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沱牌舍得也终于找到了下家,苦熬了十多年的混改大幕终究开启,尽管步履维艰,好在步子已经迈出。
应该承认,得益于行业调整的顺向推动,2015年成为了更多企业改革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节点,继老白干酒混改方案的推进和沱牌舍得大股东股权挂牌取得实质性进展后,之前早有准备的五粮液和茅台等也不再局限于“小打小闹”,而是开启了一轮新的改制大潮。
大幕已经开启。
管理层交接
企业的改革从来都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一种破坏和重塑,而要彻底进行一场既定的改革路线,就需要有一种大无畏的勇气和决心,更重要的是要游离于原有的利益格局之外,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和格局去落地执行。
或许,这也可以解释目前行业普遍进行的企业高管变动现象——职权人的调整目的就在于保证改革推进的有效性和有力性。
在此前的5月13日,衡水老白干集团董事长张永增已经低调离职,而河北衡水市委组织部已赴老白干集团宣布刘彦龙接任集团董事长一职。相关资料显示,至今已经67岁的张永增在1996年12月正式接手老白干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之职,虽然在60岁后便卸下集团总经理的担子,但只担任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之职的他一直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
有观点认为,衡水老白干在此次行业调整期内也是企业改革的关键节点下换帅,足以表示公司对此次改革的力度和决心,或许是想让这位新帅能够拿出冲劲来,再度重磅推进改革。
处于混改漩涡中临阵换帅的还有茅台酒厂,有观点认为,接任者李宝芳的加入或将深入推进茅台集团的国企混改步伐。
8月25日,贵州茅台对外宣布,企业的功勋人物季克良在76岁高龄时彻底退休,他在茅台已经工作了51年,与他一起离开的还有茅台集团总经理的刘自力,刘今年刚满60岁,在茅台工作了45年。
现年57岁的继任者李保芳,此前是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8月24日上午,李保芳被任命为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提名作为总经理人选。
更多的迹象表明,上述人事变动或许说明茅台将进入新的开始,而李保芳进入后的新茅台,首要面对的难题是茅台系列酒的困局——这或将主宰茅台混改的最终走向。
“酒企大范围高管转换是这些老的酒企要加快混改的重要信号,很多酒企的高管们越来越接近离退休实际年龄,这种震动从行业观察是良性,不但对国企有指导意义,更会拉开整个中国国营酒企混改的力度。”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表示。
在今年股东大会上,泸州老窖完成了新老一届的交接。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就有消息称,公司正在进行大规模改革,试图通过收缩战线的“瘦身”计划来优化品牌形象、提振业绩,包括断供中档窖龄酒系列产品和清理企业的开发品牌与条码。
值得关注的是,五粮液尽管没有高层的调动,但其推进的拟筹划以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实施员工持股等改革模式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分析认为,这隐含着业绩改善的弹性,原因是公司包括决策、执行方面的现实问题都可能因激励推行而得到改善。这在公司品牌积淀深厚,品牌力强大的基础上能够呈现出一定爆发性。
国企大戏
自7月29日中午五粮液突然宣布停牌后,市场就普遍猜测是五粮液国企改革的工作取得进展。8月13日中午,五粮液便公告明确拟筹划员工持股计划,但因此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待披露相关公告后复牌。
“2015年是五粮液的改革之年,五粮液已经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正在做总体设计,接下来将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包括薪酬制度改革、管理层持股、员工持股等,五粮液的改革是值得期待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就曾公开表示。
今年6月,五粮液集团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刘中国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透露,公司从上至下的改革已经全面开始,目前推进的是公司薪酬改革,五粮液集团近期有望减持股份公司股权,并采取引入战略投资、员工持股、薪酬体制改革等措施。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五粮液成为名酒企业中改革动作幅度最大的企业,内部改革和外部并购并举,在混改模式下,员工、经销商均可持股,对营销机构也进行了大改革,直分销渠道模式的复制、系列酒的分家、市场管控的加强,薪酬向一线人员倾斜、将加速货物流转 性、强化市场灵活性、可控性的华东仓的建立……一系列的动作都将五粮液的改革推向了深水区中。
