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行业来说,价格绝对不是脱离产业本质而独立存在的一个要素。价格的背后往往是品牌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以及由此产生的消费情结。
当价格调整之后,背后所承载的东西往往更多。
新的市场情况出现之后,旧有的价格体系就会有了重构的良机。白酒行业调整期的到来,就是这样一个产生价格重构的绝佳时机。目前,价格策略作为一个最为直接的手段,早已经摆在厂家的台面上。
重构期使得消费者将对白酒价格更为敏感。北京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酒水事业部总经理林枫认为,过去“黄金十年”中的“购销分离”,白酒消费对价格并不敏感,这导致了贵州茅台、五粮液的价格持续高涨,也形成了区域品牌300~800元的次高端。
不过,随着白酒消费逻辑的逆转,理性的白酒消费逐渐成为主流,这也 意味着,在行业消化掉“泡沫”之后,价格调整将引导价值回归到行业。而随着社会对白酒的认知心理的重构,白酒厂家原有的产品价格,也将因之颠覆而重建。价格高低依据需求而定向,当消费需求改变,企业必须相应导入新的价格策略,推出新价格。这样的价格变动很容易被市场接受。
价格重构,已是当下酒企的新选项。随着行业的深度下行,在价格调整上的谋局,正在成为企业背后发展智慧的较量——提价和降价本无对错,只是看它是否最适合自己。
提价:承受短痛谋局长远
当行业深陷发展困境之际,有一个另类想法叫“弯道超车”。
结合自身优势和对当前局势的解读,以“谋略”著称业内的泸州老窖曾在2013年下半年逆市调价国窖1573,消息传来引发行业一轮热议。
承受赞誉和批评的泸州老窖并不为所动。这在泸州老窖看来,行业环境的危局有它的特定性,即对一些品牌来说意味着风声鹤唳,但对另外一些品牌来说,可能就是机遇。泸州老窖正属于后者,贸然调价并不适合泸州老窖自己,可能调价还将扰乱渠道。相反,这个时期内正是行业进行洗牌的时候,反其道而为之,有利于企业脱颖而出。
泸州老窖的逆市提价,还有着更大的考量——在行业低迷之下,借机塑造高端价格的标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塑造高端奢侈品品牌、应对市场形势,也是泸州老窖此番提价最为合理的解释。
并不是所有品牌都适合向下延伸,不同品牌、文化和概念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需要。而有些名酒品牌的基因,决定了它就可以成为高档奢侈品的标杆,这是一种由内而外、难以磨灭的气质,如果草率地改变这种定位,结果可能导致的是不伦不类。
作为诞生之初即被企业赋予“中国最贵的白酒”,国窖1573对概念的塑造一直都避讳“奢侈品”三个字。在泸州老窖总裁张良看来,很多稀缺资源随着历史的沉淀,其高贵会逐渐显现出来,“‘国窖1573’就具有这种资源稀缺性,所以对它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高价。对于通过合法个人资金消费高端白酒的消费群,应该正确地引导。泸州老窖立志要做苹果,不做富士康”。
尽管当下泸州老窖还在承受短期内的阵痛,但这并不能将业绩下滑一味地归罪于国窖1573的提价带来的市场压力。这是因为泸州老窖的产品线比较丰富,其盈利支持依靠大量的腰部和中低端产品。事实上,目前泸州老窖并不依靠国窖1573支撑市场占有量和利润,其强大的腰部力量支撑和销量保证,不但让泸州老窖拥有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国窖1573赢得了限量和涨价的空间,以及进一步进行品牌运作和品质提升的时间。换言之,国窖1573的提价,为泸州老窖品牌带来了更多的跟随者和仰慕者。
同时,这个事情还具有行业高度的意义。在行业内多数企业难以承受调整重压纷纷降价,泸州老窖的做法,无疑是振奋渠道信心,对高端白酒未来市场走向的积极探索。
无论如何,当下还不是对国窖1573逆市提价盖棺定论的时候。
降价:回归市场挤掉泡沫
面对白酒环境的变化,另外有一个做法叫“以退为进”。
今年5月17日,在武汉召开的一次营销工作会上,国内白酒龙头企业五粮液正式宣布降价:52度水晶瓶五粮液出厂价从729元调整到609元,下调幅度达16.46%;1618五粮液出厂价从809元调整到659元,下调幅度达18.55%。两大核心产品价格的调整,不仅给五粮液经销商,而且给整个白酒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从种种迹象上来看,五粮液这次降价行为都是是一场公司发展的既定战略。五粮液选择主动“退一步”的方式,为庞大的经销商群体“松绑”,借此打破传统束缚,并构建新秩序,赢得新的未来。
