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品种类别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酒闻:五粮液坚持挺价 继续直分
·五粮液发力系列酒 实现市场新增
·酒闻:2015,五粮液开局之年
·华夏酒报:古井贡 逆势涨价的战
·华夏酒报:双沟酒业工业旅游新招
推荐文章
·华夏酒报:洋河415.85亿元居酒水
·酒闻:五粮液创新发展 开启微博
·抓名优缓扩能,宜宾白酒产业破题
·酒闻:五粮液上榜2014中国工业行
·青青稞酒顺利通过“青稞酒特征风
最热文章
· “小米功夫”宣告文王转型
· 酒祖杜康·名仕封坛大典将耀世
· 泸州老窖传世窖池“引爆”市场
· “朝朝向上”开创保健酒新品类
· 泸州老窖特曲老酒破局川南市场
· 云中酒业发力成都糖酒会
· 泸州老窖如何实现“王者归来”
· 洋河老字号强力进军“中端”酒
· 五粮液筹建财务公司
· 中粮白酒上路
旗帜广告位
一个老牌特色产业的摸索前行
2014-01-24 13:56 作者:责任主编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点击:


与当地食品加工产业400亿元的整体规模相比,麻糖米酒产业10亿左右的销售规模仅能算作一个微小的分支,甚至还比不上当地引进的厦门银鹭、福建达利等食品企业年销售额的1/2乃至1/3。作为拥有千年历史传承的老牌特色产业,孝感麻糖米酒产业亟需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找寻到自己的产业坐标。

 湖北省孝感市被称为中国孝文化之乡,是中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东汉孝子董永行孝感天,引得七仙女下凡结为夫妻的美丽传说就诞生在这里。
 孝感为外省人士熟知的除了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外,还有麻糖米酒这一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地方名吃。在光绪年间的《孝感县志》中就有记载:“一河两岸八埠口,两片麻糖一杯酒”,指的就是孝感麻糖和米酒这两大传统特色食品。作为孝感的地方特产和城市名片,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地麻糖米酒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孝感是距离中部最大交通枢纽城市武汉最近的城市,离武汉市中心仅有5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有些孝感人甚至会选择白天在武汉工作,晚上开车回孝感。借助于区位优势和本地膏、盐、磷等矿产资源,目前孝感已经形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盐磷化工等3大支柱产业和11个重点产业。
 据了解,2013年孝感市盐磷化工产业将实现300多亿元的销售规模,纺织服装产业销售也将突破300亿元,而作为孝感市最大的支柱型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将突破400亿元的销售规模。
 麻糖米酒也属于食品加工产业范畴,不过,与400亿元的整体规模相比,麻糖米酒产业10亿左右的销售规模仅能算作一个微小的分支,甚至还比不上当地引进的厦门银鹭、福建达利等食品企业年销售额的1/2乃至1/3。
 作为拥有千年历史传承的老牌特色产业,孝感麻糖米酒产业亟需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找寻到自己的产业坐标。
 长期以来,当地麻糖米酒行业一直在不断摸索,包括尝试引入战略投资方,试图对当地企业进行整合。不过,从目前来看,这条整合之路仍然漫长。也有米酒企业跳出了传统小吃的范畴,开发出更接近酒类产品、附加值更高的清米酒,希望借此开辟一条新路。未来前景如何,还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千年传承
 孝感地处大别山南麓,日照充足,湖泊广布。以国营朱湖农场为中心的方圆百里属府河、汉江的冲积型平原,土地肥沃,盛产优质糯米,也因此孕育了孝感人用朱湖糯米酿造米酒、制作麻糖的悠久传统。
 相传早在公元924年唐庄宗时期,孝感麻糖就被定为每年必备的宫中贡品。在清康熙三十四年编撰的《孝感县志》中,也有关于孝感麻糖的记载:“麻曰脂麻,可以为油,和糯饧以为糖,曰麻糖。处处有之,而孝感独著。”
 1994年,“孝感麻糖”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也佐证了孝感麻糖的历史传承。
 在孝感米酒的千年发展历史中,清人鲁幼柏起则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今在孝感市麻糖米酒博物馆中还存有这段历史的资料。早先孝感米酒都是由人挑着米酒担沿街叫卖,品种也以清汤米酒为主,比较单一。直到清朝光绪年间,一位名叫鲁幼柏的“米酒担”对米酒工艺进行了改革,制作出更受人欢迎的糊汤米酒,还在孝感开设一家“鲁源兴米酒馆”,从此开始了米酒的坐店经营。
