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市营销 > 白酒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细分白酒市场
·白酒产业断代危机悄然而至
·2016年白酒涨价潮面临的困境
·名优白酒2015业绩不俗,引领白酒
·白酒名企各显神通拼市场
推荐文章
·中国白酒产业触底反弹企业掀起新
·深度好文|修正与前行,2016白酒
·白酒的精细化解析
·“十一”河南白酒市场为何旺而不
·联想用互联网思维做白酒
最热文章
·酒水市场调研方法及技巧解密
·什么主导白酒的下个10年?(四)
·白酒市场分析
·深度借鉴“川酒营销经验”
·二三线品牌小酒如何运作区域市场
·三中全会明确八项规定解读其对白
·区域名酒的崛起和未来
·保卫中国白酒
·习酒为什么能崛起
·2013,中国白酒拐向何方?
旗帜广告位
把中国白酒从政治漩涡中捞出来
2013-04-26 21:44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过去十年间,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可谓轰轰烈烈!但抽丝剥茧却发现,中国白酒黄金十年恰好是产业高度政治化十年,中国白酒既然受惠于政治带来的商业红利,也必将承受去政治化带来的阵痛,白酒只有实现某种程度上去政治化才能够回归真实消费品属性,才能够实现按照消费品客观规律打造核心竞争力轨道上来。

  首先是战略制定上政治导向过于明显。从中国一线名酒以及二线名酒企业发展战略看,政府与政治导向影子均十分严重,这种政府导向一定意义上与政治人物对产业关注度高度关联,白酒企业在战略制定上蒙上了浓重政治影子。近10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中国白酒很显然进入了产能规模与营收规模的大跃进,动辄百亿乃至于千亿发展战略是否脱离了行业本身发展规律?这一点值得整个白酒行业反思!从消费品属性看,白酒行业不可能维持如此多企业进入到百亿千亿阵营,白酒产业集中也必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实现产业整合。

  其次是品牌塑造上高度政治化。白酒品牌塑造在文化照耀下完全“政治化”与“皇权化”,品牌文化从挖掘历史走向政治迎合。品牌定位上,白酒品牌普遍走向上政商务品牌定位,导致品牌起点上政治化;品牌诉求上,白酒品牌追求宏大诉事与家国情怀,缺少应有的人性化、消费者立场,使得白酒品牌异化成为典型的政治消费品;品牌传播上,追求央视平台与地方党报类媒体这一点凸显了白酒的政治属性。央视媒体某种意义上成为政府象征,而白酒集体性追逐央视,说明了白酒在品牌传播上陷入了集体性迷失;而地方党报、党刊投放则更加集中体现了白酒品牌鲜明政治迎合;品牌公关上,高度政治化与附庸化,以定向爆破方式进入到党政系统进行赞助,使得公关活动失去了品牌塑造功能而异化成直接销售的工具。

  第三,营销From EMKT.com.cn手段高度政治化。近年来,白酒所创造几乎所有营销手段都是以满足政府、政治以及政策为目标导向。非主流经销商开发,以是否有政府资源为唯一衡量指标;品鉴顾问选聘,以聘请退休实权派官员,或人大、政协在职官员为首选目标;团购渠道操作,以政府关联人物利益输送与价值满足为导向,开创了贿赂营销恶劣先例;价格策略制定,同样以价格不敏感政府消费为导向,创造了白酒价格繁荣假象;产品研发,同样以奢靡之风满足政府、政治人物以及财政支付需要,使得白酒成为社会不良价值观助推器。

  由于白酒企业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地方财政支柱获得了来自地方政府政策性支持,这本无可厚非!但政府政策性支持很显然被很多白酒企业误读为国家战略上支持,而实际情况是从1996年以来历届中央政府对于白酒产业政策均表现为温和支持与严格限制。从1988年至2012年国家出台了8次比较大的关于白酒产业政策,严格意义上将只有2次属于温和支持,其余6次均是处于限制白酒产业发展,因此,白酒企业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比较残酷现实,白酒产业必须实现产业集中,白酒产业必须在消费品属性范围内实现产业振兴,企图绑架政治,腐蚀政府,曲解政策只能带来严重打击。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2013,中国白酒拐向何方?
下一篇:泛全国化白酒品牌如何实现战略招商
泸州老窖头曲“过节的味道”节日营销:重归人文情怀之
泸州老窖头曲“过节
白酒业现转机部分名酒企复苏
白酒业现转机部分名
田卓鹏:2016年酒业将呈9大趋势
田卓鹏:2016年酒业
光瓶酒大战,你将如何脱颖而出?
光瓶酒大战,你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