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专家论坛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月是故乡明,酒是家乡浓
·破冰捕鱼,怎能少了酒
推荐文章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湖南老八大”的名酒情缘
·拥抱互联网经济,老酒迎接红利时
·悬奖100万等你拿!探秘划拳“奇
·疫情下,老酒市
最热文章
·揭秘“59元茅台”真相 警惕“话
·鉴别真假五粮液,只要这5招
·爷爷的酒曲秘方
·朋友圈传莆田喜力啤酒制作过程是
·你知道五粮液有哪些工艺和技术吗
·“吉金”略释 话说茅台青铜酒器
·2017最新乘坐高铁携带白酒的相关
·重奖征集2017“全国理性饮酒宣传
·竹枝词(其一)
·玉盘杨梅为君设
旗帜广告位
中国葡萄酒丝绸之路产区的文化遗产探索(一)
2018-04-11 17:48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编者按:

2016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由2016“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官方组委会组织的“重走丝绸之路”活动完美收官。“重走丝绸之路”由著名葡萄酒专家郭松泉、张春娅任团长和副团长,代表大赛执委会与各产区管理部门、酒庄进行走访交流、探讨研究,以全面展现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酒庄和产区风采,并总结提炼,力图为行业探索出一条新路。《华夏酒报》作为官方媒体唯一合作伙伴,对此次活动了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和拍摄。

《华夏酒报》此次推出的由郭松泉、张春娅二人撰写的系列报道,不仅首次提出并定义了“中国葡萄酒丝绸之路产区”的概念,还对该产区的文化遗产及其延伸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次神奇的西域穿越之旅,既有张骞的“凿空通史”,又有玄奘的“腾云取经”,更有“一带一路”的认知与践行。

2016年的重走丝绸之路项目,以用时75天、跨越5省区、行程38000余公里、走访50家酒庄、品鉴400余个酒类样品、观赏64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告一段落。重走丝绸之路,从策划到实施直至圆满完成,并未通过任何官方机构,全部都是自我安排、产区和企业助力的行为。所以说,这是一项拼脑力、拼体力、拼耐力、拼毅力、拼魅力、拼人缘、拼人脉、拼基本功、拼应变能力的活动。(以上统计数据除了2016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官方行程外,还包括以下自费行程:郭松泉2017年6月复走陕西,郭松泉、张春娅7月复走新疆北疆,张春娅8月复走新疆东疆,郭松泉、张春娅9月复走宁夏,以及陆续补充的酒庄样品品鉴。)


 

 一、 丝绸之路产区

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产区是世界上少数文化历史遗产积淀丰厚的葡萄酒产区之一,试举两例:1、中国葡萄酒的发源地:我国有关葡萄酒的最早记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里面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石,久者数十岁不败。”大宛位于彼时的西域,即新疆以西。万石相当于现代多少酒呢?按古代酒制折算:一爵=160毫升=0.32斤;一斗=十爵=3.2斤;一石=十斗=一百爵=32斤= 约16升;“富人藏酒至万石”,即:16升×10,000=160,000升=160千升×1333瓶=213,280瓶,相当于当今一家小型酒庄的年产量。

张骞在此取到葡萄种子,带回国内并沿途播撒,直至西安,从此诞生了中国葡萄酒。所以说,丝绸之路产区是中国葡萄酒的发源地。



 一些国人把河南漯河的舞阳古酒视作中国葡萄酒的起源,大有改写世界葡萄酒八千年前起源的架势,此事事关重大,笔者带着疑问以中立的立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结论是:贾湖古酒是“研究证实,沉积物中含有酒类挥发后的酒石酸,其成分有稻米、蜂蜜、山楂、葡萄,与现代草药所含某些化学成分相同,根据C14同位素年代测定,其年代在公元前7000~公元前5800年。实物证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贾湖先民已开始酿造饮用发酵的饮料。”

固然,贾湖古酒里面有葡萄酒里面的固有物质酒石酸和葡萄,可还混有其它种种原料成分,而根据郭松泉等人编译的《2007版国际葡萄酿酒法规——中文版》和以此为依据制订的现行国家标准对葡萄酒的定义来判断:葡萄酒专指破碎或不破碎的鲜葡萄或葡萄汁,经过部分或全部酒精发酵而产生的饮料。那么,贾湖古酒是一种多种原料混合在一起酿造的混合酒,而非葡萄酒!

所以,还是尊重中国葡萄酒起源在两千年前的西域,而非九千年前的舞阳。

然而,舞阳古酒起码说明那时候中原有原生的葡萄,遗憾的是,老人家们并不知道要是单独用葡萄酿酒对今天的行业该是多么重要,兴许原因是那时候的人们并没有像现代人一样的严谨思维和系统技术。

2、汉文帝曹丕曾就丝绸之路产区的葡萄酒颁发诏书:世界上国家元首为葡萄酒颁发命令的,先是中国的汉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再一个是法国的拿破仑三世(1769年~1821年)。

1855年,为庆祝滑铁卢战役40周年举办的巴黎博览会,为了把波尔多葡萄酒推向世界,基于波尔多葡萄酒的质量含义不清,拿破仑三世要求有关方面根据酒庄的声誉、价格和质量,对该产区的酒进行分级,这就是《1885年波尔多葡萄酒分级文件》的来源。

魏文帝的诏书《诏群医》中特别赞赏凉州(今甘肃武威)葡萄酒,诏书原文:“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尤以凉州葡萄为佳,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如图,该诏书详见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局陈浦局长的书法,作品以闻名于世的甘肃汉简体书写)诏书白话文:有过很多经历的人,会懂得时间的重要性,有过更多经历的人,才知道饮食的质量。中国的珍贵水果很多,就说葡萄吧。葡萄这种东西,在夏秋之交,晚上喝醉睡醒,此时食用极为可口,甜而不腻,酸不刺舌,凉不伤胃,味长汁多,不但解渴,食用后心中的烦恼也荡然无存。这里面武威的葡萄最好,要是用来酿酒,味美甚于粮食酒,虽然容易让人醉,要醒来却也容易。才说到它就已经流口水咽吐沫,更何况是亲自品尝呢?这世界上还有可以和葡萄匹敌的水果吗?

中法两个国家元首,前后相隔1600多年,都站在消费者的位置,对葡萄酒有了中立的评价,葡萄酒在国家标志和众多酒饮的优势显而易见。

魏文帝针对凉州葡萄酒下的诏书,无疑是给丝绸之路产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中国葡萄酒丝路产区的文化遗产探索(二)
下一篇:勇哥澳洲行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