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导游说,汾酒博物馆每年都要接待15万以上的游客。我疑惑:汾酒博物馆旅游竟做得这么好?来到汾酒博物馆一看,果然人流如织。而汾酒博物馆也十分气派,仿明的建筑高大宏伟,有北京故宫的气势。听导游介绍,汾酒博物馆展厅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收藏有珍贵文物1000多件,名人书画3000多件,是中国同类企业中建馆最早、也是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古文物,这些文物都是从酒厂东侧的杏花村遗址出土的酒具、酒器,这些酒器说明杏花村早在6000多年前就发明了人工谷物酒,这里是中国酒的发源地之一。走过上古时期,导游把我带到一本古书跟前,是《北齐书》,书上记载:“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由此看出早在1500年前的北齐,汾酒就已是宫廷用酒了。接着我们又来到一个仿唐代风格的建筑跟前,这就是“杏花村酒家”,眼前的景象,正是唐代诗人杜牧《清明诗》所描绘的场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清朝。这里有一份甘肃巡抚的奏折,是向乾隆反映禁酒情况的,奏折中写道:“市卖之 酒,俱来自山西,名曰汾酒。”据专家研究,明清时期汾酒已发展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白酒。汾酒先进的工艺自然成了当时各地白酒仿效的对象,当时的晋商把这当成商机,他们通过商路,把先进的汾酒工艺传播到了全国。至今我国不少产地的名酒仍带“汾”字,如“湘汾”、“溪汾”、“佳汾”等等,汾酒为中国白酒业做出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来到民国时期的展馆,在玻璃柜中,我看到汾酒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所获得的甲等金质奖章。汾酒是当时唯一获此殊荣的白酒品牌,从此中国白酒名扬世界。之后,1919年,汾酒老掌柜杨得龄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白酒股份制公司——晋裕汾酒公司。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初,人民政府以8000元的代价,收购了晋裕汾酒公司的杏花村酿造厂,从此汾酒走进国营时代。
正在我意犹未尽之时,导游把我带到了名人字画收藏厅,在这里我看到了关山月、马烽、郭沫若、巴金、黄胄、吴冠中、力群、启功等等众多名家名人的书画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作品更显珍贵了。
我一遍遍看着丰富的酒器和书画,又在复古生产线喝了刚出锅的汾酒,才恋恋不舍地从博物馆里走出来。我赞叹,博物馆旅游做得这样好,正是因为这里蕴藏了太多的稀世珍宝,这博物馆遗产不仅属于汾酒,也属于中华民族。作为中国酒魂,汾酒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也融入到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了。下期请看:第一次喝汾酒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