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市场近年刮起了一股“年份风”,“5年”、“10年”、“20年”、“30年”,个别酒厂还推出“百年”,“年份”繁多价格也相差甚远,从几十元、上百元、上千元甚至到几十万元。不过,哪些才是真正的年份酒?如何鉴别它的“年龄”真伪,价格体系是如何产生的?消费者急切呼唤,谁能借一双慧眼,把年份白酒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现象1:年份白酒“年龄”越大价格越贵
症结:“年龄”真伪靠什么来识别?
“酒是陈的香,年份越长的酒质量越好,价格越贵。”南岸区一酒品促销员指着华北某地产的白酒说,10年陈酿每瓶售价200多元,20年陈酿每瓶售价500多元、30年陈酿900多元……
在江北一家酒品专卖店店笔者看到,最便宜的年份酒售价仅为100余元,最贵的年份酒售价却高达10000余元。
笔者询问了多位购买白酒的消费者,他们大都认为标注了“年份”酒都是好酒,认为数字越大越好,但对什么酒才能叫“年份酒”不太了解,哪些酒品质更好更是一无所知,只能盲目按包装上的“年份”大小来选择。
“没有标准,年份不好识别。”市酒协一工作人员介绍,在国内,年份白酒实际指窖藏的时间,一般来说,年份时间越长价格越高。目前尚没有关于年份酒的国家标准出台,要规范行业,相关标准必须尽管出台。
“个别小酒厂受利益驱使,从外地购买陈酒后勾兑"年份酒",有的酒厂年份酒的生产日期竟然在建厂时间前。”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年份酒时,应选择拥有较长历史的有实力的大品牌酒企生产的年份酒,以免上当吃亏。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