 如今,这家米酒馆已更名为孝感米酒馆,仍延续坐店经营的传统,继续守护着孝感人的记忆和口味。很多老孝感人至今还保留着一早去天桥下的老米酒馆吃一碗糊汤米酒的习惯,再带着一身暖意开始一天的工作。
 孝感米酒馆的经营方、孝感市宏源饮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国军告诉记者,孝感米酒馆因生产正宗的“孝感米酒”已在2011年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并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 作为“孝感米酒”的第四代传承人,米酒馆里的两位米酒大师也被认定为省级非遗传人。目前,该米酒馆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
 不同于孝感本地众多的工业化生产企 业,孝感米酒馆至今仍是传统的餐饮式经营,林国军说,这是为了保留孝感米酒现做现吃的传统口感。因“中华老字号”的招牌和传统的工艺口感,孝感米酒馆如今已是外地人来孝感的必到之处,收获了很多赞誉。不过,林国军也在思考,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探索工业化生产。
 在他看来,工业化生产会有利于企业规模发展,市场覆盖面也更大。不过,由于公司目前仍属国有体制,相关设想还很难实现。相比之下,当地民营企业在生产规模和市场空间等方面要具有优势。

产业现状
 据孝感麻糖米酒协会秘书长邱鹏介绍,目前排除季节性生产的小作坊外,孝感市共有麻糖米酒企业60多家,其中归属孝感市麻糖米酒协会的会员企业有38家,包括34家麻糖米酒生产企业和4家麻糖米酒配套企业。在这34家麻糖米酒生产企业中,只生产米酒的企业有19家,只生产麻糖的企业有2家,麻糖和米酒都生产的企业有13家。
 2012年,麻糖米酒协会会员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非会员企业以及各类小作坊销售收入按4亿元测算,整个孝感麻糖米酒行业销售收入约能达到9.6亿元。其中,米酒销售占行业总收入的70%左右,麻糖销售占比约30%。
 目前在孝感麻糖米酒行业,销售收入过2千万的企业共有13个,包括孝感麻糖米酒公司、湖北原创、生龙酒业、爽露爽饮品、一品食品、湖北孝威、天龙酒业、冰娃饮品、好好食品、酒久香米酒食品等。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个,分别为孝感麻糖米酒公司、湖北原创、正团麻糖食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个,包括生龙酒业、楚特麻糖食品、湖北孝威。这些企业共同够成了孝感市麻糖米酒行业的骨干和主体。
 作为孝感市乃至于湖北省知名特产,麻糖和米酒在千百年来一直相生相伴,孝感当地有很多企业都在同时生产麻糖和米酒。不过,近几年来,随着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改变。由于麻糖在口感上偏重甜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麻糖产业的发展壮大。相比较而言,营养丰富、口感适中的米酒在产业前景和规模发展方面都拥有更大的潜力。
 不过,当地米酒产业在工业化生产初期也曾经历过一段曲折的探索过程。孝感市生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余超群就曾亲身见证了那段产业快速扩张又迅速衰落的发展阶段。
 据他介绍,孝感米酒的工业化生产始于1995年,在1997年至1999年到达旺盛期,当时米酒生产企业从原先的一两家迅速扩充至100多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米酒产业。“当时都是饮料型易拉罐装米酒,1998年前后在安徽、河南等外省市场都卖得很疯,生龙在高峰期时产值能达到一个亿。”
 然而好景不长,在短暂的繁荣之后,当地米酒产业迅速陷入无序竞争。众多生产企业为了各自的短期利益,不惜牺牲质量降低成本,开展不良竞争。一些小作坊也随意滥用“孝感米酒”这块金字招牌,极大地破坏了孝感米酒的声誉,引起行业整体滑坡,消费市场迅速萎缩。短短五年间,孝感米酒产业从高峰跌落低谷。随着一些盲目的投资者血本无归地退出,当地米酒生产企业从高峰时的100多家锐减到不足10家,“到2000年前后基本上都死光了”。
 生龙酒业当时销量下滑也很厉害,但余超群并没有从米酒产业退出,而是转而寻求产品研发,在2002年左右开发出了更接近米酒原汁原味、固形物含量更高的“佬米酒”。与饮料型米酒不同,“佬米酒”可生吃,可冲饮,也可烹调。产品推向市场后,生龙也逐渐恢复元气。2008年以前,生龙酒业的产值一直徘徊在1500万元左右,2010年跃至4000万元,2011年达到7000万元,2012年突破1.2亿元,慢慢恢复到之前高峰期的状态。
 “佬米酒”的研发成功也为当时已奄奄一息的孝感米酒产业重新注入了生机。 从2004年开始,当地米酒产业慢慢复苏起来,如今销售量已基本恢复到1998年前后的水平。

发展瓶颈
