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文化笔墨,书醉人春秋。古贝春酒自诞生以来,以其芳香馥郁的气息,引得各界名流大家纷至沓来,他们品酒论道,题赠墨宝,令古贝春酒文化散发出艺术的浪漫气息。
纵观古贝春的历史,从舒同题词《古贝春赞》到范曾题赠“古贝酒香”;从乔羽赞誉“人杰酒美”到马季勉励“业精于勤”;从臧克家赋诗“从来诗酒不分家,美酿兰陵李白夸。古贝春醪我欲醉,名牌当代属十佳”到季羡林赠书“致乐以治心”,大师们各领风骚,各展才艺,留下的墨宝洋洋洒洒,不胜枚举。它们对古贝春的品牌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佳话。
铁画银钩,写尽风流
提到和古贝春交往的文化界名人,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舒同先生。那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贝春赞》,加上圆润、潇洒、刚劲的舒体字,今天读来仍让人顿生荡气回肠之感:“嘉樽古宴诗兰陵,晶盅今席话武城。醇香甘洌神州誉,古贝之春运水中。”整幅作品酣畅淋漓,铁画银钩,尽显功力。舒同在90多年的生命旅程中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但这首《古贝春赞》却被他视为珍品,在他的书法作品集中,总把它放在显要位置。
人们怀念舒同先生,不但因为舒同先生为古贝春题写了商标和《古贝春赞》,还因为这是古贝春企业文化的第一个音符。30多年过去了,武城酒厂张子文书记两次进京求字的故事仍被今天的人们津津乐道。
1978年古贝春诞生后,武城酒厂张子文书记请舒同的弟子、武城县广播局局长王秉新引见,进京拜见了舒同先生。由于舒老在山东做过省委书记,所以提起山东的古贝春酒,就感到格外亲切。正巧前几天他刚喝过“武城特曲”,所以张子文说出求字之意时,舒同很爽快地走到书案上铺毡润笔,“古贝春”三字很快书就。
1981年夏天,张子文邀上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郑树理一起进京,第二次登门向舒同求字。当时舒老已经76岁,虽年事已高,又天气炎热,但还是不断询问古贝春的近况,当得知酒厂发展迅速,成为当地支柱企业以后,非常高兴。他欣然起身,蘸墨润笔,一首《古贝春赞》一挥而就。
上世纪八十年代,舒同当选为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这时候,他的书法艺术风格已经完全成熟,特别是八十年代初期,更是达到了其艺术的巅峰。由此,我们再以艺术的眼光看这幅作品:整体以典型的行草写就,字字端正大方、潇洒灵动;笔笔浑厚沉稳、骨力雄健;笔画、线条挥写自如、流畅自然;全幅充溢着深厚的传统功力和生机勃勃的现代意识。特别是舒同刚出“牛栏”不久,受压数年,再呵笔墨,气由心出,势如水奔,看那字字句句,如生命喷涌出活力,浑圆宽博,用笔老到,点划润厚,酣畅淋漓!
