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是安徽乃至全国著名的酒类产业聚集区之一。但是,亳州与宜宾、泸州和宿迁等酒业产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些差距的放大还是缩小往往不是当地企业在主导,而是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态度和执政能力。
以江苏宿迁为例,为抢占白酒标准的话语权,2009年,宿迁政府相关部门就审时度势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筹建国家白酒质检中心。与此同时,市政府建立了酒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洋河双沟园区建设、企业技术研发、窖池规模扩大、人才开发和品牌创建。围绕白酒产业,宿迁市新规划的洋河新区初步形成了彩印、包装、玻璃、瓶盖等配套产业关联发展的工业产业体系,地方配套生产网络初步显现。如今,宿迁共有白酒企业300余户,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产值462.5亿元。
对比来看,2012年亳州市白酒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仅为73.8亿元,2013年在百亿规模左右,2006~2012年期间,尽管亳州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为19.3%,但低于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4.9个百分点,白酒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工业的比由25.2%降至12.4%。仅从2012年来看,虽然实现工业总产值73.8亿元,同比增长1.3%,但这一增速远低于安徽省白酒业17.7%和全国白酒制造业26.2%的增幅水平。
从产量看,亳州市白酒产业整体规模较小,发展速度滞后。在2012年,尽管亳州市白酒产业产量在安徽省16个地市级(地区)中位列第2位,但全省与周边省份相比,整体规模均不足,只有山东的32.8%,江苏的44.6%。
显然,亳州酒业产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赶。
当地政府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政府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监督”;二是“服务”。监督主要作用于产品的质量,加强行业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白酒行业诚信评估系统,积极督促引导企业高度重视产品质量;而“服务”,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亳州市连续几年举办了白酒文化节,宣传推介亳州白酒。
在对古井镇的部分中小企业进行调研时,记者可以明显感觉到面对当前困境,企业流露出来的无奈和无助。位于古井镇古井大道上的安徽五岭洞藏酒业有限公司在酒业调整期内也受到了不小的挑战,“现在古井镇有很 多酒类生产企业已经处于半停产状态,只有在中秋节、国庆节或者春节期间才开工。”五岭洞藏酒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估计除古井之外,其他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
而记者调查发现,在面临酒业形势不利的环境下,亳州政府并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出台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而很多企业此时也是毫无章法,在缺乏资金、缺少人才、缺失政府扶持的状态下只能得过且过。
今年7月,贵州省政府搭台让黔酒抱团在各地陆续开始进行推介活动,而泸州、宜宾、绵阳等市也都在积极帮助企业开展产品推介活动,同时,四川省商务厅等相关部门也积极搭建平台,拓展川酒国内外市场销售渠道。此外,四川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扶持政策也更加落地,例如宜宾成立酒类专业担保公司,协调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等。
从最初的“帮忙吆喝”要现在的“真抓实干”,从开始的务虚到今天的务实,地方政府的这种观点和行动转变意味着其对白酒产业发展的介入不断深入,而这显然将产生系列连锁反应,对未来酒业产区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从这一点来看,亳州政府还需要好好向外学习,对内做好自己的服务职能。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