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的七月,异常炎热,树头上的知了似乎从未停止过鸣叫。五粮液“十里酒城”里弥漫着的酒糟味,在阳光的发酵下显得更为浓郁香甜了。
每周五下午,质量管理部的员工王岩超都要按例赶去参加集团总部的培训课,这个高温炙烤的周五当然也不例外。
“参加培训可没有高温假,再热再累我们都从不迟到。”王岩超笑呵呵地抹了一把汗,称“多难得的学习机会,每个部门每次只有少量员工能参加,谁都不想错过”。
当他赶到阶梯教室,数十名其他部门的同仁都已经正襟危坐了,静静等待着台上老师开讲。为了不搅扰这严肃的氛围,他很快在教室的一隅安静地坐了下来,翻开书本迎接随后好几个小时的课程。
今年以来,这样的场景在“十里酒城”几乎天天可见——新成立的培训中心,正计划对集团数万名员工进行再教育。
“尽管再教育计划已经启动了数年,但现在这样的规模,在五粮液历史上绝对史无前例。”培训中心主任李谦说。
大半年了,李谦的日常工作便是统筹员工报名、准备教室、协调教师和备课备案,琐碎而繁杂。但他心里非常明白,这看似普通的工作安排,却是五粮液眼下机构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承载五粮液未来的建设力量,将为白酒业的创新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马虎不得。”他笑言,自己的肩上,是百年树人的重担。
五万人的课堂
五粮液的企业培训其实早已起步。不过,之前都由基层各部门直接负责,在集团层面的集中度不高。
“我个人体会,以往的培训收效有限。今年成立培训中心后,力度很大。”李谦坦言。
五粮液集团公司共有三级培训制度。除集团层面培训外,还有二级和三级培训,即子公司、车间培训和班组培训。一直以来,班组长对新工人的带动,基本就占了整个培训的最大部分,直到今年启动新的培训计划。
目前,培训内容被分为了三大板块,包括集团层面的重点培训项目,专业性培训和新员工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也从过去单一的“手把手”业务教导扩展到了计算机培训、班组长任职资格培训、营销培训、新提拔的中层领导干部提升培训等方面。专业性培训还包括质量、安全、环保、经营、防火五项内容。
其中,二级培训的内容基本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而定,包括了该部门的车间重点培训、专业性和一般性培训等。
“我们的员工培训已经进入常态化,既有战略构架又有网络支撑。”李谦表示。
而王岩超,则是万千人中的“幸运儿”,他不久后将被选派出去参加培训,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部分领导干部和个别员工能有这样的机遇,能得以更全面、更切实地提升自己。
他告诉笔者,一个五万多人的大型企业,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因而五粮液员工有大量的从业资格认证需求。为此,集团今年在员工培训中加入了对从业资格认证的培训课程。根据不同岗位需求,组织员工分别到具有认证资格的机构进行培训。“比如,电工资格认证、财会资格认证等。”
这个出身、成长都几乎没离开“十里酒城”的30岁年轻人,在成都读完研究生,便因家庭原因回到了家乡宜宾,进入五粮液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恐怕不会再有读书上学的时光了,没成想公司今年居然又给了他这个大好机会。
为了鼓励员工通过自学获得提升,五粮液的员工在外拿到毕业证后,公司将为员工报销一半学费,并让他们每年享受8天的课时假。
除此之外,五粮液还在筹备网络教育课程,和宜宾当地的大专院校签订了战略协议,以培养技能型工人。
“培训是员工的福利。”李谦说,“五万人都要这样轮流上课,绝对是中国难得一见的浩大工程。”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