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晓峰的办公室里,常年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的是“高瞻远瞩”。周晓峰说他喜欢这句话,并且认可这句话代表的人生态度和企业视角。
就是在这种高屋建瓴式的指引下,古贝春在2012年顺利走过了自己的60周年。自1952年由运河旁边几家民间酒作坊组建以来,古贝春集团至今已跨过了61年的风雨。一个甲子以来,一代又一代古贝春人扎根古贝春,使它从弱到强、从小到大。
从只能生产单一的瓜干酒,发展到今天的高、中、低档白酒齐全,浓香、酱香、兼香俱备的产品香型格局;从依靠民间“土把式”创业,发展成为现在拥有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技师工作站等人才培养基地。从几间破旧的厂房,发展成为江北最大的五粮浓香型白酒酿造基地。这就是古贝春走过的60年。
用周晓峰的话来总结,60年来古贝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60年的经验积累,为古贝春带来了一幅清晰的蓝图、务实的规划和壮阔的前景,这成为几代古贝春人发展企业坚持的理念。
六十年只为一杯酒
古贝春集团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武城酒厂。61年前,伴着新中国带来的革故鼎新,山东德州运河东岸的几家民间酒作坊业主,在今天的老城镇相聚,决定“不再零打碎敲,改单干为合伙”。
1958年,已成为“国营武城酒厂”的古贝春,在发展到1975年的15年时间中,由于受经济体制的限制,一直徘徊不前。1975年,创始人张子文书记来到酒厂,他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研制出了“古贝春”、“古贝元”系列白酒,填补了山东省高端白酒的空白,使古贝春公司实现了第一次崛起。
1996年初,面对濒临破产的古贝春公司,时任武城商业大楼经理、年仅31岁的周晓峰毅然走马上任,他的到来拉开了古贝春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也被称为古贝春发展历史中的“二次创业”。
上任伊始,周晓峰以一个企业家的敏锐视角觉察到,要在继承和保护古贝春传统酿造技艺的基础上,将古贝春酒发扬光大。基于此,他认为有必要在品质提升、多元化发展、高端探索、文化提炼、营销创新等方面,带领古贝春企业走向新的明天。而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是,提高白酒的品质。为此,他委任当年古贝春的主要研制者马绍兴的传人董福新以重任。
董福新担任生产管理部的主任,全面负责古贝春酒的酿造与工艺创新,在继承精华的基础上,对古贝春的传统酿造技艺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其中包括:对传统的清蒸清烧浓香生产工艺进行了17个方面的工艺改革;在传统的平板曲工艺上,独创出偏中高温“包包曲”;研发了驯化菌种和野生菌种相结合的人工窖泥工艺;对传统的浓香型三大工艺进行改革,研制出了全国首创的混蒸小跑窖工艺;对传统的酱香型生产工艺进行了小甑、大窖、保暖人造环境的三大工艺革新。
度过最困难的时刻,为了酿造一杯好酒,周晓峰喊出了“借船出海求突破,依托名厂创名牌。牵手五粮液,做中国最好的白酒”的口号。周晓峰开始了近百次上北京求助之路,拜求各位高人引荐和牵线,38次南下四川,找五粮液的负责人。最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997年7月24日,“中国白酒大王”五粮液与古贝春集团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一直到今天,五粮液每天都有技术顾问盯在古贝春生产一线,帮助古贝春酒实现技术升级和换代。
在五粮液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古贝春五粮型酒开始正式产酒。在克服了南北气候、土质差异等因素之后,借助五粮液的技术优势,古贝春成功开发出了五星级古贝春等中高端产品,填补了山东省无浓香型高档白酒的空白,实现了为市场酿造一杯好酒的愿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