同时,结合五粮液自身的发展思路,本轮调价还有着政府为企业“减压”的背景。这对于五粮液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就是在此调价前期,四川省副省长刘捷多次给五粮液“减压”,为它后来的调价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五粮液的本轮调价,还有着“跟随市场步伐”的考虑。在价格调整信息发布之后,五粮液公司在第一时间即宣布,“这是遵循市场规律的举措”。
早前,五粮液集团面对“旺季不旺”的压力,仍然坚持控量保价。不过,不到一年时间,面对厂商之间的疲惫和僵持,五粮液选择通过调价来为企业找到变化。降价无疑可为五粮液几近锁死的市场价格体系注入活力。
对于五粮液为市场的“松绑”,有业内人士认为,这说明,白酒行业仍然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市场价格的下调其实是挤出行业泡沫,使白酒利润结构回归理性,有益于行业长远的健康发展,作为企业不应因此而动摇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五粮液集团的价格下调和国窖1573的逆市调价,并不是作为行业内两个巨头作出的相反选择,而是两家白酒企业根据自身所处市场的发展情况,依据自身发展战略,所进行的策略性价格调整,对行业产生深远意义的同时,无疑也是各自企业智慧的结晶。
两者的调整策略都没有因此而忽视市场的引导作用。五粮液遵循市场而动自不待言,泸州老窖更是遵循市场而动。现在,泸州老窖一直在执行“刚性价格、柔性促销、深度服务、利益保障”的十六字营销计划,应对市场的具体形式变化。
“刚性价格”是指目前的国窖价格梳理已基本到位。柔性促销则是针对市场实际情况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比如尝试以国窖1573为试点,通过移动互联网、二维码技术开展会员制营销,将产品促销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相结合。深度服务即在营销渠道上进行调整,通过实行单一的品牌管理制度,提升对客户的服务价值及快速响应能力。利益保障即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核心客户,实现其利益保障。
相比价格,价值才是重点
价格并不是重点,价值才是。只要具备了相应的价值,价格的调整就是“顺势而为”。
无论是五粮液集团面对市场下调价格,还是泸州老窖坚守高端逆市提价,两个企业不同战略背后逻辑都是要回归产业的价值,都是要顺势而为。
泸州老窖以牺牲市场销量的方法来支撑品牌长远发展,更多的逻辑是坚定打造中国白酒中的奢侈品,通过价格上调的卡位,占据中国超高端白酒的第一阵营。同时,以品质基础、品牌基础和市场基础为卖点,宣布企业在调整期内坚持回归价值,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
五粮液的价格下调也是回归价值的举措。
随着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中国产品消费需求从生存型走向了享受型。
生存型消费时代,这个时期顾客的消费需求以“不得不”为前提,顾客对商品的本质性需求是商品的核心价值。而享受型消费时代,购买能力和商品丰富是消费背景,顾客的消费需求是以“我想”为前提,这个时期,顾客对商品的本质性需求是商品的附加值。
换言之,在这个时期,消费者主导购买决策,而性价比就是消费者形成购买决策的基本依据。价值成为消费者重新思考的一个问题。
著名营销专家、上海观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华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五粮液这种价格调整,是基于对白酒产业的客观发展周期的一种顺应。历经“黄金十年”,产业进入慢增长的重构期,“在慢增长的重构期,通过调整价格策略来完成产品价值的提升,这既是一种价值提升的塑造路径,也是一种产品力提升的最有效、最直接的策略。”
同时,随着国家政策和社会舆论推动白酒消费环境的变化,变化又引发了消费者对白酒产品价格和价值的思考。在这个时期,五粮液顺应白酒消费的理性思考,适时地采用了降价增值策略,会让消费者因为性价比而更多地选择五粮液。
在杨永华看来,五粮液的品牌和产品价值经过长期的积累,已经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价值烙印,“从这次调价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五粮液公司始终看重的是价值第一,而不是价格第一。去年五粮液的品牌价值仍然逆势攀升至701.58亿元,实现了19年连续保持行业第一的业绩,因此,价格的上下波动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起作用,五粮液只是顺势而为。”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