在五粮液的改革刺激之下,此前已经启动混改的茅台,混改加速的预期也即将到来,系列酒还将是茅台混改的重中之重。
更多的观点则认为,此次贵州政府再度任命政府人士出任贵州茅台重要职位,表面上看是高层退休更迭,其实是再次加码贵州茅台的混改,为推进贵州茅台近两年缓慢的混改布局。
可以设想的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稳定上升期和短暂的调整期后,国企在管理体制和营销模式上的弊端都已经暴露无遗,对茅台、五粮液等这些国企大佬们来说,如果不采取自内而外的彻底的混改整顿,打破旧有的格局和机制体制,就很难有机会和精力来迎接白酒行业下一轮机会期。
据《华夏酒报》记者了解,早在2014年3月,贵州省国资委就确定了茅台集团的改革目标是建设产融结合的多元化控股集团,目标是到2017年整体销售收入达千亿元级,在集团层面,将推进茅台酒板块、其他酒类板块、营销商贸板块、金融板块、文化旅游板块、创业投资板块等七大业务板块,逐步培育形成6~7个子集团。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显然茅台的混改速度并没有达到贵州省政府的要求,事实上,茅台整体性的改革基本没有实质性的动作,系列酒的推进也仅仅是停留在产品营销层面的“小打小闹”,而其他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目前来看,沱牌舍得算是动作幅度最大的国企了。
沱牌舍得从2003年起就谋划混改,但其股份受让之路却一波三折,今年推出的转让方案已是其第四次推出混改方案。2003年10月,沱牌舍得集团前身沱牌集团发布拟改制公告,射洪县政府拟将其持有的沱牌集团100%股权转给受让方。
今年1月,沱牌舍得大股东射洪县人民政府决定让出大股东位置,并将沱牌舍得集团38.78%的国有股权转让及增资扩股事宜在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8月19日,最终敲定参与沱牌舍得报价竞买70%股权的共有三家企业,而来自北京的天洋控股最终胜出,以每股23.51元的最高价格成交。
值得玩味的是,沱牌舍得在随后发布的公告中强调,鉴于射洪县人民政府尚未与征集到的受让方天洋控股达成最终股权转让及增资扩股协议,并且双方签署的股权转让及增资扩股协议需逐级上报到国务院国资委和证监会批准后方能生效,能否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存在不确定性。
显然,这份姗姗来迟的协议还没有为最终舍得的混改画上一个句号,但可以肯定的是,沱牌舍得的混改已经进入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阶段了。
路径探索
老白干酒开启了行业混改定增模式的第一波浪潮。
员工持股、经销商定增股份这一模式被看作是企业混改颇为有长远效果和意义的路径之一,目前老白干酒正在积极尝试这一新的模式,无疑也是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早在2014年12月,作为首单落地的白酒国企改革方案,老白干酒不仅推出定增预案,拟向鹏华基金等5名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35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25亿元,同时还推出针对830名员工的持股计划,成为首家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白酒上市公司。
据悉,定增完成后,衡水老白干酒业集团依然是老白干酒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从36.11%稀释到28.88%,但通过汇添富资管计划受托实施员工持股,认购金额不超过1.276亿元,持股比例占增发股票的3.09%。
8月13日,有消息称,五粮液内部已经同时发出通知,称公司拟非公开发行员工认购股票,员工认购起点12万起,中干认购起点为25 万起(认购价格23.34元/股,现公司股票价格25.73元),要求员工认购股票后需持股锁定期限3年(3年内不能卖)。此外,五粮液在也酝酿公司的经销商持股计划,预期时间是1个月,而数额据了解是在5000万股。
如果此次定增成功,五粮液将是继老白干酒之后,又一家大型白酒企业对经销商进行深度捆绑。中信证券调研报告认为,五粮液进行国企改革,绑定管理层利益,有利于公司经营效率提升和企业成长加速。
平安证券认为,五粮液公司若能完成国企改革,则可形成明显的示范效应,加快优质国企上市公司释放制度红利。
此外,更多的混改迹象表明,经销商群体已经逐渐在向上游厂家靠拢组成相应的混改模块之一。
泸州老窖的“柒泉模式”是早期比较知名的厂商合作案例,即以原来的泸州老窖渠道管理团队、经销商客户及其管理团队共同出资建立柒泉公司,通过股权改革,建立酒企和渠道的利益联盟——显然,这应该算是面向经销商定增的混改模式雏形。
随着混改趋势的推动,酒企与经销商的结合进一步提档,茅台系列酒混改方案便极具标志性意义,其为经销商开启了融入茅台的发展通道,而衡水老白干则通过增发方式实现了优秀经销商持股。
(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