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拍摄央视纪录片的形式来展现企业的酿酒工艺、文化传承和企业管理,并由此呈现出企业最具内涵的“工匠精神”,这对安徽宣酒集团来说,是第一次,对整个徽酒甚至整个白酒行业来说,也是第一次。
5月6日,中央电视台大型高清纪录片《工匠精神》摄制组们来到了安徽宣酒集团,并举行了拍摄的开机仪式,据了解,《工匠精神》是央视一档记录企业以精益求精、永不言败的工匠精神,打造卓越产品的能力大型高清纪录片。以各行业中的精英企业为拍摄蓝本,由专业纪录片导演挖掘企业发展历程、企业家奋斗故事、行业升级变迁经历等素材,通过创作加工,来传递工匠精神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节目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我们要让世界重新感受中国制造的独特魅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工匠精神》总导演孟繁文介绍说,央视《工匠精神》摄制组选择宣酒,就是因为宣酒企业在弘扬工匠精神方面走在全国前面,其长期坚持小窖酿造工艺,造就了一批出色的工匠。
那么,宣酒的“工匠精神”又是如何吸引到了央视的关注?其有哪些独具特色的魅力呢?
认识维度:工匠精神是一种信仰
2016年,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工匠精神”一词红遍大江南北。“工匠精神”也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从历史来看,各类能工巧匠是所有劳动者当中的精英,应是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如果没有他们的劳动成果,人类社会是不可能发展的。那么,他们是靠什么取得各自成果的呢?
“这就是工匠的做派,工匠的精神。这种精神具有普世的价值,适用于任何人类活动。”在宣酒集团董事长李健看来,人类社会的递进创新式发展正是得益于这些能工巧匠们的经年累月,孜孜以求,直到水滴石穿,达到极致。
经过长期的思考,李健逐渐认识到,工匠精神的认识层面还是要回到哲学层面,“马克思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柱石,也是历史的第一推动力。”
旧石器、新石器、水车、蒸汽机乃至互联网都是生产工具,对这些工具的发明与改进,全部出自人类自发的行为。为了确保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对生产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必须表现出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永无止境的特质。
而制造、改进和使用工具的人是什么人呢?当然是工匠。在制造、改进和使用工具中所要求的品质是什么呢?就是工匠精神。工匠曾是人类社会的优秀群体,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品质,代表了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所必须坚守的基本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工匠的作业领地很多已被各种现代职业所取代。虽然那些职业不再以“工匠”命名,但是做好每项工作所需秉持的理念和精神并没有变。
从这个角度理解,工匠精神应是人类的最根本的精神——这就是工匠精神的根本。
李健回顾了宣酒改制11年来的发展历程,认为在战略上宣酒聚焦中档白酒,在每个工作环节上力求做得尽善尽美。“我们在实践中不自觉地感觉到,只有认真地对待所做的一切,把每件事情都力争做到极致,宣酒才有可能成功。我们现在知道了,其实这就是宣酒的工匠精神,这是推动宣酒成长的根本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认识层面的“工匠精神”不仅仅要求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或者其他高官们具备这种认识,更需要企业内的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团队里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有这种专心、专注、专业的“工匠精神”。
只有让这种精神成为员工们的一种信仰并幻化成为一种动力,才是宣酒“工匠精神”最本真最原始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意义所在。
战略维度:一辈子,一杯酒
事实上,在宣酒近几年的飞速发展过程中,企业一直在默默践行着自己的工匠精神,只不过彼时的李健还没有意识到,也没有真正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
2012年开始,宣酒确立了“中档白酒领导者”的战略定位,并在此战略定位下对其战略体系进行了系统化的建设。
资源聚焦、产品聚焦、市场聚焦。宣酒稳健走强的秘诀就在于聚焦——资源聚焦于品牌一个点,品牌聚焦于一个单品,单品聚焦于一个价位,聚焦于一个局部市场(选定目标市场),聚焦于一个市场局部(选择一个特定渠道)。
“我们的战略定位是争做中档白酒的领导者,对此,我们绝不三心二意,在这一点上,高管团队成为践行工匠精神的表率。”在李健看来,企业的一把手首先就要具备工匠精神,一心一意做好企业的核心工作而不去做多元化扩展。
对于个体企业而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必须进行差异化的战略定位,必须确保在某一个领域做强做大,力争成为某个品类的第一。于是,宣酒以壮士断腕之志砍掉了其他产品,专心只做一款产品。
对于宣酒的这种做法行业很多人士并不赞同,认为这样做企业的风险很大,很多同行的朋友也在规劝李健“不要一意孤行”,但李健始终一以贯之,显然,要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就需要企业的领导者保持非凡的定力,用“苦行僧”一样的意志和信念办企业、做产品,坚持“工匠精神”。
这真正做起来,殊为不易。
但李健坚持了下来,宣酒也坚定地走了出来。
对于工匠精神,提及最多的国家应该是日本。被广泛引用的是好莱坞巨星娜塔莉·波特曼在去年哈佛毕业典礼演讲中提到的一个例子。说是她去东京一家著名寿司店吃寿司,发现寿司好吃到让她这个素食主义者都欲罢不能,但发现店里只有6个座位。她一开始很好奇为什么不扩张,后来朋友向她解释:东京所有最棒的饭店都这么小,而且只做一样料理,因为他们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