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张裕酿酒公司等11个项目经评选和公示后入选。其中,张裕酿酒公司名列榜首,同时也是山东省唯一被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通告》指出:“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我国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信息,见证国家和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通告附件《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第一批)》显示,张裕酿酒公司的核心物项包括:地下酒窖、“张裕酿酒公司”老门头、“张裕路”石牌及张裕地界石、1892俱乐部(张弼士故居)及张裕金库、亚洲桶王及清代进口橡木桶、板框过滤机、蒸馏器、金星高月白兰地、1912年孙中山“品重醴泉”题词、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牌、1937年解百纳注册证书,共计11项。
张裕酿酒公司早期厂区
这些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张裕酿酒公司的核心物项,也是中国近代葡萄酒酿造工业发展进程的历史见证。根据相关历史文献,有关上述核心物项的文献记载如下:
【地下酒窖】
1907 年《商务官报》第三期刊登的《烟台张裕酿酒有限公司节略》记载,张裕地下大酒窖始建于1896年春,经1902年和1904年两次改建,至1905年冬始行告竣。
1930年《山东农矿厅公报》第二期刊登的《调查烟台张裕酿酒公司报告书》描述,“该窖占地四亩,位于工厂地下深约三十尺,内构长形胡同三十道”。
据报道,“张裕公司酒窖”在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裕酿酒公司”老门头】
根据1999年出版的《张裕往事》(人民日报出版社)记载,张裕老门头镌刻的公司名称“张裕酿酒公司”,是由晚清重臣翁同龢题写,运笔遒劲,雍容浑穆。公司名称上面镌刻的经营宗旨“西法精酿各种葡萄美酒”,也是出自翁同龢的手笔。“西法精酿各种葡萄美酒”的上面还有一行印刷体英文“FINE SELECTIONS WINE FROM WESTERN STYLE”。
【“张裕路”石牌及张裕地界石】
通过1924年《向导周报》第六十六期刊登的《烟台调查》可以得知,烟台曾经有一条“张裕路”,而张裕酿酒公司则是位于“大马路”。据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介绍,张裕创办初期,为了方便把葡萄园的葡萄运到公司,出资在公司大门对面修建了一条马路,被市民称为“张裕路”。1936年以谐音更名为“璋玉路”,1948年更名为“解放路”沿用至今。
张裕地界石已发现的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张裕酒局地界”和“张裕公司地界”两块石碑。《向导周报》刊登的《烟台调查》对张裕酿酒公司描述:“该公司的创办人为张弼士,构造楼房,建筑房栈、酒窖等屋,占地六十余亩;栽植葡萄园,占地数千余亩……”
【1892俱乐部(张弼士故居)及张裕金库】
1892俱乐部(张弼士故居)位于张裕酿酒公司原址东侧,2012年出版的大型画册《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中国旅游出版社)记载:“张裕1892俱乐部为混砖结构楼房,西式建筑风格,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
张裕金库位于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城徽纪念雕塑广场西侧,大型画册《张裕酒文化博物馆》记载:“位于广场西侧的张裕早期金库,是张裕酿酒公司创建初期,建设、采购和销售资金存放的地方。它不但反映了那个时代金融货币的流通特点,更加反映了当时张裕公司昌裕兴隆的景象。据说当时除了总经理和账房先生外,地下金库是谁也不知道的秘密。”
【亚洲桶王及清代进口橡木桶】
1940年《经济研究》杂志第三期刊登的《烟台之酿造业》对张裕酿酒公司的酒窖描述道:“窖中最高容积,为六百万升。现有木桶六百余只,可藏酒一百余万升。木桶皆购自欧洲。桶之价值,最高者每只需六千元,可容酒一万五千升。木桶皆以白橡木制成。此种木材,非特坚固,且能帮助葡萄酒之成熟,分泌白兰地以芳醇及色泽。”
《经济研究》提到的“可容酒一万五千升”的橡木桶,至今仍有3只矗立在张裕地下大酒窖,被称为“亚洲桶王”,吸引游客纷纷拍照。
【板框过滤机】
过滤是澄清葡萄酒的一种技术手段。劳动部教材办公室委托张裕酿酒公司组织编写的“全国就业训练酿造专业统编教材”《葡萄酒生产工艺》(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年出版发行)描述:“板框过滤机是一种高级滤清、除菌设备。其体积小,效率高,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耐腐蚀性能优越,使用寿命长。”
【蒸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