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白酒成为一种投资品
酒杯里弥漫着金融味,引人关注又给人无限遐思。白酒试水金融,将会让“百花齐放”的酒企散发出什么样的芳香?类似于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的酒类交易平台,是否会让“白酒金融style”风靡酒业?白酒金融化是否会成为一股在市场中暗涌的资本激流?
白酒金融化下的机会
对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于白酒生产企业来说,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这样的平台,为可交易酒品创造提前销售的环境,并协助企业在省掉进场费、堆头费、促销费和雇佣营销人员等费用投入的前提下,短时间内获得几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销售额,实现高端产品销售破局;与此同时,投资人根据要求陆续实现酒品提货,提前销售形成的品牌影响力对线下渠道产品销售会持续发挥价值。
白酒金融化下暗流涌动
国内白酒类金融化还无法与国外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葡萄酒投资相比,“国外葡萄酒投资主要针对五大酒庄,其稀缺性、流通性都比较充足,已经形成稳定的收藏投资回报率、成熟的市场环境和文化氛围,而国内刚刚起步的白酒投资市场还比较混乱,再加上热钱的炒作,投资收益很难保证。”一名业内人士表示。
这还不是主要障碍。“国内炒家的期酒交易更多只是一种委托代购,期酒仍是一个概念。”在广东酒类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资深酒类专家李唐看来,国际市场的期酒交易很成熟,是一种允许买空卖空的商业模式和交易模式。即在没见到成品酒之前,权益也可以反复交易,而这种反复交易会让炒家在还没有见到成品酒之前已经大赚了一笔。
“纸白酒”的契约精神
据悉,华创证券的员工就在向各自的客户推广贵州白酒交易所推出的白酒线上交易。贵州白酒交易所发行部经理陈涛就坦言:“酒交所不仅是新兴的投资平台,而且也是让利于普通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大团购平台。”
现在看来,酒交所模式有些类似于大宗商品交易模式,也就是交易平台从酒厂一次性买进大量酒,免进场费、开瓶费,要求酒厂打折,再吸引投资人购买的原始模式。
“现在绝大多数酒交所模式都类似‘大团购’。”北京产权交易所旗下高端商品交易平台金马甲副总裁陈慧明认为。
也有观点认为,虽然有一些投资者在线上购买白酒,但这些人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团购客户,“所以不要把一个貌似团购的模式披上‘金融化’的外衣,现状是消费者中自购的少,行业内自我参与的多。”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