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于酒行业来说,是欢欣鼓舞的一年,全行业的回暖带来了酒企销售的爆发式增长。作为全国酒业大省的四川,在2017年,又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2月23日,四川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官网发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酒类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文,文中明确指出了川酒在2017年的成绩——规模以上酒类制造企业411家,主营业务收入2405.5亿元,同比增长15.4%;利润271.5亿元,同比增长29.1%”,同时,对川酒在2017年的表现做出了总结与深入分析。
微酒记者根据这篇文章,总结出了2017年川酒发展的三大亮点。
亮点一:
增速创下五年新高
根据信息显示,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348家,累计生产372.4万千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57.2亿元,利润263.5亿元,全省白酒总体规模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6.1%、30.9%,较2016年分别提高了4.7个和17.8个百分点,为五年来最快增速。
如此的高增速,白酒龙头企业功不可没,不仅用自身的高增长为总体发展添砖加瓦,还有力地带动全省白酒产业的增长。
作为川酒主力军的五粮液集团、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和郎酒集团,在2017年销售收入分别突破800亿元、100亿元和110亿元,利润增幅分别高达43.1%、29.0%和28.0%,
亮点二:
四大创新引领前进
川酒作为四川的一张靓丽名片,面临白酒复苏的黄金时期,省政府抓住机遇,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川酒的发展机遇了莫大的支持与引导,让川酒在2017年向着一个良性、高速的方向不断前进。
《关于推进白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四川省白酒产业“十三五”发展指南》的出台,还有大力实施川酒振兴“八大计划”,从品质、企业、市场等多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川酒优势。
具体表现为:
一是行业整合。宜宾市的叙府酒业、华夏酒业、国美酒业等28家企业出资2.45亿元组建成立宜宾酒股份有限公司;泸州市的135家酒类企业签约加入川酒集团。
二是推动企业自建原料基地,支持制定酒类系列标准并推广应用。四大主产区先后制定了《多粮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良好行为规范》《邛崃浓香型白酒原酒生产技术规范》等系列标准。2017年,泸州老窖获得“四川质量奖”称号,多家酿酒企业获得“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基层示范创建企业”称号。
三是产品创新。支持企业紧跟消费升级趋势、市场需求变化,精细化开发品种。五粮液的“冰爆”、泸州老窖的“三人炫”、金六福的“崃一口”等实现了销售额的井喷式增长。
四是营销创新方面。引导企业加强与1919等知名电商合作,坚持线上线下联合互动,大力推动酒类新零售,五粮液集团的“五粮e店”正式启动。借助“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川酒“走出去”。
亮点三:
打造产区品牌抱团出击
坚持推进川黔共建“中国白酒金三角”与“四大主产区”品牌,以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推动政府、协会及企业之间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做实区域产业互动的形式和内容。
“中国白酒金三角”已成为世界知名白酒产区品牌及国内“最大的产业集群、最大的品牌群、最大的产能群”。
“四大主产区”品牌以泸州、宜宾、绵竹、邛崃为主,成为川酒产业发展的新名片。
同时,通过持续开展“川酒全国行”和“川货全国行”活动,实施川酒品牌“抱团出击”,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在全国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
“中国白酒金三角”与“四大主产区”是川酒抱团出击的一大利器,在前不久举行的由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主办的四川白酒行业年会上,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轮值主席、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介绍,川酒2017年的抱团走出去,首先要回溯到2月,5大名酒企业负责人到访茅台,促进了《川黔两省白酒产业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2018年,在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的推动下,川酒企业将集中“抱团”,在国内白酒主要消费省份开展川酒展示促销宣传活动,力争每个季度组织一次。并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战略下,支持重点企业利用海外机构和华人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全力拓展海外主流消费市场,促进“川酒”出口。
三大亮点,促成了2017年川酒2405亿这个壮观的数字。2018年,对于川酒来说,充满了希望与挑战,如何在2405亿上更进一步,达到发展的巅峰,这或许是川酒当下需要关注的重点,也是每一位酒业人士都在思考的问题。
来源:微酒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