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发自伊犁
2013年,是中国白酒行业遇冷,转入自我调整的一年。伊力特公司2013年披露的数据显示,销售收入降低5.1%,利润增长39.26%。
在这个特殊的寒冬期,白酒企业的业绩纷纷下滑,部分白酒企业出现了巨额亏损,有的一线名酒下滑幅度甚至达到50%。而伊力特却在2013年年报和2014年一季报中,实现净利润超两成的增长,不得不说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和伊力特公司几十年的厚重沉淀与前瞻性的战略调整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伊力特”的厂商关系在纷纷扰扰的调整期表现得尤为坚定。
而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浙江商源集团董事长朱跃明。
行业调整期,朱跃明谈到最多的就是要做“大商源、大平台、大服务、大整合”的梦想,而今的“商源”,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白酒经销商,带着“共好”这一理念,领跑中国白酒商家变革的潮流。而伴随商源集团这一路成长的,正是“伊力特”。
从1998年至今,朱跃明已经与“伊力特”牵手16年,朱跃明常常回忆第一次与伊力特合作时的场景,他敲开徐勇辉的办公室,就直接向徐勇辉要“伊力特”品牌的全国代理权,并定下了一个在当时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销量任务,结果那一年,朱跃明不仅圆满完成,还远远超出了销售目标。这次合作奠定了“商源”与“伊力特”长期合作基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朱跃明的魄力与担当,与兵团出身的徐勇辉身上敢做敢为、坚毅果敢的气质一拍即合,留下一段佳话。
说到“伊力特”,毫无疑问就要说到“伊力王”:祥云、飞龙、篆书和大漠骆驼构成了“伊力王”的主打元素,配以靛蓝色的瓶身,散发出浓郁的西域风情,显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而这款白酒的设计者,却是伊力特公司的一名经销商,他就是上海卓君酒类贸易中心的董事长冯绍君,也是为数不多自己设计产品的经销商之一,他在“伊力特”的设计与运作上,展现出了先进的运作理念和前瞻性的战略意识。
冯绍君的得意之作是为纪念世纪之交而设计的“世纪经典伊力特”,这款产品至今被认为是“伊力特”家族中的巅峰之作。
整个酒瓶的设计融合了民族文化的精髓,酒瓶以唐山瓷土为料,深蓝色的陶瓷瓶有景泰蓝的雍容华贵,以可汗大帐为瓶型,附着金色的缎带和图案,整体造型流畅饱满,瓶盖是金色的皇冠,整个酒瓶安座在颇具伊斯兰建筑风格的金色“厅堂”内,整座“厅堂”金碧辉煌,四根门柱构成四个拱形门,圆形的穹顶四周,镶嵌绿色的宝石,中央缀着一颗幽蓝的宝石,前面摆放的屏风由24K纯金电镀,“伊力特”三个字赫然其上。
冯绍君至今有两件事被人津津乐道:
“伊力王”刚上市时,冯绍君自己掏钱,在乌鲁木齐一夜之间树起40多面“伊力王酒,新疆荣誉”广告牌,在当时,一面广告牌的价格为40万,冯绍君的大手笔引起巨大轰动,一时间,“伊力王”的名字传遍大街小巷。
另一件就是砸瓶子,为了做出“完美伊力王酒”,那一年他砸掉了700多万元的酒瓶,砸出了一款经久不衰的好酒“伊力王”。
冯绍君从不认为自己是经销商,而是“伊力王”这个品牌的推广者和建设者,更是“伊力特”的一部分。
在伊力特,像这样的经销商很多,有人说,正是伊力特经销商的执着和这股敢打敢拼的“狼性”,成就了“伊力特”成为雄踞西北的“新疆酒王”,他们是“伊力特”的英雄,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白酒大调整呼唤“英雄”的力量。
走过50多年的“伊力特”历程,更多的是一股坚强的力量,它来自于戍边垦荒官兵的铁与血,也来自于几代伊力特人的守望与变革,也来自于旗下各路商家的鼎力相助。
大调整到来,从一个相对传统和闭塞的环境中走出来的白酒还太年 轻,从未有哪个行业被承载如此厚重的文化元素,也从未有哪个行业受到过如此的起伏波折和不公,但我们更多地相信,这是下一轮崛起的机会,更是白酒行业时势造英雄的新机遇!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