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运昌
酒类营销实战专家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
哈佛大学马可教授曾经说过:“在未来5年到10 年内,不善于经营‘平台’的企业、组织甚至个人必将遭遇严峻的发展困境。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由过去的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联盟与联盟、系统与系统、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竞争。大平台在竞争中的优势日益凸现出来。”
这个观点道出了战略联盟、协作系统和成长平台对当今酒类企业发展和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酒类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打造区域酒类产业优势、向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建立战略联盟的路径和方法。他们深知,未来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个企业、单个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对抗。
所以,吉酒产业必须要寻找和挖掘一个新的竞争系统和竞争平台。战略联盟也好,协作系统也罢,终极目的只有一个:这个战略性平台上所有成员的聚合量全都是为了抵抗在越来越不确定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成长风险,以突破成长的瓶颈与上限。
2007年,榆树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确定为“中国北方酒业产业基地”后,随后一年,四川省政府也提出了“打造白酒金三角”的战略构想,其目标是通过具有较强知名度和竞争力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凝结到区域品牌建设上。
笔者以为,“中国北方酒业基地”这一大平台的成长模式,其建立的基础是,通过构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来和谐整合酒业生态链当中的不同产业环节。通过大平台的能量和价值把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价值成长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最终凝结为吉酒基地品牌、产区品牌的建设上来。
但需要我们注意到的是,2012年以来,经济增长放缓、市场环境越来越不确定,政策导向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酒类行业深刻感受到了多方面的竞争压力。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这些因素的左右下,白酒走向了产业发展的历史节点,结束了白酒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在这种背景情况下,行业进入了结构性增长阶段,也是白酒产业战略进行调整、升级、创新、变革的关键阶段。以高端白酒增长模式为主的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腰部产品的销量增长呈现出倍增态势。
作为吉酒产业,尽管目前处于规模效益递增的市场态势下,但增长的规模和空间可以更加放大。笔者分析认为,榆树市各酒企领导者必须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尊重消费的力量以及白酒的价值属性,按照“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来探讨中国北方酒业基地的角色地位和价值力量所在,改造、创新甚至是颠覆旧有的商业模式,抓住利于区域品牌发展的机遇,探寻中国北方酒业基地和各企业自身的正确发展路径,通过更加创新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把“好粮、好水和好的酿造工艺、特色的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的价值释放到最大化,只有这样,吉酒产业才能够把握住环境的变迁,完成吉酒产业格局的重建。
另外,作为支撑吉酒产业成长的战略性平台,中国北方酒业基地的品牌价值成长空间和潜在的影响力量也非常可观。这其中隐藏着一个重大突破:打破了传统的单向价值模式,也就是上下游不同企业的购销模式,构建起一个以“中国北方酒业基地”为基础支撑的平台商业模式。
此种模式的核心关键在于,能够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创造价值,终极目标是使“中国北方酒业基地”这一平台战略形成整体价值体系,不管是政府、还是榆树钱、吉久王,甚至是与之相关的第二、三产业,各方都能在其中创造各自的价值,寻找到各自的利益点,并且通过各成员价值收益的不断扩大,逐步放大了“中国北方酒业基地”的整体价值影响,各方成员所收到的利益也就更多。
笔者坚定地认为,打造“中国北方酒业基地”这个平台战略,创造的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也一定是形成循环经济大产业链的最佳模式。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