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魂探秘之与汾酒亲密接触的33天》系列报道四
听说山西有 种特别的面食叫“红面擦尖”,很好吃,我今天决定在汾酒厂边的八槐街上找找,看有没有口福。于是,我在八槐街上挑了家显眼的面馆,问老板有没有“红面擦尖”,老板热情地说:“当然有了!”不一会儿,热腾腾的“红面擦尖”就端了上来。这面吃起来果然好,有白面的可口,也有高粱面独特的香味,真是一道极美妙的面食。
店老板见我吃得开心,就跟我闲聊起来。经他介绍,我才知道“红面擦尖”也叫 “红面擦蝌蚪”。红面,就是高粱面,因为是粗粮,有股涩味,不会做的话很难吃。为什么“擦尖”这么好吃呢?店老板说,其特别之处,首先就在这“擦”字上。与做其它面食不同,做“红面擦尖”,就是拿红面加了水和成面团后,放在当地特制的一种擦床上,像擦土豆丝一样,将面擦入锅内沸水中。擦尖煮熟之后,捞出来,还要加上特别的调料精心调制,美味的“红面擦尖”才算做成了!
聊多了,我了解到原来这店老板以前也在汾酒厂做过酒工,懂得不少酿酒知识。听他说,虽然高粱面是粗粮,但做起酒来可好了。现在红高粱被称为中国“白酒原料之王”呢,中国的高端白酒也大都以高粱为主要原料,比如茅台、泸州老窖、西凤等都是以高粱为主原料。高粱那难吃的涩味,反而成了酿酒原料的独特优势。那涩味,用科学术语来说是单宁,适量的单宁对酒醅发酵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以提高出酒率。另外,单宁产生的丁香酸和丁香醛等香味物质,又能增加白酒的芳香风味,所以以高粱为原料蒸出来的酒,口感丰满,特别芳醇。现在汾酒厂所用的红高粱,被称为“一把抓”,这种高粱产于这里的晋中平原。“一把抓”高粱颗料饱满,大小均匀,壳少、含淀粉多,经过润蒸处理后,熟而不粘,内无生心,是非常优质的酿酒原料。
说到起兴时,店老板还跟我讲起汾酒厂里流传的一段轶事:上世纪60年代初,山西省有位领导到汾酒厂视察,途中问随行的人员,这酒厂背后是什么山啊?随行人员说,是子夏山,属于吕梁山脉。领导笑了说:这地方该出好酒啊!吕字两个口,一个喝酒,一个吃米。再看这个梁字,比高粱的粱少了两点,这其中有一点被酿成酒喝了,另一点被当成米吃了,所以最后只剩下个光秃秃的疙梁梁! 大家听了都大笑起来,这故事就在汾酒厂流传了下来。
回到宾馆,我想,汾酒人能把难吃的高粱做成美食,体现了汾酒人与高粱的独特感情,也许是因为没有高粱,就产不出好汾酒,没有汾酒,就没有汾酒人世代富裕的生活吧。正是独特的红高粱造就了汾酒品质,也是红高粱酿造了“中国酒魂”啊!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