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的增长,全国白酒行业似乎走出2012年以来的泥淖,回到春天。在全国性品牌名酒赚得盆钵满盈的同时,正蓄势待发的区域名酒,在生存空间愈发缩小、行业高端化、市场份额向名酒集中的大环境下,又该如何转型崛起?
在很多人看来,也正是大多数区域酒类企业正在做的就是寻求个体的崛起。然而,白酒行业作为一个提供嗜好性消费品的行业,关键在于产区等共同品牌的打造,然后再打造企业个人品牌,否则就是本末倒置。然而,从实践来看,大多数区域白酒企业都把时间都花在“百亿”、“全国化”等面子工程上,结果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小企业在单打独斗的同时:大企业在做什么?联手做香型、产区、国际
2月8日,郎酒集团和习酒公司跨河相约,在习酒公司举行2018新春联谊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可能是一则发生在2018年初的“旧闻”。
看看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的会谈内容可以发现,涉及到了抢占酱香红利、共同保护赤水河,强化产地背书、共同谋上市、共同做大酱香,做消费者培育等重要内容。
对于郎酒、习酒来讲都在自我发展的大路上快速奔驰,为什么还要寻求对方的协作呢?以郎酒为例,2017年,通过青花郎“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战略新定位,汪俊林直接将青花郎推向了与茅台比肩的位置,无论是产品传播、价格定位还是渠道布局都在紧紧跟随茅台,其2017年销售已经突破100亿,完全已经具有独立发展的实力。
总结起来看,两者无疑在寻求“求同存异”,这一战略核心既包括如何共同取得繁荣的问题,又包括了共同打造“产区”品牌等关键问题。
如果追溯白酒新常态以来的行业合作,则会更加发现端倪。2017年初,由茅台发起促进了茅台、五粮液、郎酒、剑南春、习酒等企业的沟通,随后包括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都进行了大范围的密集互访与沟通。
与此同时,产区、香型打造品牌的行动也正在不断增加。黔酒中国行已经连续举行多年,宜宾、泸州、贵阳、汾阳等地酒博会密集举办各类大型活动,打造产区品牌。在香型方面,浓香型、酱香型,尤其是清香型连续举行了大量的本香型协作的各类活动,以期打造本香型的优势。即使从企业层面来看,茅台正在寻求通过酱香系列酒以及其他酱香型企业协作,做大酱香型市场。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小企业单打独斗的时候,大企业缺正在密集联手打造香型、产区等品牌,事实上,白酒的核心产区,诸如宜宾、泸州、茅台镇等都面临着这一问题,即消费者只知道有某个大企业或某个品牌酒,却不知道该地区为白酒核心产区,更不知道本地还有其他知名白酒,而如今“产区概念”的实施,其或许对于身处“寒冬”的白酒行业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和尝试,对于消费者而言或许更加便于的接受那些白酒核心产区的其他知名品牌白酒。
对此,重庆业兴实业集团董事长、重庆市酒类流通商会会长叶星阳表示,重庆酒企要崛起,需要抱团发展,需要树立整体品牌形象。
小企业崛起必走的路:打造共同品牌
2017年,鲁酒、豫酒相继提出了振兴计划,其背后就是通过产区大品牌和企业小品牌的共同做大,在实现区域白酒的协同振兴。
实际上,鲁酒、豫酒、黔酒抓住产区“龙头”的背后是白酒行业经过近三年的调整和变革,以往的靠贴大牌、靠奢侈包装、靠概念翻新已经很难获得消费者青睐。消费者买与不买,其核心价值已然回归到对产品本身值不值的诉求上,简言之,白酒行业正进入价值竞争时代。
分析人士指出,产区品牌快速打开市场和树立品牌效应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提高产品的物质价值。因产区品牌,其集合了许多区域优势酒企的优势产品资源和技术支持,所以更加便于产区品牌的生产和推广;其次,提高品牌的情感价值。产区品牌因其有既定的地方情怀、生活方式和区域的传统文化传承,这样更加的可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再次,价格回归价值。因酒水的价值其核心具体体现在酒品的酒质本身,所以产区品牌若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其酒品本身是最关键因素。
其实,区域酒企很少诞生超级单品。这源于区域酒企,其生产规模小,而资金也不充足,而产区公司的诞生或将改写这些薄弱的环节。反过来,产区酒企若能很好的总结和发挥各区域酒企的优势资源,并将其集合在一起,这或便于产区品牌快速的崛起,进而诞生一款超级单品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打造共同品牌成为小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之一:消费者在购买白酒的时候优先想起来了某一产区、某一香型,在这一背景下,区域名酒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从而确定了与全国化品牌竞争的独特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认为做大共同品牌意味着对个体企业品牌特性的“遮掩”,实际并非如此,共同品牌意味着对全体个体的市场机遇的争夺,而在个体内部则是通过营销与品牌来实现竞争,最后做大的依然是共同品牌,与全国性品牌在区域市场发展带来的“寸早不生”不同,区域品牌反而能够共享发展就机遇。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区域酒企如果以一己之力对抗全国化品牌已经几乎没有胜算,包括一些几十亿规模的区域名酒企业同样在遭受全国化品牌的市场竞争,虽然短期可以通过渠道下沉、大量的市场投入进行区域拒止,但从长远来看,如果无法寻找区域或者香型等共同体合作路径,共享共同体的发展资源和共同衔接,势必将被大企业所吞噬。
对此,方正证券分析师薛玉虎就表示,在白酒行业总量增长停滞的背景下,行业进入挤压式增长的新趋势。从类别来看,高端酒、次高端名酒增速明显快于中低价位带的白酒,行业高端化趋势明显,市场向优势品牌企业集中,未来行业二八分化的格局是明显趋势。
文章来源:酒业时报网,部分素材据重庆商报、佳酿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