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12年这一发展节点上,或许可以好好总结过去、思考未来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法律规范标准的出台也推动着传统白酒业一步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我们衷心希望,白酒业能借助媒体的力量,将勾兑工艺等被大众误解的方方面面准确地传递给大众消费者,以正视听,为行业正名。
——《每日经济新闻》 郭梦仪
2012年,“塑化剂”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部分媒体因报道不实而引起大众的恐慌。期待有关科研机构、专家学者能以科学、严谨、真实的量化指标明确界定多少数量的相关物质会对人体机能造成伤害;希望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尽快组织制定出相关标准和检测方法;希望广大白酒经销企业和消费者理性、客观地看待此次事件。
——《中国食品报》 章玉
回顾2012年,白酒行业出现了不少负面事件,加上多重因素的影响,白酒行业面临“大考”。
细想在白酒行业负面事件的背后,一些媒体在报道事件时,往往会出现与酒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而使得报道并没有完全将事实呈现给广大的消费者。从维护白酒行业的大局出发,期待传统白酒企业能在今后的发展中积极坦诚地同媒体沟通,保持信息对称,还大众以真相,让大众真正地去认识白酒,了解白酒厂商。
——《证券市场周刊》 罗丽娟
当被问及“对2012年印象最深的行业事件是什么”时,我的答案是:“白酒经销商的困境”。
因此,在新一年里,地方政府应降低对酒企业绩预期,白酒企业应理性看待市场,更应注重对经销商的帮助和扶持。同时,建议白酒企业主动适应新的媒体环境,面对重大事件能及时给予媒体官方回应,保证报道的准确性。
——《第一财经日报》 林向
中国白酒业2012年的几个点值得注意:杜康借助快消品的理念运作白酒品牌尝到“甜头”;酒鬼酒因“塑化剂”事件成为资本做空白酒业的抓手;联想控股拉开资本整合二线白酒品牌的大幕。其中,既有传统白酒业的营销创新之举,又有白酒业遭遇资本势力的“做空”之危,还有白酒业的整合大势。
面对新一年的发展,期望白酒业在品质、创新、传承方面做足文章。特别是媒体不要给那些损害行业发展的伪专家们提供发声的空间,给予白酒民族品牌更多的正能量。 ——《经济参考报》 刘涛
2012年中国白酒业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从年初的一片“涨价声”到后来各种引发“舆论战”事件的频现,白酒业上演了现实版的“地震图”。
正是大众对传统白酒业仍有诸多的不了解,加上危机事件发生后酒企未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酒企未能充分评估媒体报道的影响度,进而出现了某些时候不被大众认可的情况。为了行业的未来发展,也为了企业自身的考量,希望传统白酒企业可以更“开放”。
——《经济观察报》 李丽
2012年对于白酒行业来说,虽然不是世界末日,但也可以用危机重重来形容。在众多行业迷雾下,扩产似乎显得合情合理,与危情之下的修炼内功有关。然而,在缺乏系统的区域产业规划、严谨的产能和市场容量调研情况下,“大跃进”式的白酒扩产步伐太过激进,甚至如白蚁般狂啃着行业的命脉——供需关系。在产能扩张远超需求增长的状态下,必将颠倒供需关系,产能过剩的隐忧也将随之凸显——不理智的扩产,才是行业的痛中之痛。
——《新食品》 黄学辉
中国酒业在2012年走得要比之前辛苦些。细细考量后发现,这其中存在酒企和媒体沟通不对称的情况,特别是企业在事件之后的危机公关中没有充分地同媒体进行沟通和交流。
希望今后酒企能及时同媒体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媒体及时了解企业的动态,也让公众通过媒体加深对酒企的深入了解。
——人民网食品频道 孙杰
茅台作为我国传统白酒的一个代表,一直以来因产量的稀缺性而受到各界追捧。
近年来,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市场上10瓶茅台里9瓶是假的。事实上,茅台酒产值在200亿元左右,如果还有90%的假酒,那么茅台酒总产值应该高达2000亿元,而白酒工业总产值才3000多亿元,完全没有这种可能。因此,这个说法是不负责任的推测。
——新华网食品频道 潘晓亮
2012年,白酒行业频发各种“门”,尤其是下半年“塑化剂风波”的袭击,让整个白酒市场经历了一场颤栗,也让“资本做空”的疑云密布。在过去的一年里,茅台、五粮液、洋河、酒鬼酒、雪花啤酒等酒类企业新闻多次出现在我的报道中。我想如果白酒企业能够做到“重发展、促质量”这六个字,将会焕发出新的力量,也将让做空的幕后黑手无缝可钻。我在采访中也时常感觉不少白酒透明度不高,影响了报道的效果。新的一年里,希望我们多互动,共同促进白酒行业的发展。
——网易财经 刘利平
“塑化剂”事件给整个中国白酒行业带来了一场出其不意的“风暴”,并引发了白酒股市的动荡。危机的背后往往意味着突破的方向,也揭示出了传统白酒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酒企与媒体的信息不对称。因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报道与事实可能存在偏 差。作为财经媒体记者,我们希望酒企能对媒体“敞开心扉”,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对任何一个酒企产生误解,造成伤害。
——《新金融观察报》 淮纯菊
面对2012年酒业发生的一系列危机事件,企业在努力做好危机公关,将风险降到最低的同时,不少企业也在尝试进行变革,如酒业巨头五粮液就在进行营销变革,强化对渠道的掌控;泸州老窖推出三项措施促进销量增长等等。
未来,白酒行业仍需要加大改革力度,与时俱进,提高创新水平,藉此打好变革翻身仗。
——《北京商报》 金晓妍
对于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白酒行业人有太多的话想说。其中讨论比较多的就是白酒业的公关问题。
同外资企业相比,中国的传统白酒企业在采取危机公关时,存在一定差距。在中国白酒走向国际化的今天,白酒业的危机公关也需要同步国际化,以更为坦诚开放的姿态进行公关,树立传统白酒的现代新形象,增强公关能力和公关水平。
——《华夏时报》 王先知
2012年,整个酒行业经历了“散酒门”、“勾兑门”、“巨亏门”、“召回门”以及塑化剂事件和紧随其后的“偷税门”等等之后,是不是应该有所变化了呢?
我认为,是时候让人们重新认识白酒了。
因此,今后整个行业内企业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传递个体企业品牌形象的同时积极向消费者宣传正确的饮酒方式,引导消费者正确看待白酒和饮用白酒,包括理性饮酒、健康饮酒、适量饮酒等。
——《华夏酒报》 魏琳
2012年的中国酒业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空袭”,其危害性和破坏力也逐渐增大,与此对应的,则是国内酒类市场“寒冬”的来临。
逆境来临,才是检验一个企业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佳时刻。
在酒行业大工业时代下,我们遗漏了什么?此起彼伏的“空袭”事件,又给我们提示了什么?已经走过百亿的行业领袖们又该如何引领这个行业建立自身的保护体系,并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呢?
是时候建立全行业防御体系了。
——《华夏酒报》 尹贵超
一个行业的发展不太可能始终飘红,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出现波折起伏,这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从业人士能否保持冷静、客观的头脑,以及对市场规律、对经营事业,乃至对消费者的虔诚敬畏之心。
2012令我感受颇深的便是这一点:行业发展节奏的调整,使过去弥漫的那种喧嚣浮躁心态沉淀了不少,更多人愿意停下匆匆的脚步,为明天做一些思考和梳理。这样想来,我们这个行业在过去一年还算颇有收获。
——《华夏酒报》 石磊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