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专家论坛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月是故乡明,酒是家乡浓
·破冰捕鱼,怎能少了酒
推荐文章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湖南老八大”的名酒情缘
·拥抱互联网经济,老酒迎接红利时
·悬奖100万等你拿!探秘划拳“奇
·疫情下,老酒市
最热文章
·揭秘“59元茅台”真相 警惕“话
·鉴别真假五粮液,只要这5招
·爷爷的酒曲秘方
·朋友圈传莆田喜力啤酒制作过程是
·你知道五粮液有哪些工艺和技术吗
·“吉金”略释 话说茅台青铜酒器
·2017最新乘坐高铁携带白酒的相关
·重奖征集2017“全国理性饮酒宣传
·竹枝词(其一)
·玉盘杨梅为君设
旗帜广告位
央视,请不要将老酒收藏带入歧途
2016-07-09 23:23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2016年的6月12日,是一个值得老酒圈纪念的日子。央视财经二套的《疯狂的老酒》节目里,我看到多年未见的藏酒圈众多老友,他们丰富的藏酒经历得到关注,与央视共同将老酒投资概念成功地推向了全国老百姓的视线。

在酒界极度低迷的当下、面对着中国白酒市场停滞不前的困局,在这一次举国关注的欢呼声中,老酒圈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逆袭。

很多人看过节目后致电我,“恭喜!这么多年你在老酒行业的坚持,如今终于看到了行业的曙光了。”

更有人问我,“节目中所说的都是真的吗?怎么看起来有广告的嫌疑?”

在我的印象中,这绝不是央视第一次针对老酒投资的报道。五次三番的推波助澜确实带来民众对老酒收藏潜质的关注、从而提升老酒价值。

然而,通览其节目,仍发现不少有失公允的观点甚至浅薄草率的论断。

今天,我想谈一谈我针对本次央视老酒专题的一些看法。

老酒价格之暴涨,之后必定伴随其回落

诚然,本次有关老酒的报道,必将带来又一次的“老酒热”。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次的炒作,都可在短时间内将老酒的价格推向历史新高,然而伴随其暴涨之后的,必定是市场理性的价格回落——曾几何时,一瓶八十年代的地方国营茅台酒在最高峰被炒到了三四万元(该价格在当时是老酒圈内流通价,而非市场参考售价);曾几何时,一套标价十余万元的八十年代产八大名酒图片满布国内机场的各个角落——几年过去,这些天价之酒如今回归理性,跌落到了正常合理的价格区间。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的疯狂炒作背后都会有一次回落,这是正常的发展规律。总体而言,老酒发展的正常态势应是应是平稳上涨,任何暴涨和暴跌均事出有因,最终仍要回到其合理的区间。

老酒之价格飙涨,另有缘由

那么,老酒的价格为什么会在这一年内如此疯长?如此专业的央视财经频道,竟未在长达三十分钟的节目时间做过深度分析。

老百姓惜售老酒、老酒喝一瓶少一瓶、老酒价值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资本介入这些确实都是老酒价格上涨的原因,然而央视却忽略了老酒圈发展的一个重要讯号:近一年来老酒价格疯狂的上涨,与2015年后半年全国各大城市新兴的老酒电子交易平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老酒电子交易平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老酒市场的繁荣。

2015年6月底北酒所中国老酒交易平台开始试运营;

2015年9月9日国版老酒交易平台正式上线;

2015年10月27日,四川联合酒类交易所(以下简称“酒交所”) 老酒汇交易平台上线;

2016年1月18日上午,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老酒交易平台启动;

2012年,本人在第二本拙作《地方名酒收藏投资指南》中首次提出,收藏老酒,应以九十年代中期之前生产的白酒为最佳。彼时的白酒从原料、工艺、环境、容器等方面均更为生态、传统,这些九十年代中期之前生产的白酒,成为如今电子盘价格上涨白酒的主力大军。

功不可没的电子交易平台推动了老酒市场的繁荣,以国版老酒交易平台为例,它们以“互联网+交易所”的新模式,解决了传统老酒交易存在的不规范、真假难辨等投资瓶颈,一经面市便备受关注。有意在电子平台坐庄的炒家们大量囤货,将某种品类的老酒全部收其囊中,从而导致市场上其货短缺,造成老酒价格的大幅上涨。

见表1。

然而,在该节目中竟丝毫未提及,央视在策划该主题时的专业度值得质疑。

假老酒之泛滥,令人忧心

节目中提到某一线城市的集团老总有一个酒库,存放着一万多种老酒。

看到这样的文字,我表示十分忧心。近年来老酒藏界异军突起许多新藏家,动辄声称自己有数千、乃至上万种老酒藏品。然而,事实上,他们虽资金富余但却不具备鉴别能力,其藏品往往是老酒的造假贩子用假老酒“喂养”出来的。

我曾到访过数家这样的商界大咖藏酒室,可以用满目苍夷、惨不忍睹来形容。

老酒造假者们用打孔、换标、后封膜、后贴标等造假形式“还原”老酒,以此瞒人眼目,谋取暴利。这样的造假态势如今愈演愈烈,致使市场上的假老酒泛滥成灾。

更令人忧心的是,老酒之鉴定并无权威、统一的标准,即使有经验的藏家,也多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老酒真伪,行业本身缺乏标准和规范,为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如今,假老酒充斥市场,令人防不胜防。只怕央视这一次针对老酒的大肆报道,造假老酒之人将会越来越多,不知又将催生出多少新的造假原料和造假工艺了。

央视观点之浅薄,令人痛心

在央视报道接近尾声时,出现了这样一段话:

“白酒终究不是艺术品,而是一种食品。它对保存有着专业的要求,保存不当会影响品质,同时老酒有着最佳的饮用期,一瓶好酒你放15年30年它可能是越来越好,但超过50年、60年可能就连喝都不能喝了。”——《央视财经》

无法相信这样一段文字出自国内的一线媒体中央电视台,其文字之业余、观点之浅薄,令我震惊而愤慨。试问该文字的编辑,您能给我找到一瓶五十年、六十年前的老酒吗?当您找到它以后,您能告诉我它的价值吗?一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酒,您还在关注它能不能喝?试问在央视的心中,老酒难道仅仅是贵电视台用来博取观众眼球的一种会增值的食品?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美酒醉刘伶
下一篇:白酒收藏里的学问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