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杯酒人生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李家民:四川就是一口天然发酵池
·他们眼中的白酒宗师周恒刚
·李华伟:打造驻酒第一品牌
·大道至简,人酒合一 一辈子,一
·张毅: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推荐文章
·铁肩担道义,商海博清名 周晓峰
·张子清:酿好酒回报社会和家人
·姚继业:一个客户一种服务
·刘圣松:做辩证施救的“医师”
·罗群忠:守望姚花绽春天
最热文章
·丰子恺:吃酒
·沈鸿林:让“中国沈酒”慢慢喝
·喝酒--喝也不行 不喝也不行(李敖
·李双银:擎起中国果酒的一面旗帜
·“拼命三郎”尤春
· 会稽山拔得过会第一股
· 白酒怎样闯世界?
·酒人酒话:饮酒者说
·中国酿酒大匠———张金修
·林洪:牡蛎黄酒的拓荒人
旗帜广告位
余留芬:彝乡美酒也芬芳
2018-11-14 17:52 作者:责任主编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点击:



 

一年前,如果提起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乡岩博村,估计知道的人少之又少,提起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知道的就更少了。十九大召开期间,余留芬与总书记的一段精彩对话,让这个地处贵州偏僻的小山村火了,一次巧妙的“营销”让总书记和亿万“观众”记住了“盘县火腿”,记住了岩博酒业的“人民小酒”。2017年度,岩博酒业完成销售总额9600万元,2018年的蓝图是实现销售3000吨。从一年前的“网红小酒”到今后的提质增量转型为“市场红小酒”,让彝乡的美酒香飘世界,走进亿万家庭,让村民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才是她心中“醉”美的“宏伟蓝图”。

“网红”小酒,一个山村的脱贫梦

国庆节前夕,《华夏酒报》记者独家对余留芬进行了专访,余留芬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干练。她告诉记者,从1989年毕业嫁到岩博村开始,她就和岩博村同呼吸共命运。在担任岩博村党支部书记的18年间,脱贫致富成了她心中的梦想,创新与实践是她开展工作的根本,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在彝乡特色产品的展示中,生态建设与山村致富成为她一次成功的实验,岩博酒业的长足发展即将成为岩博村勇攀致富高峰的动力,成为岩博村腾飞的翅膀。

如果说爱情让余留芬选择了岩博村的话,那么乡亲们期盼脱贫致富的眼神成了她带领村民致富的动力。

18年前的岩博村还过着世代清贫的生活,全村人均年收入800元,是一个典型的“吃粮靠救济、穿衣靠救助、用钱靠贷款”的“三靠村”。2001年,老支书生病,村里要推选一位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的年轻党员担任村支书,带领村民致富。经过选举,一名外嫁而来的媳妇余留芬当选,她的当选在当地引起不小的争议,在彝乡还没有一个女人担任村支书,她那瘦弱的肩膀能否扛得起村民托付的重担!在部分村民的质疑声中,余留芬当上岩博第一位女支书,上任第七天,趁着春节外出青壮年回家,她决定修路。

当年“一穷二白”的岩博村,谁也出不起钱,余留芬条件最好,拿出积蓄办了贷款买炸药,全村18至65岁的村民出劳动力,3个月时间,3公里的出村石子路修通了,小卡车也能慢慢悠悠地开到村里。而岩博村修路的工作就没有停过,2005年,龙山村并入岩博村,岩博分了6个村民组,6年时间里,修通28.5公里,全村完成了“组组通”。

道路的畅通为岩博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希望,在余留芬的带领下,岩博村先后办起养殖场、砖厂、小锅酒厂。外出务工的村民逐步返回老家,在家门口上班、创业。如今,全村1000多人全部留在了岩博村。

“精准”营销,让品牌迅速提升

1989年,20岁的余留芬从外乡嫁入岩博村。 “那时的岩博太穷了,为了改善生活,1993年,我从城里买了一台照相机给村里人照相,5角钱一张。”余留芬说。当时,她走村串户,先是给学生照相,后来村民觉得新奇,又给大家照全家福、生活照、劳动照。一个月下来可以赚几千块钱。

由于余留芬敢想敢做,人勤快、头脑又活,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慢慢有了积蓄,盖起村里第一栋水泥房、开了第一家小卖部、第一家餐馆,她家成了岩博村首先富起来的人家,余留芬也成了村里最会赚钱的人。

岩博村土地贫瘠,以前的村民依靠种玉米、土豆生活,但是产量很低。吃不饱,但酿的酒香,村民将自己家中酿造的酒背到集市贩卖,换成粮食接济生活。

余留芬发现,酒厂是岩博产业链上,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上能带动扩大高粱种植,下能供应村里养殖业饲料,养殖业又能解决火腿厂原材料供应问题。

于是,2005年,余留芬组织村里办起了岩博小锅酒厂, “办好酒厂,村里就会越来越好。”余留芬坚信这一点。

从2011年扩大酒厂规模至今,贵州岩博酒业的建筑资金已接近2个亿,年产量达到5000吨。

在白酒营销策划专家看来,人民小酒当下的重点在于“营”而不在于“销”。为了更好地讲好人民小酒的故事,持续打造超级大IP,岩博酒业不仅将在贵阳成立人民小酒销售公司,还将通过传播强化人民小酒核心价值链的推广。

“通过贵州卫视1.3亿元广告支持、2018年度CCTV7扶贫公益广告等媒介,通过内容+路径+爆点的形式强化人民小酒‘自己人的酒’这一核心价值。”

余留芬告诉《华夏酒报》记者,与其他白酒相比,人民小酒诞生的初心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人掉队,是当地村民众筹共同创造的一瓶酒,因而人民小酒更注重“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思想的落实,也比其他同类型白酒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让人民小酒可以深挖卖点、通过人的故事、情怀故事、奋斗故事等更为感性的故事,助推实现品类突围。

也正因为如此,岩博酒业2018年在招商方面只提出增加20~30家左右的计划,并将销售重点放在了“营”和建市场、打基础方面。

“网红”转型“市场红”,品质是根本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是余留芬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岩博酒业从一个民间小作坊走到年产5000吨的规模恰恰验证了余留芬的这句“格言”。

余留芬深深的懂得,品质自始至终都是企业的发展的灵魂。多年来,贵州白酒形象代言人、白酒界泰斗季克良一直关心着酒业的发展,一直为岩博酒业提供技术保障,并担任岩博酒业总顾问,成立了季克良大师工作室。

同时,国家一级品酒师、贵州省首届酿酒大师黄永光,自从2013年到岩博酒业调研后,便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他领衔的贵州大学食品学院实习基地落户岩博,为岩博酒业发展提供持续而强大的技术、团队支持。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张静: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分享这片风土
下一篇:李庆林:用画笔盛赞美酒的芬芳
李家民:四川就是一口天然发酵池
李家民:四川就是一
他们眼中的白酒宗师周恒刚
他们眼中的白酒宗师
铁肩担道义,商海博清名 周晓峰用诚信治企赢得广泛赞
铁肩担道义,商海博
李华伟:打造驻酒第一品牌
李华伟:打造驻酒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