 孝感市麻糖米酒协会副理事长、市经信委副调研员杨博认为米酒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产业,市场容量很大。他以湖北的早餐米酒为例算了一笔账:湖北人喜欢出门“过早”,所谓“过早”就是吃早饭。当地人几乎不自己做早饭吃,每天出门过早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生活习惯。米酒是湖北老百姓过早时很喜爱的食品,假设武汉市按800万人口计算,有1/4的人每天早上喝一碗早餐米酒,也就是说每天有200万碗早餐米酒被消费掉。
 “从饮食习惯上看,中国老百姓有喝米酒的习惯;从营养上看,米酒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都很高,之所以坐月子要喝米酒,也说明米酒营养价值很高;从产业发展趋势上看,目前孝感米酒产业总销售收入不到10亿,但产能不止10亿的规模。”基于种种考虑,杨博认为孝感米酒是可以做大的产业。
 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孝感米酒产业还没有做大?杨博认为,首要的原因是当地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孝感市曾尝试过引入喜之郎等战略投资方,但最终并没有成行。“他们进入的前提是垄断市场,但米酒产业门槛较低,很难实现垄断。不能垄断就会出现在产品上、包装上、价格上互相打架的情况。”
 既然从外部引入战略投资方的条件还不成熟,那么,在当地米酒产业内部进行整合能否实现?杨博坦言也曾有所考虑,但目前条件也不具备。在他看来,内部整合有三条路径:一是企业并购,然而当地米酒企业在规模上还没有拉出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说,还没有哪家企业规模大到可以“吃掉”其他企业;二是企业间结成联盟,前提是当地企业中要有具备很强商业才能和领导才能的领袖人物,才能形成凝聚力,把其他企业团结起来。目前在当地米酒企业中虽然有一批颇具商业操作能力的领导者,但在团结和凝聚其他企业方面,还没有形成足够的条件;三是政府联合,当地政府曾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尝试过这种方式,但结果证明并不现实。当地企业基本都是民营性质,政府出面往往只能是协调,如果干预过多,甚至会出现反作用。基于这三点原因,目前孝感米酒产业整合之路还没有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现在情况稍好一点的是,产业里出现了几家企业规模正在做大,比如生龙、麻糖米酒公司、原创、爽露爽等,产值接近或超过一个亿。”杨博说。
 另一个制约孝感米酒产业做大的因素是当地的品牌意识还比较弱,包括品牌打造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杨博曾向当地企业推荐过《周礼》,建议企业从传统文化角度来挖掘米酒的文化底蕴,以提高文化附加值。不过,大多企业在文化挖掘和品牌塑造方面仍缺乏足够的意识。
 据记者了解,当地企业之所以不愿投入品牌塑造,一是思想相对保守,小富即安,没有想要把企业做大的强烈欲望;二是本身实力不够;三是担心投入达不到预想效果;四是因产品和品牌同质化竞争,担心自己投入了资金推广,成果却被其他企业所享受。
 麻糖米酒协会秘书长邱鹏认为,企业一年的利润往往也就是几百万元,如果让企业投入资金推广,总体来说企业意愿不强。这方面还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因为“孝感米酒”属于共同资源,希望政府能从推动行业发展的角度,在财政上给予支持。   
 据了解,“孝感米酒”商标是由孝感市麻糖米酒行业协会注册持有的集体商标。同时,“孝感米酒”作为地理标志标识,在商标使用上应有以下几个前提:一、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孝南区,也就是被称为“老孝感”的原县级孝感市;二、品质符合孝感米酒地方标准;三、向麻糖米酒协会申请,由协会授权使用,协会会定期抽检产品是否达标。
 目前,获权使用“孝感米酒”商标的有3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实行的是双商标制,即同时标注“孝感米酒”商标和企业商标。麻糖米酒协会曾组织调查发现,孝感米酒在省内其他县市的知名度达81%,有近38%的人会认牌子(企业品牌)购买;孝感以外的人购买孝感米酒时,几乎不认牌子,只知道买的是孝感的米酒。
 不过,由于“孝感米酒”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很高,有一些没有经过协会授权的企业也在打“孝感米酒”的牌子,有些企业甚至不是孝感本地的。邱鹏表示,协会目前正在修订完善商标使用标准,提高“孝感米酒”商标使用的品质门槛。针对假冒侵权、鱼目混珠的情况,协会将协调工商部门取消其“孝感米酒”品牌的使用资格,以规范商标使用。
 目前,实行双商标制的企业在标注商标时往往执行的是“一大一小”,即把自己的品牌尽量做大,把“孝感米酒”的商标尽量做小。邱鹏表示,这种现象也将在商标使用标准修订中进行规范,使两个商标大小一致,“不能只享受‘孝感米酒’称号,不对这个品牌进行推广”。
 为了推广“孝感米酒”品牌,麻糖米酒协会还支持当地由原国有企业改制成立的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集麻糖米酒的生产、品尝、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孝感麻糖米酒博物馆”。
 
