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司令越来越会玩啦!
在去年9月举办的第四届国宝李渡封坛文化节上,业内人赠“汤司令”外号的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向阳首次将老酒元素融入其中,独辟蹊径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真实年份名酒(老酒)品评大赛”,创造了行业新的纪录;
今年9月15日,在第五届国宝李渡封坛文化节上,汤司令更是移师江西首府南昌,大手笔主办“中国白酒文化自信研讨会暨中国南方高端老酒高峰论坛” ,一场“小而美,高而精”的老酒盛会,几乎吸引了“半个老酒圈”的顶级大咖参加,真实年份老酒品评大赛、国宝李渡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酒的限量发售、中国老酒发展高峰论坛、老酒拍卖、中国南方高端老酒交流大会……让老酒圈的人都沉醉其中,国宝李渡封坛文化节俨然成为老酒圈的一个盛大节日。
中国白酒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
华山论剑,李渡论酒!
“李家作坊酿陈香,渡口拢船欲品尝。好味自有元气在,酒中尊者始称王。”9月15日下午,在南昌滨江宾馆举行的“中国白酒文化自信研讨会暨中国南方高端老酒高峰论坛”上,我国著名艺术家、文化学者汪天行用一首诗道出李渡十足的底气。论坛上各种观点激烈碰撞,不过谈的最多的还是白酒文化自信。
中国细节思想与精细化管理首倡者、贵州茅台管理顾问汪中求主讲了《中国白酒文化与自信》。他对中国白酒文化提到了三个观点:“文化名家往往离不开酒”、“一支酒成就一个百强县”、“没有题材不卖酒,没有文化酒不卖”,挖掘出李渡酒深厚的历史文化基因。
“我认为,中国白酒的文化自信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基于中国白酒民族酿造工艺的品鉴文化自信;二是基于中国白酒独特口感走向世界的文化自信! ”著名白酒专家、源坤教育创始人钟杰在做论坛主题发言时说。
近年业界越发重视酒文化自信,不断深入对酒文化的探讨,以期推动白酒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发展。因此,钟杰老师从酿造文化、白酒香与味、品鉴文化、国际化等方面分享一些看法。 钟杰认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不仅酿出了独具魅力的中国白酒,还造就了一套自成体系的中国白酒文化。谈到文化,很多人会觉得虚无缥缈或者宏大无边,这在于没有将文化分解。只有层层剖析,落地于生活,我们才能没有障碍地理解文化。对于中国白酒文化也是如此,在逐步解构的基础上,识别白酒文化中独特的与世界其他酒文化的不同之处,才能树立起中国白酒的文化自信,并且进一步重构中国白酒文化,再将其推向世界,最终促进中国白酒发展与国际化。
面对纷繁复杂的中国白酒文化,沿着白酒酿造生产链的主线,源坤将中国白酒文化分解为地域酿酒生态文化、粮谷种植文化、酿造文化、品鉴文化、贮存收藏文化、中国酒史、酒器酒具文化、诗词歌赋等多方面的文化要素。这些白酒文化要素中,重点是形成了以酿造文化为核心的酿造哲学和中国白酒的工艺共性,最终产生了中国白酒特有的香和味。
酿造文化中“天人共酿”的酿造哲学是指中国白酒依托于天时、地利与人和。“天地”指地理生态,“人”指技艺传承,“和”指天地人的和谐。正是由于天人的共酿,加之粮谷为原料、开放式生产、固态发酵、固态蒸馏、传统发酵容器及传统贮存容器这六大共性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中国白酒的丰富和多样性。截止目前,中国白酒有12种香型及各香型的细分流派,这不同于任何一种蒸馏酒工艺衍生出来的酿造文化让中国白酒独树一帜,成就了中国白酒酿造文化上的自信。
酿造工艺的多样带来了中国白酒香和味的与众不同,千余种微量物质中的数百种风味物质构成中国白酒香味的物质基础,这些香味物质来自于酿酒用粮谷的极致转化。原料的高粱香、大米香、曲香等,发酵的酱香、糟香、果香等,贮存转化而来的陈香等,这些香味是粮谷原料香味的一脉相承和递进演化。从低沸点的醛、醇,到各中沸点的酯类,再到高沸点的高级脂肪酸及其酯,香味的释放呈现明显的层次。使得中国白酒风味物质的丰富性和层次性远超过其他酒种,形成中国白酒追求“醇厚”的风格路线,这与国外蒸馏酒更多追求“纯净”的风格完全不同。
如此独特的香气、口味和口感就让白酒有与世界酒种同台竞技的底气,凭借“闻香的优雅度、入口的绵甜度、留口的醇厚度、落口的净爽度及饮后的低醉酒度”这“五度”和“色、香、味、格、养、意”六观共同搭建的真实表达中国白酒品质的“五度六观”,让中国白酒有充足的口感品质自信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独一无二的中国白酒酿造工艺形成独具魅力的中国白酒的香与味,需要以科学合理而接地气的方式传播。源坤总结的源坤鉴酒法就是集合了中国美学及专业品评方法于一体的品鉴文化代表之一,“凝神静气,心系于酒;举杯齐眉,眼观其色;勾头倾杯,鼻闻其香;细品慢咽,口尝其味;融色香味,得其风格;嗅闻空杯,加以印证;浅饮雅酌,得以养生;人酒情融,天地人和。”以美好方式品鉴中国白酒,不仅能更好地感知香与味,更是对构建的中国白酒文化的高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