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专家论坛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月是故乡明,酒是家乡浓
·破冰捕鱼,怎能少了酒
推荐文章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湖南老八大”的名酒情缘
·拥抱互联网经济,老酒迎接红利时
·悬奖100万等你拿!探秘划拳“奇
·疫情下,老酒市
最热文章
·揭秘“59元茅台”真相 警惕“话
·鉴别真假五粮液,只要这5招
·爷爷的酒曲秘方
·朋友圈传莆田喜力啤酒制作过程是
·你知道五粮液有哪些工艺和技术吗
·“吉金”略释 话说茅台青铜酒器
·2017最新乘坐高铁携带白酒的相关
·重奖征集2017“全国理性饮酒宣传
·竹枝词(其一)
·玉盘杨梅为君设
旗帜广告位
论语玉烛,丝路见证
2017-11-30 17:10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中央电视台4套国际频道《国宝档案》自开播以来,每一集我都没有错过,特别是2013年11月6日播出的走进镇江 “论语玉烛”酒筹那一期,其优美的艺术造型、精巧的制作工艺、丰富多彩的装饰技艺无不展示了唐代酒文化的五彩缤纷,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让作为资深酒文化爱好者的我久久不能忘怀。每一个文物都背负着一段故事,每一件精致的器物都是一本历史。往事已经模糊,唯有器物能够耀示当年的繁荣。岁月不言,唯物能语。

“论语玉烛”酒筹,学术上全称为: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及酒令筹,是一件用来装盛酒令筹的专门器物,是反映唐代人饮酒行令具体规范内容的珍贵实物。《论语》乃儒家经典,是专记孔子言论的一部经书。“玉烛”是唐代对白蜡烛的雅称,后又可泛指酒令筹筒。“玉烛”二字始见于《尔雅·释天》:“四气和谓之玉烛”。(清)郝懿行《尔雅·义疏》:“玉烛者,释文引李巡云:人君德美如玉,而明若烛。”所谓“论语玉烛”即帝王用《论语》治理国家,使《论语》光照天下。“论语玉烛”酒筹其工艺精湛,造型精致,纹饰优美,与一般酒令筹不同的是,它引用了《论语》的言语,增加了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审美意境,从而使唐代酒令之苑绽放出一朵醇浓香逸的奇葩。它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更让人叹为观止。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繁盛的王朝之一,又是我国金银器制作的鼎盛时期。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越来越多产自中西亚等地的外来金银器进入中原,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唐代工匠博采众长,大量吸收了粟特、波斯萨珊王朝等地区的造型及纹饰,使唐代的金银器从造型纹饰上看,呈现出了浓郁的异域色彩与前所未有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化和兼容性浸漫着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

“论语玉烛”酒筹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以银鎏金龟为座,背负一有盖圆筒,宛如龟背上竖立一支金色蜡烛。龟是古代四灵之一,《礼记·礼运》云:“何谓四灵,麟凤龙龟,谓之四灵”。乌龟在风水上有化煞、添寿、纳福、招财的作用,古代称龟为玄武,与青龙、白虎、及朱雀合称四灵文化,难免使人对龟产生一种神秘、敬畏之感。龟座刻画逼真,龟的神态栩栩如生,银龟昂首曲尾,四肢内缩着地,五爪落地有力,作匍匐之态,银龟背部隆起,阴刻有龟裂纹,龟纹中央有三格,代表天地人三才,旁边有十格代表十天干,龟壳的底部又有十二格,代表十二地支。一个龟壳的布局,竟包含所有代表道教宇宙玄机的密码,论语玉烛在艺术造型上巧妙运用深厚风水文化底蕴,实在是“匠心独运”,也是符合古人的思想意识和社会习俗。

龟背之上有双层莲花座,上承圆柱形筹筒。莲花亦名芙蕖,是佛教密宗的十大供养之一,佛典中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被视为报身佛之净土,具有佛教文化的含义。筒身正面长方形框内刻“论语玉烛”四字。两边刻有一龙一凤盘绕,龙凤是中华民族最崇拜的动物。唐代金银器中龙、凤的图案多装饰于皇家用品上,也是皇权的象征,所以工匠们对龙凤的刻画也更为精心和讲究:龙则蟒身虎口,长角鹰爪,凤呈短翅长尾,S形身段优美。

整个筒身以鱼子纹作底,衬以缠枝花纹和卷云,纹饰采用缠枝花纹,在西域纹样中就好像是中国的牡丹纹,代表着富贵、华丽。在筒身的下部四个并立的腰形圈内錾刻一对飞鸟纹环绕。筒身底部外突,侧壁刻一周菊瓣图案。筒盖呈圆柱形,以子母口与筒身扣合,盖面饰卷边荷叶纹,莲蕾形钮上刻重瓣仰莲纹,酷似烛芯火焰,盖侧壁地作鱼子纹,饰以鸿雁两对及卷草、流云纹,间以缠树花叶,盖钮与边沿银链相连。整个器物有刻纹处皆涂金,其纹饰给人以醒目,清晰的感觉。所谓“论语玉烛”,系包括此器的内容与外形而言。

论语玉烛在纹饰设计方面,简与繁、疏与密、动与静运用巧妙,在装饰构图方面,大多自由又有规范,灵活而又不失法度,尤其讲求对称呼应,注重在比例与权衡中谱写节奏和韵律,表现了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的高超水平,堪称娱酒器具中的极品,能制作如此精湛金银器的非唐代宫廷金银作坊院莫属。“论语玉烛”酒筹筒将佛、道、儒合为一体,反映了唐人以和谐为贵的思想,体现了大唐帝国泱泱大国的风范。

唐人素来善饮,饮酒无“令”则不欢,凡举人间之人事对象、花鸟草虫、诗文曲牌、戏剧小说、佛经八卦、风俗节气等均可入令。常见的酒令大致可以分为雅令、通令和筹令,其中的筹令也称酒筹,顾名思义就是行酒令用的筹子。筹本是古代的一种比较原始的计算工具,一般用竹木削制成筹来进行运算,从唐代开始,筹子在饮酒中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用法:其一,仍用以记数、白居易诗“醉折花枝作酒筹”中的”酒筹”即为此类。另一种就比较复杂了,而把它变化成了一种行令的工具。行令时合席按顺序摇筒掣筹,再按筹中规定的令约、酒约行令饮酒。筹的制法也复杂化,在用银、象牙、兽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筹子上刻写各种令约和酒约。

“论语玉烛”酒筹将孔老夫子的《论语》运用到酒令当中,增加了饮酒的文化品味。这些论语玉烛酒令筹的形制统一,大小相同,均为长方形,切角边,下端收拢为细柄状。每枚酒令筹上刻有令辞,字内鎏金,上半段采自《论语》的语句,下半段是规定行令饮酒的内容,是讲抽到这支签的人怎么喝酒的酒令具体内容,其具体方法有“自饮(酌) ”、“伴饮”、 “劝饮”、“处(罚) ”、“放(皆不饮)”、“指定人饮”六种,分别规定了饮酒数量为:意到、三分(小半杯)、五分(半杯)、七分(大半杯)、十分(满杯)之说,最多是四十分(四杯),结合看来,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而酒旗和酒纛,是酒桌上酒官的执法工具,与足球场上的黄牌或红牌近似。人们不难想象,当时饮酒行令既热闹,又秩序井然,充满了欢乐与祥和。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在西班牙千年修道院,畅饮“英雄葡萄酒”
下一篇:真卿书艺醉盛唐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