探索新路
 2013年11月,在第九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孝感分会期间,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曾表达过一个观点。他认为孝感米酒品牌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但是整体规模偏小,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把品牌作响,在更高层次上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把米酒行业做强做大。他建议由孝感政府牵头,组织当地米酒企业以行业的形式申报工业区域品牌建设试点。
 何为区域品牌,工业品牌培育专家组组长、中航工业综合所主任周宏宁曾这样定义:它是区域内特定企业群体共有的无形资产,具有可识别的独特性和差异化竞争优势,代表着企业群体对所交付产品的特性和价值的一贯性承诺。
 目前已有全国32个地区和行业推荐的262家企业参加了全国性品牌培育试点,有15个地区和5个行业启动了地区和行业品牌培育工作。邱鹏表示,2014年准备从这方面着手,强化孝感麻糖米酒区域品牌培育,力争将孝感麻糖米酒生产企业纳入工信部品牌试点企业,“区域品牌建设对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除品牌建设外,孝感米酒产业下一步还将围绕提高产业规模、扶持龙头企业、加大优质糯稻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工作。按照计划,到“十二五”末,孝感麻糖米酒行业将实现营业收入过20亿元。
 尽管整合之路还没有实质性进展,但对孝感米酒产业来说,这仍然是一个需要去探索的方向。邱鹏表示,未来会继续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和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发展,争取到“十二五”末,出现4家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同时,力争引进培植1家营业收入过十亿元的企业,以此拉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当地米酒企业也在通过技改扩能、开发新品等措施,力图提高企业的整体规模和市场空间。据孝感市经信委提供的资料显示,近年来,孝感冰娃公司新建了米酒生产线,并征地30亩建成标准化厂房;爽露爽米酒公司先后征地60亩和100亩,建设了新的标准化厂房;原创公司在开发区征地35亩,兴建了米酒工业园;一品公司征地30亩,新建了5000吨米酒生产线;天龙、正团、宏龙、生龙、广惠、酒久香等公司均新建了米酒生产线;孝感市麻糖米酒公司征地100亩,建设了米酒扩能项目。这些新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完全投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近7亿元。
 孝感市麻糖米酒公司办公室夏主任告诉记者,公司在2011年从位于老城区城隍潭9号的老厂迁出,搬到了开发区这个占地100亩的新厂。搬过来的原因是老厂面积太小,只有十几亩,生产能力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要,如今新厂产能可达到年产值过亿元。
 除了扩大规模外,生龙酒业在2011年研发出来的“米之清”清米酒也给当地米酒产业指出了又一条发展思路。
 传统米酒属于小吃范围,虽然广受欢迎,但产品附加值较低。特别是湖北人,已经对米酒的价格形成习惯。比如说早餐米酒,普通老百姓认为不加鸡蛋的就只能卖1块钱,超过1块5就不会去买。由于这种思维习惯,大众化消费的米酒产品在价格上没有多少上涨的空间,只能通过特色米酒或是产品升级来实现价值提升。
 清米酒不同于传统米酒的“小吃”概念,而是可以走上餐桌,作为酒类产品来饮用。目前,“米之清”清米酒的最高端产品可以卖到50多元一瓶,比传统米酒更有价格优势。
 据生龙酒业顾问、总经理助理魏前方介绍,“米之清”清米酒是以生龙佬米酒为原料,经过低温后续深度发酵而成,在发酵后直接过滤装瓶,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或其他物质,酒精度一般能达到6至12度。
 在余超群看来,清米酒或许会成为孝感米酒的希望和未来。目前他已将“米之清”清米酒作为生龙酒业的主力产品进行推广,还花费了200万元通过湖北卫视某访谈节目对“米之清”品牌进行推广。他表示,清米酒在类别上属于发酵酒,未来随着健康意识进一步加强,发酵酒的市场空间会更大一些。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 学会向消费者讲故事
下一篇: 在特定渠道中寻求突破
 中国酒业大数据密“云”
中国酒业大数据密
青
水井坊换帅瞄准中低端白酒市场 柯明思时代结束字号
水井坊换帅瞄准中低
北宗黄酒荣获第31届巴拿马世博会金奖
北宗黄酒荣获第31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