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入刑和“三公”公开能否压制白酒消费?
白酒消费的热度不减多少令人感到有些意外。因为在今年,我国相继实施了醉驾入刑和公开“三公”经费两项政策,而这被认为是压制白酒消费的两道枷锁。
“对醉驾进行处罚,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今年只不过处罚力度加大了。”舒国华指出,现在很多喝名酒的人出去都带司机,而喝低端酒的人不开车。某种意义上,醉驾入刑反而使很多消费者敢于在酒桌上放开喝,这也在部分程度上抵消了其对白酒消费的影响程度。
至于公开“三公”经费,的确可以对利用公款进行吃喝的现象起到约束作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公开制度缺少强制性和规范性,其对白酒消费难有大的影响。”中原证券分析师刘冉指出。
舒国华认为,真正决定白酒消费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经济大环境。目前我国的GDP增速仍在9%以上,大量的社交活动意味着白酒消费仍不可少。二是人口结构。传统意义上35岁到60岁之间的人群是白酒消费的主力军,但在目前社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很多年轻人也喝白酒,这一年龄段的下限未来可扩展至25岁。
大市不好机构借“酒”消愁
白酒消费的稳定增长也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今年股市行情不好,很多昔日的明星板块走势惨淡,但白酒股却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跌性。以贵州茅台为例,从年初至今其股价涨幅近20%,而同期上证综指下挫近10%。在沪深两市十大高价股中,白酒公司占据四席(贵州茅台、洋河股份、古井贡酒和山西汾酒),足见其人气之高。
白酒股这样的表现,也让机构投资者找到了避风港。统计显示,持有茅台的基金数量已从一季度末的67只增加到二季度末的126只,而五粮液、泸州老窖也位居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之列。
新华网上海8月31日电(记者何欣荣)8月31日,五粮液正式宣布,从9月10日起对酒产品出厂价上调20%—30%。随着中秋、国庆的临近,高端白酒市场再度热闹起来。记者日前在上海的部分名烟名酒店和超市看到,53度飞天茅台的零售价已经到了每瓶1680元,而去年此时不过1000元出头。
名酒的涨价不算稀罕事,但在今年我国相继实施醉驾入刑和公开“三公”经费的情况下,白酒消费热度依然不减,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