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专家论坛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月是故乡明,酒是家乡浓
·破冰捕鱼,怎能少了酒
推荐文章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湖南老八大”的名酒情缘
·拥抱互联网经济,老酒迎接红利时
·悬奖100万等你拿!探秘划拳“奇
·疫情下,老酒市
最热文章
·揭秘“59元茅台”真相 警惕“话
·鉴别真假五粮液,只要这5招
·爷爷的酒曲秘方
·朋友圈传莆田喜力啤酒制作过程是
·你知道五粮液有哪些工艺和技术吗
·“吉金”略释 话说茅台青铜酒器
·2017最新乘坐高铁携带白酒的相关
·重奖征集2017“全国理性饮酒宣传
·竹枝词(其一)
·玉盘杨梅为君设
旗帜广告位
大唐文明“天守阁”
2017-12-28 11:50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在中国史学界,大家有这样一个共识:要看唐代的中国,就去日本,那里有唐代的建筑和歌舞,甚至日本天皇登基也是按照唐代礼仪。作为资深酒文化爱好者,笔者从收藏的藏品对这个共识去验证。

日本,意为“日出之国”。最早称“和”或“倭”,“日本”这一称呼大约使用于公元7世纪后期。历史上日本曾有大和、东瀛、扶桑等别称。

汉朝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极大地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出来了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丝绸之路”,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唐朝太宗贞观年间,文治武功盖世,盛世文明垂范天下,文化、礼仪、律典、文物制度皆被四夷争相效仿采纳,以沐中土华风为荣。大唐都城长安也成为各国使臣、留学生、僧侣汇集的国际都市。日本从公元653年起到宇多天皇止,前后250年共派“遣唐使”19次,前往中国学习盛唐文化,修习经典,沐浴中原国风、文风。

当时日本年轻的孝德天皇,接受了遣唐使的建议,效仿中土大唐建立年号,定名“大化”,推行“大化革新”,《皇朝事苑·历代天皇录》载:大化革新,即全面唐化运动,使日本从蛮荒中打开了进入文明的大门。“大化革新”是以大唐盛世为楷模,以唐朝律令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改革日本政治经济,逐步建成律令制国度,完善日本国家政体。

建筑中的大唐之风

到唐朝中叶达到极盛时期,建筑技术也有巨大发展,主要特点是:建筑风格气魄宏伟,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公元六世纪建筑的布局形制和建造技术由“遣唐使”传入日本,之后的日本木构建筑,照搬大唐建筑样式,以大唐国都长安为范本,效法长安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左右布局建筑,皇宫位居北部居中,南部为东西两市及官衙,建起第一座正式的都城—籐原京,后又营建奈良时代的都城—平城京(即今京都)。

“中国失礼,求之于野”,日本人对于古物向来珍重,日本人把来自中国的人与物都冠以“唐”字,如当今建筑术语中留存的“唐户”、“栈唐户”、“唐破风”、“唐门”、“平唐门”等。很多唐代建筑的细节,在现今中国有些甚至早已不明所以了,而日本建筑中多有保留。

遣唐使的航线,大多从大阪出发,大阪是日本的第二大城市,古称浪速,又叫难波,它东接历史悠久的京都和奈良,西连神户,在保留着丰富历史古迹的同时,能感受到这里的繁华与欣欣向荣,不愧是日本西部金融、贸易及文化交流的中心。

大阪城位于大阪市中心地带,这是于十六世纪由丰田秀吉统一日本后所建,为了建造大阪城,他命令全国的诸侯都要参与兴建工程。

原整个大阪城共分成内城、中城与外城,有长达 12 公里的城墙,是现今规模的五倍,许多护城河及城郭的石块也是由各地诸侯所捐献而来,城墙上1吨左右的大石头需要很多,它们都要从小豆半岛装船,用海中吊挂的方法运输,再从陆地上使用修罗车和原木滚木,以其辛苦的血汗建造而成。

虽经受战火雷击,多次重建,但是有内外两道护城河以及两道高大的石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只是从残存焦黑的石壁仍可怀想当年德川与丰臣交战时的惨烈情形。大坂城被视为大阪的象征,成为大阪最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

天守阁是大阪城内的中心建筑,天守之名意指城主代天统治,履行着上天的职责。它不仅是坚固的军事防御设施,也是城主政治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而现在的天守阁则是在1931年模仿丰臣时代的天守阁所建造,周围环绕着高而陡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其所构成的壮观景象是其他任何一座日本古城都无法与它相比的。高17.9米的天守台上,矗立着外5层内8层、高54.8米的天守阁,巍峨华丽壮观,是大阪城内最醒目建筑。

天守阁分为最上层的瞭望台和下层的原城主居住之地,最高的第八层楼瞭望台上可以眺望大阪市景,其它楼层展示了日本战国时代各种武器、丰臣秀吉的木像、书简、以及当年作战的作战图等,除此之外还展示了大阪城复原之后的模型。

在此你将可以看到丰臣秀吉由一介平民成为不可一世的英雄,其辉煌一生的经历,天守阁它不仅是大阪历史文化、观光旅游的象征,更是大阪人精神上的寄托。

现天守阁第一层城楼上有山形墙,封檐板的山墙房间突出,歇山式封檐板与上面的房檐相交错,顶层虽保留了瞭望台,但已经将其缩到墙壁的内侧,有回廊高拦围住。外壁则涂白灰泥,山墙也富于变化,窗户变成拉门式,更加豪华壮观。建筑为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各种斗欹部的幽度极深,拱瓣棱角显明,内部搁架铺作斗拱硕大,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的厦坡,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

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坚实秀雅,屋坡平缓,四翼如飞。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力与美的统一,是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显示了唐代建筑风格。

中华文明又一代言

远远望去天守阁金光闪闪、最耀眼的是屋顶上的八只金鯱,说起来它还有段故事。

我国古建筑多为木结构,自古有以兽镇脊,避火消灾之说。史书载:“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说虬尾是水精,喷浪降雨,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这大约是屋脊上设置鸱尾的最早记载;据北宋吴楚原《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太平御览》也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

鸱尾,龙头鱼身,又叫螭吻、鸱吻,是龙的第九子,一般被固定在建筑物的两端屋脊上,由吞着正脊的龙口、吻头后部的背兽、向上卷的尾和背上插着的宝剑等几个部分组成,做张口吞脊状,取其灭火消灾,并有一剑以固定之,相传,这把宝剑是被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许逊曾用的剑,鸱吻背上插剑的目的,一个是防鸱吻逃跑,永远喷水镇火之意;另一是取避邪之意,有吉祥、装饰美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传到日本后则称为“鯱”。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老酒中原再飘香
下一篇:纪念建军90周年全国书画展在京开展 河南著名酒文化书画家杨百亮作品展出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