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随着一线白酒企业五粮液、洋河股份等披露三季报,国内13家白酒上市公司均已交出了1-9月的成绩单,总体来看,情况并不乐观。记者了解到,国内酒企纷纷以“触电”、“跨界”等方式突围,但业内人士对这种突围的有效性存疑,“谁发力越猛,亏得只会更多”。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外部环境不乐观,经销商目前所持态度谨慎,在需求面未出现大的改善的情况下,白酒行业筑底的时间可能要比想象的长。
现状:五粮液、洋河股份第三季业绩创新低
继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之后,五粮液交出三季度成绩单,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91.66亿元,净利润为71.04亿元,分别同比下滑9.28%和8.95%。其中,第三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40%和52.36%,这也是其上市以来首份净利增速倒退的季报。此外,象征“晴雨表”的预收账款表现也不乐观,为13.10亿元,较期初大幅减少了79.75%。
与五粮液相似,洋河股份也陷入低谷。前三季度洋河股份的营收为130.53亿元,净利润为44.98亿元,分别同比下降6.74%和6.85%,其中第三季度营收及净利润分别下降了22.28%和26.69%,同样创了上市以来的最大降幅。洋河股份同时预计,年度净利润同比将有20%以内的降幅。
至此,国内13家白酒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完毕,只有贵州茅台在第三季度保持了营收和净利润有双位数增长,泸州老窖三季度增收不增利,五粮液则双双下滑,皇台酒业1-9月更是出现2676万元的亏损,同比下降362.44%。
突围:方向1
力拓电商渠道
白酒销售下行,酒企纷纷向电商渠道突围。“从前名酒都不屑于参与到电商平台上去的,一则是为了保护经销商原有的渠道,二则是担心触电后品牌价值会降低。”一位酒企人士向记者表示。不过这种状况从今年开始已经有所变化,很多一、二线白酒都抛开身段“触电”。
近日,郎酒披露,其在天猫的旗舰店将在11月19日正式上线。郎酒称,郎酒天猫官方旗舰店是郎酒目前唯一直接经营的网络销售渠道。而在今年初,郎酒集团总经理刘毅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就曾提到,随着消费主体年轻化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白酒行业需要做出迎合消费者的调整。
除了郎酒以外,洋河股份的天猫、京东旗舰店也正式上线。洋河股份称,电商平台的全面上线,有助于形成公司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通过线下活动与线上推广的相互映衬,从而达到推广与营销的最大化,实现真正的白酒“一站式服务”。
事实上,目前白酒“触电”已经成为行内的一股热潮。今年7月,贵州茅台罕有地与酒仙网开展全面深度战略合作,将旗下全线产品“搬上”酒仙网及与其深度合作的10余家电商平台销售。其后,五粮液也与酒仙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美酒在线总经理张斌向记者透露,今年以来白酒“触电”确实很热,“从前一般都要电商企业自己去找厂家谈的,但今年厂家都找上门谈合作了。而且给予的优惠政策更灵活,在某些特定时期或节日,针对线上,甚至会给予低于传统渠道的优惠价格,大概低5%-8%,但这种幅度对经销商而言已经降幅很大了。”
分析:或为套现回笼资金
虽然电商很热,但记者采访业内人士却发现,大家对此并不十分感冒。“如果与某品牌签约或战略合作,就成为了它们的经销商,这些一般都有销量的要求,有些是500万元-800万元,但电商是面对终端消费者的,注重的是产品多样性,若一个品牌投入太多反而不利于电商自身的发展。”张斌认为。
更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酒企急于寻求电子商务网站合作是为了回笼资金,“我认为这是最大的原因,特别是到了年末,企业更想多套点现金回去。不过,像目前这种情况,不动比动要好,谁发力得越猛,亏得越多。”广州一业内人士预计,由于目前大部分本地经销商都亏损,年内若没有特殊情况,应该不会转好。
“电商不失为白酒品牌一个很好的销售补充渠道,但在5年内都不会是白酒的主要销售渠道。目前白酒传统渠道仍占销售量的九成,电商渠道只占一成。而触电的白酒企业更多把电商平台当做一个经销商来看待,我们觉得,即便要加入,也要看到有成功的例子。”张斌对记者表示,由于大环境影响,对此还是持谨慎态度。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