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专家论坛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月是故乡明,酒是家乡浓
·破冰捕鱼,怎能少了酒
推荐文章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湖南老八大”的名酒情缘
·拥抱互联网经济,老酒迎接红利时
·悬奖100万等你拿!探秘划拳“奇
·疫情下,老酒市
最热文章
·揭秘“59元茅台”真相 警惕“话
·鉴别真假五粮液,只要这5招
·爷爷的酒曲秘方
·朋友圈传莆田喜力啤酒制作过程是
·你知道五粮液有哪些工艺和技术吗
·“吉金”略释 话说茅台青铜酒器
·2017最新乘坐高铁携带白酒的相关
·重奖征集2017“全国理性饮酒宣传
·竹枝词(其一)
·玉盘杨梅为君设
旗帜广告位
雄黄酒里话传统
2017-05-31 18:11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端午习俗里,最亲民的当属食粽子无疑,而堪称“绝学”的,恐怕要属雄黄酒。作为在南方山区长大的笔者,就不只一次地被北方朋友追问,那令白娘子现出蛇形的雄黄酒,究竟是何方神圣。

这个问题恐怕要难倒一大片。在笔者的有限记忆里,雄黄酒并没有那么神奇,而且雄黄酒根本不能叫喝,只能叫尝。小时候每到端午,除了准备粽子,父亲总要用雄黄末兑点水酒,用手指蘸着,在家人额头上抹一道。我们做小孩的,还常常被哄着逼着用汤匙尝一口,那矿物粉末的味道,从未让笔者欣喜留恋。余下的混悬液就由母亲细细地分洒在房前屋后,尤其是角落阴暗之处。山区人家,防虫蛇、辟邪气要贯穿整个春夏,端午雄黄只是其一。

尽管年年都要亲密接触,但同大多数的孩童一样,对雄黄功能另眼相看,始于《白蛇传》。尤其是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里,当一条硕大的白蛇在床上一跃而起的时候,所有的大人小孩都一起惊叫。雄黄之神奇也大约于此在心中定格。

白娘子是在端午节喝的雄黄酒。端午节在中华文化中其实可以称为屈原节,传说为了让屈大夫的遗体不受鱼龙侵食,老百姓以粽子、咸蛋作为牺牲,投入江中喂饱鱼龙;以龙舟竞渡的方式,找寻屈大夫遗体的下落;又传说有老中医拿来一缸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子遗体,其后果不其然浮起蛟龙一条云云。

和粽子、龙舟几乎完全依附于端午而存在不同,雄黄在中华文化中自有其一席之地。雄黄是道家许多丹药的重要成分之一,魏晋名士流行食用的“寒食散”,又称“五石散”,其成分照葛洪所述,即为“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在隋唐直至宋元,食用雄黄可以祛病成仙的传说随处可见。宋时《证类本草》指出雄黄“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悦泽人面。炼食之,轻身神仙”。《太平广记》记载蜀人刘无名服食雄黄三十年,大限之日,司命之泰山直符追摄三日无计近身,谓其“顶有黄光”“照灼于顶,迢高数丈”。其余类似某某误食某水或某物,内中满烦坚硬,医者以雄黄服之,吐出一龙或一蛇的传说,更是频繁见诸典籍。

然而传统医学也是一个不断自我祛魅逐渐走向科学的过程。关于五石散,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即深斥其祸,认为“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而关于雄黄本身,《神农本草经》指出其“气寒有毒”,《本草纲目》则谨慎言其药用效果,并指出“而方士乃炼治服饵,神异其说,被其毒者多矣”。也正是由于传统医家的不断的祛魅科普,把雄黄酒当作一种饮品的习惯慢慢消失,古时制造雄黄酒的技艺如今已经基本失传。

当前随着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卫生条件越来越好,喝雄黄酒、涂抹雄黄酒、洒雄黄酒已经失去了其实用功能,由于各类标准的限制,中医里面用雄黄的频率也逐渐下降。雄黄酒日益成为一个祈福平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很多习俗一样,留下的只是一种仪式感。当然,即使只是仪式,也正在迅速绝迹,就如同今天的笔者家乡,再给孩子尝雄黄酒的已经少之又少。当今的中国日新月异,传统正迅速向我们远去,以至于再看传统,有一些光怪陆离、恍如隔世的感觉。诚然,今人已经不必要也不可能再迷信过去,但作为民族的文化遗产,当我们知道过去一去不复返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公开征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主题电影电视剧本
下一篇:黄圣依现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