随着古贝春酒名声鹊起,多位书法名家纷纷为公司题赠墨宝:198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题写央视第一部《西游记》片头的陈叔亮题词:古贝特曲酿五粮,把来入唇倾金觞。半酣神离游象州,更觉甘甜香柔长;1983年夏,著名词作家、书法家萧劳为武城酒厂题诗:乐事多因酒入唇,催诗宜饮谪仙人。请君试把蓬莱盏,一醉芳醪古贝春;1986年,中国书协主席沈鹏为“东阳好酒”(后改名为古贝元)题词:东阳开金樽,好酒香袭人;199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为古贝春题词:武城春醪,香远袭人。这些书画界大师的题词,无不充满了对古贝春酒的溢美之词,可谓字字千金,为古贝春的企业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浓墨重彩,谱 写华章
除了书法界的名流大家以外,为公司题词的也不乏民间高手甚至是少年书法爱好者。
1998年4月,舒同先生的弟子、武城县广播局局长王秉新先生为公司景观“醉柳”题词:“酒魂醉柳同岁月,枯荣风雨共沧桑。”被镌刻在老厂院内的醉柳树下。2000年1月,公司收到武城县第二实验小学苑真真同学的题词:“古贝春天贝春,酒香益浓又迎春。”苑真真1999年曾获得“全国书画(业余)三级考核证书”,其笔法深得颜柳之精髓,结体端正大方,笔画如同刀刻,颇显功力。她从《古贝春报》上看到古贝春公司的发展进程后,欣然挥笔写下了这个条幅。
2006年2月,公司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台湾书法家翟达三先生用甲骨文题写的一幅书法:三樽和万事,一饮解千愁。并附言:“香醇杜康,天下第一香。”翟达三先生生于1921年,原籍山东茌平,早年毕业于济南师范学院。翟先生对传统书法尤其是甲骨文颇有研究,先后担任过“中华甲骨文学会”、“中国书法学会”的重要职务,多次出国进行书法交流。2002年4月参加海峡两岸甲骨文联展及学术研讨会,并担任中华甲骨文学会代表团团长。
翟达三先生和许多的台湾爱国同胞一样,关注祖国发展和家乡变化。多年来,翟先生与济南师范学院的校友们时有往来、信息不断。当时正值两岸企盼“三通”之际,翟老先生获悉古贝春在白酒行业摘金夺银的业绩和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义举,他不顾年事已高和骨刺病痛的折磨,欣然挥毫,谱写了一段美酒联结台海情的佳话。为表感激之情,周晓峰董事长特意安排在“山东省食文化研讨会”在德州召开之际,在当地最高级别的宾馆,邀请当地领导、各界人士和各大媒体代表到场,由济南师范学院校友杨罗、张国贤当众将题词交付给公司,周晓峰还代表公司给翟达三先生写了一封感谢信,除了对翟老先生表达感谢之意,还真诚邀请翟老先生在方便的时候探望桑梓。没承想,正当古贝春人翘首以盼之际,却传来了翟达三先生在台湾病逝的噩耗,令古贝春人痛惜万分。翟达三先生虽然没有亲临古贝春指导,但是他对古贝春,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永远激励着古贝春人奋勇前进。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以书画为媒的企业文化建设进入大繁荣时期。来自德州、临邑、聊城等地的书画家们纷纷来公司采风创作。2008年,范曾为古贝春题词“古贝酒香”,并于2009年和沈鹏、欧阳中石一道分别为公司的“酒仙山”题字“和谐亭”、“酒仙山”和“酒仙洞”,使这座集洞藏和观光于一体的人工山大放异彩;2009年10月19日,“古贝春书画院”在公司成立,来自德州市、武城县书画协会的20余人和公司书画爱好者10余人加入,成为古贝春公司的第五个文化团体;2010年到2012年,公司连续举办了3届全国酒文化楹联有奖征集大赛,分别冠名为“古贝春杯”、“古贝元杯”和“国蕴杯”,三届大赛共评出369幅获奖作品,由166位书法家精心书写,汇编成三册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其中,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书写获奖楹联“万里齐天乐,一壶古贝春”;为响应中共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促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2012年夏初,公司实施“千名将军为古贝春题词”计划,目前该工程已顺利完成,共收到1000余幅作品。
书画作品也给公司的文化景观增色不少。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修建了一系列文化景观,打造了全省白酒行业第一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13年被认定为“国家级AAA旅游景区”。2007年8月底竣工并对外开放的古贝春酒文化馆二楼公司掠影部分,便展示了各界人士的书法作品139幅,是公司书画收藏的一个缩影;公司文化长廊、百诗苑、诗酒大道等景观共展示了上千幅书法作品。据统计,公司珍藏的书画作品现已多达5000多幅,为古贝春的工业旅游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