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品种类别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酒闻:五粮液坚持挺价 继续直分
·五粮液发力系列酒 实现市场新增
·酒闻:2015,五粮液开局之年
·华夏酒报:古井贡 逆势涨价的战
·华夏酒报:双沟酒业工业旅游新招
推荐文章
·华夏酒报:洋河415.85亿元居酒水
·酒闻:五粮液创新发展 开启微博
·抓名优缓扩能,宜宾白酒产业破题
·酒闻:五粮液上榜2014中国工业行
·青青稞酒顺利通过“青稞酒特征风
最热文章
· “小米功夫”宣告文王转型
· 酒祖杜康·名仕封坛大典将耀世
· 泸州老窖传世窖池“引爆”市场
· “朝朝向上”开创保健酒新品类
· 泸州老窖特曲老酒破局川南市场
· 云中酒业发力成都糖酒会
· 泸州老窖如何实现“王者归来”
· 洋河老字号强力进军“中端”酒
· 五粮液筹建财务公司
· 中粮白酒上路
旗帜广告位
《四大名酒荣耀60》采访手记之二名酒扛起行业启迪大旗
2012-10-19 12:33 作者:责任主编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点击:


 

  从6月到9月,近100天的时间里,《华夏酒报》“四大名酒荣耀60”大型采访团一直奔走在探寻、触摸、感受、品味名酒的道路上。在采访的路上,记者也一直在思考这一趟几万里路程的意义是什么,“名酒”的厚重价值究竟何在?

     60年前,是我国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的最后一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即将步入正规化管理,历史选择了1952年来成就“四大名酒”之名。那一年,中国酒类行业迎来了在其发展史上最宏大、最重要、最具里程碑意义的评比——“第一届全国评酒会”,汾酒、茅台、泸州老窖、西凤等品牌随之载入史册。

     中国白酒的“名酒时代”从此开启。

     从1952年的“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到1989年的“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一共评出了33个国家级名酒。其中,白酒占比最高,达到17个。

     在中国的白酒历史上,“四大名酒”的殊荣厚重且宝贵,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和着时代前行的步伐,迎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名酒企业不为“名”所累,不仅在业绩表现上节节攀升、自我突破,而且勇于担当行业责任,引领和带动酒类企业在技术创优、品牌创新、管理创先上下足功夫,成就了名酒之“名”。

     抛开业绩表象,名酒承担的行业启迪、荣耀共享的精神价值,更值得纪念。

珍贵的历史

     6月24日,“四大名酒荣耀60”大型采访团到达汾酒集团。第二天上午,采访团记者在汾酒的酒都宾馆见到了80高龄的齐印增老人,齐老退休前曾担任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前任副董事长。提起那段名酒评选的历史,老人的眼中始终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据著名酿酒专家王秋芳介绍,早在解放区时期,人民政府对酒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就非常重视,实行严谨的专卖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对酒类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在礼宾、待客等很多场合都要用到酒,酒类产品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基于这种情况,在当时的中国专卖事业总公司召开的全国专卖工作会议上,着重了解讨论了酒类行业产销情况及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今后的酒业发展方针,并决定由各地选送酒类产品进行统一检测,“第一届全国评酒会”由此拉开帷幕。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召开时,齐印增正在山西太原酒业专卖处改制厂(后于1954年12月与杏花村汾酒厂合并)工作,当时改制厂的主要业务是负责杏花村汾酒厂产品的灌装、包装与销售。

     齐印增回忆,“第一届全国评酒会”的举办给酒业带来了诸多殊荣,可当时举办的条件异常简陋。灌装的时候要先把酒从酒篓倒进缸里,再把一个油桶截成两半,用一块白布把油桶的嘴子和胶皮管连在一起,做成个漏斗,之后从缸里舀出来的酒通过这个“漏斗”往瓶子里装。“洗瓶子都在院子里,没有专门的房子。没有热水,就拿几块砖垫起个油桶烧水。”

     当时,对全国评酒会的举办,周恩来总理亲自做了批准,并嘱咐一定要认真组织、严格把关、评出好酒。所以,尽管山西太原酒业专卖处改制厂的条件简陋,在管理上要求却十分严格。“酒从杏花村送来以后,都要验度过秤。度数必须够65度,不够的话就会被扣下来了。”齐印增表示。

     最终,经过严格的筛选,汾酒、茅台、泸州老窖和西凤脱颖而出,荣膺第一届全国评酒会的“四大名酒”称号。王秋芳认为,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分析,全国评酒会促进了中国酒业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并对市场消费的理性趋势起到了引导作用。

     如今,当年的评选也成为“四大名酒”每个企业十分珍视的历史。

坚守的价值

     在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上,香型还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但评出的“四大名酒”当之无愧地成为“清香、浓香、酱香、凤香”四大白酒香型的代表。

     60年来,市场运行瞬息万变,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名酒企业对其独特优势的坚守,始终未曾变过。以西凤为例,独特的“凤香”是它最大的特点,但是,由于“凤香”是一个小香型,面对着后来“全国上下一片浓”的市场热情,西凤仍然坚守着“凤香”的独特性,凭一己之力承托着整个“凤香型”白酒发展的大业,让凤香的传承显得十分不易。

     在第一届、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西凤都蝉联名酒称号。然而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凤凰落地”让西凤人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回忆起当初刚到西凤酒厂时的场景,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级酿酒师陈金胜感慨地对《华夏酒报》记者说:“有几代西凤酿酒人在此努力奋斗,不论哪个时代的西凤人,都有传承和发扬西凤的职责。如果因为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的落选,我们就自暴自弃,不继续研究了,那是不对的。我们的衣食住行,甚至生存都要靠西凤酒厂。西凤这个品牌不仅仅是西凤人的品牌,更是陕西省的一个品牌,也是中国白酒的一个重要分支。”

     这番朴实的话也正是60年来每个名酒企业员工的心声。大家的衣食住行靠的是酒厂,而“名酒”的品牌荣誉也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一些人,它属于所有为之奋斗过的先辈和正在奋斗着的和即将为之奋斗的人们。如果因为任何个体、团队利益的原因,让一个品牌断送,那必将成为企业的罪人、酒业的罪人。

     由此看来,中国白酒行业的企业家尤其是名酒的企业家,不仅应该具有站在世界经济大形势中去看中国酒业的大视角,更要具备历史责任感和传承之心,推动企业坚持传统、自我更新,不断前行。

     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后的十多年时间,是西凤发展史中很艰苦 的十年,老中青三代人都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贾智勇向“四大名酒荣耀60”大型采访团介绍,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企业对西凤酒才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西凤酒和清香型白酒是完全不同的。于是,1994年,轻工部组织召开了一个全国鉴定会,认为西凤酒的工艺确实跟汾酒不一样,应该另立香型,当时按照地名来进行命名分类,就叫“凤香型”。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酒水行业连锁加盟浪潮已到来
下一篇:市场频现高价黄酒 一瓶竟卖到1.666万元
 中国酒业大数据密“云”
中国酒业大数据密
青
水井坊换帅瞄准中低端白酒市场 柯明思时代结束字号
水井坊换帅瞄准中低
北宗黄酒荣获第31届巴拿马世博会金奖
北宗黄酒荣获第31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