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专家论坛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月是故乡明,酒是家乡浓
·破冰捕鱼,怎能少了酒
推荐文章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湖南老八大”的名酒情缘
·拥抱互联网经济,老酒迎接红利时
·悬奖100万等你拿!探秘划拳“奇
·疫情下,老酒市
最热文章
·揭秘“59元茅台”真相 警惕“话
·鉴别真假五粮液,只要这5招
·爷爷的酒曲秘方
·朋友圈传莆田喜力啤酒制作过程是
·你知道五粮液有哪些工艺和技术吗
·“吉金”略释 话说茅台青铜酒器
·2017最新乘坐高铁携带白酒的相关
·重奖征集2017“全国理性饮酒宣传
·竹枝词(其一)
·玉盘杨梅为君设
旗帜广告位
端午节喝雄黄酒,真能让白娘子现蛇形?
2016-06-14 00:00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端午是万家欢乐的节日,然而在几百年前的大宋临安城里,这一天却发生了一场爱情悲剧。经营药品零售的许宣让家妻白素贞喝下一杯雄黄酒,结果白娘子腹如刀绞,现出蟒蛇原形,吓死了许宣。这就是“一杯雄黄酒引发的血案”。

现在流行的戏曲和影视作品中都提到这是法海和尚教唆许宣的阴招,但在乾嘉年间的两个白蛇传本子(方成培的《雷峰塔》和玉花堂主人《雷峰塔奇传》)里,当时还不认识法海的许宣只是为了“与贤妻避邪解毒,同赏佳节”,小青更是提前给白娘子打过预防针:“娘娘,明日乃端午佳节,家家户户皆要买用雄黄酒。俗言道:‘蛇见雄黄酒,犹如鬼见阎王。’”只不过白娘子自恃“修道年久,岂怕雄黄”,不听小青的警告,遂不幸中招。

赵雅芝版《白蛇传》剧照

端午喝雄黄酒在明代已成流行。《警世通言》有言:“今日是个端阳佳节,那家不吃几杯雄黄酒?”《金瓶梅》里也记有春梅“置了一桌酒席,和孙二娘、陈经济吃雄黄酒,解粽欢娱”的故事。

不过宋朝的小青能料到祸事临头,恐怕是修成了穿越能力,因为宋朝人过端午节,流行的是喝菖蒲酒,而非雄黄酒。此俗南朝即有,宋代已蔚然成风,有关诗作甚多,如徐铉《和李秀才端午日风寄》:“角黍菖蒲酒,年年旧俗谙。”苏轼《端午帖子词·皇太后阁六首》:“万寿菖蒲酒,千金琥珀杯。”这一习俗在明朝仍然兴盛,却因雄黄酒的竞争而逐渐销声匿迹。

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实因端午节和雄黄酒之间的缘分太复杂。

端午节为何要“辟邪解毒”

现代人的节日观较为世俗、喜庆,恐怕很难想到古时许多节日竟都包含了“驱瘟辟邪”的严肃含义。在医学尚不昌明、疾疫肆虐的古代,利用方术乃至仪式来驱瘟逐疫,能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不啻为可喜可贺的盛事。

端午居于五月之始,气候转暖加上梅雨到来,高温湿热伴随蚊蝇孳生,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因而驱瘟一直是端午的重要内容,甚至有观点认为划龙舟的习俗也属于上古的驱瘟仪式之一。

某些驱瘟仪式极为隆重,比如福建沿海在“明末大瘟疫”时期盛行“出海”,即建造大船,放水流或焚烧,以示送瘟出界,盛况空前,“举城若狂”;而普通人则有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南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记载的一种方术,至今仍流传于民间:“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此俗源于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仲夏始出,妇人染练咸有作务……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丝;一名朱一作百索,名拟甚多。”“五”这个数字在古人眼中代表了“五行”概括的宇宙观,而端午是五月五日的叠加,上应五行,五行又对应五色,故认为端午系五色丝可以驱瘟。

古人更是把端午的“瘟”也对应到五行,认为瘟也分五方五瘟,如《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所记,有东方青瘟之鬼等五方瘟鬼。“瘟鬼”是个抽象概念,对于广大民众,把“五毒”的头衔安到具体的五种动物身上,更好理解。依照民间流行的版本,五毒是蛇、壁虎、蜈蚣、蝎、蟾蜍,其中蛇的分布最广、毒性最强,自然成了五毒的代表。

端午节和蛇的联系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明代以前端午民俗里并无雄黄酒

驱瘟辟邪的另一种方式是服食或佩挂某些药物。

在古人所用的此类药物中,雄黄备受尊崇,但其功能与真正的药理性质并无十分联系,多数出自附会。雄黄是一种矿物,橘红色,晶体呈有光泽的透明到半透明状,甚富丽,能让人联想到十足赤金和“阳气”。因此从炼丹术风行的南北朝开始,外丹家就把雄黄列为上品:“诸石之中,唯有丹砂、雄黄为上。”“雄黄千岁,化为黄金。服食黄金,命曰真人。”

雄黄晶体

在神秘主义的指导下,雄黄的应用方式也显得颇为玄幻,比如将它佩戴在身上就能辟邪:“雄黄能杀百毒,辟百邪,杀蛊毒。人佩之,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敢伤。”“以雄黄带头上,或以枣许系左腋下,终身不魇。”在家洒雄黄水也能驱邪,而且不能有一丁点阴气沾染:“用真雄黄三钱,水一碗,以东南桃枝咒洒满屋,则绝迹。勿令妇女见知。”

但雄黄并没有从一开始就成为端午节的驱邪上品。明代之前端午节驱邪所用的药物,主要是菖蒲、兰和艾。这些芳香草药本身有一定的消毒防疫作用,因而也有了驱瘟能力的附会。《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蹋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

随后菖蒲和艾的应用已经混同,菖蒲也用来佩挂辟邪,还讲究刻成葫芦形或者人形。艾可以扎成虎形,或者“翦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或者和菖蒲一样制酒饮用。这两种药草在端午节民俗中的地位一直保留至今,挂蒲剑、做香囊在一些地方还常常可见。

菖蒲图谱

为何早期端午民俗中没有雄黄的位置?因为彼时雄黄产量很低,价格昂贵。韩愈写过:“医饵之药,其物多空青、雄黄诸奇怪物,剂钱至十数万。”正如很多补药如冬虫夏草、铁皮石斛一样,雄黄也是“物以稀为贵”,名声建立在低产量、高价格上。唐宋时期,喝雄黄酒恐怕是一件烧钱的事情,非普通百姓所能消受。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涨姿势|端午时节,谁“喝”雄黄酒对身体更好?
下一篇:不得不知的四大葡萄酒拍卖公司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惊艳亮相
京剧舞台艺术酒淄博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国宝李渡,酒脉流芳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书香国潮·茴味字中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宗师风范
把玩青瓷酒瓶,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