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000多平米的大仓库,4个伙计,两辆送货车的食品经销商,分管5个乡镇市场,货品达上千种,一年交易额数千万!问老板一年能赚多少钱?老板说俺不知道,没算过!
问他大概利润多少?答曰:三个点吧!
问:净的么?答曰:不是,毛利!感慨:农村食品经销商就是一个搬运工,辛苦,赚钱不多!
这是一同行朋友,在河南一乡镇市场做调研的时候发的朋友圈。这样的传统县级经销商,在内地市场是非常多的,是食品渠道甚至是快销品渠道数量最多的经销商,承担着把产品从县城分销到乡镇和农村的千千万万终端,实现产品的最终动销。
县级白酒经销商基本上有以下几大类型:一是团购型经销商,所代理的基本上都是高大上的产品,在这一两年的新市场环境下,基本上都关门转行了,只要看看街上到处都在锁着门待转让的专卖店就可见一斑。另一种则是传统的流通型经销商,依靠多年的经营形成了稳定的下游渠道,生意虽然不比过去赚的盘满钵满,却也可以在维持中寻找新的机会,只是要逐步适应长期低利润的经营状况,刚刚提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到的这个河南经销商就是典型的代表。
笔者和县级经销商的交流相对多一些,对他们的经营想法和困惑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三个点的毛利,是非常稀少的利润,特别是在现在各种费用高涨的情况下,管理稍有不慎就会亏损,产品过期、货物被盗、客户跑单、接品牌失误都可能导致县级经销商陷入困境。
笔者在市场走访中就曾经遇到这样的两个经销商,一个是好多饮料过期了放在角落还不知道,另一个则是看仓库的外甥偷吃偷喝,送到终端店的货物总有缺少或损耗,引起了很多终端客户的不满,严重影响了客情。
这两个例子虽然特殊,但是反映的问题还是有很大的代表性,那就是县级经销商的管理还处于很粗放的阶段。
在总体利润不高的情况下,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首先就必须从降低内部成本开始进行节流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是立竿见影的好办法。建立电子化的进销存管理体系,保证货物有合适的库存;建立严格的业务流程体系,防止大量呆账坏账的产生;精简产品组合,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线,同时加快资金的周转率,获得竞争优势。这些都是从县级经销商的内部因素方面来考虑的。
那么,县级白酒经销商又怎样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积极适应变化,拥抱变化,抓住变化中产生的新机遇。
县级经销商属于渠道链条中的一环,有其上游和下游,这是从纵向方面来看的。很多区域酒厂,包括很多强势的区域酒厂,在和经销商合作的条件现在是越来越低了。
对于有一定品牌运营能力的县级白酒经销商,可以和厂家以更灵活的政策进行合作,比如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开发合适价位的贴牌产品独家运营,打造成自己的核心产品。资金相对雄厚的县级经销商,甚至可以在行业低谷的时候,以较低的代价入股区域酒厂,获得产业链上游的资源和优势。同时,县级白酒经销商还可以利用自己在资金、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的优势,对下游客户进行辅助和指导,加强对终端客户的维护。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很多厂家品牌推广的工作,更多的转移到线下,线下和线上的融合,一方面让县级经销商和厂家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使其更加地亲近消费者,了解消费者,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县级白酒经销商在纵向上有所作为,横向上也应该有所考虑。在主业白酒的基础上,地方品牌和国名酒品牌一起抓,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渠道情况和自身资源,增加其他品类的产品,比如饮料、葡萄酒、进口啤酒等等,形成立体的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