度变化表现为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共同特征。

在业界看来,《固态发酵》以及其中提出的“五三理论”,不仅是对中国传统白酒酿造经验的理论升华,填补了学科空白,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实践,提高酿造水平。

授人以渔,中国白酒需要薪火相传

业内评价《固态发酵》:这是传统发酵食品领域,第一次有了科学理论和技术模型以及工艺导图,推动传统酿造技术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这是对食品发酵规律的重大发现。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音乐于舌尖起舞,品出酒里的“贝多芬”
下一篇:没有了
推动川黔两地酱酒技术协作,白酒博士后罗爱民调研酱人
推动川黔两地酱酒技
继往开来,臻于至善 ——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
继往开来,臻于至善
吴天祥:抓千亿增量,在坚守中创新
吴天祥:抓千亿增量
宋书玉:美好生活一定要有美酒相伴!
宋书玉:美好生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