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酒业有限公司企划中心总经理 晋育锋
白酒行业的这一轮增长,从2005年起步,2010年以897万千升的产量超越了1996年802万千升的第一个历史高峰,2011年增长势头不减,实现了36%的高增幅。在与很多行业媒体交流时,大家都会谈及这样一个话题:这一轮的增长究竟什么时候结束?
我曾总结过白酒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周期律。1988年至今,白酒行业经历了三个周期:1988年—1996年的八年增长,1997年—2004年的八年下降,2005年至今已经七年,八年周期律能否再现?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消费升级,我无法妄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增长周期何时结束,有必要提醒企业的是:白酒行业未来最大的隐患在于企业对消费者的集体漠视。
表现之一,企业对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研究的忽略。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将下降和增长归结于大环境的宽松和企业小环境的努力,但有没有想过:企业究竟做了多少消费者定性与定量研究?消费者对白酒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品牌认知等等,我们又了解多少?
可能很多企业会说,我们做过市场调查,分析过消费者购买行为。但这都是基于在推广中高端产品时,企业对政商务团购渠道消费的一种粗浅了解和想当然的分析。而基于大量的自饮、聚饮场合及其消费者,我们又了解多少?
表现之二,企业对年轻一代消费者与白酒渐行渐远的漠视。
伴随网络成长的年轻一代消费者——我曾给这个群体下过一个定义叫“新消费阶级”,其对酒文化、白酒品牌以及白酒消费的认知越来越模糊,与传统的白酒越来越远。这样下去,当“新消费阶级”能够主导政商务消费决策时,白酒还有多大的消费可能?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酒文化)之所以能够历经几千年无断代传承发展至今,就是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都能与当时最主流的价值观融合后得以传承和发展,这就是文化的与时俱进。那么,酒文化应如何传承呢?除了学习、教育引导外,口传心授的行为引导也不容忽视。现在不了解白酒不要紧,但在大量的政商务往来场合,新消费阶级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其领导消费选择的影响。当他们能独当一面时,仍然会沿袭这一惯性,并融入消费规则。
但是,这永远只是无奈状态下的自我安慰。新消费阶级在这一过程中,对白酒的选择是被动的,不是他们内心真正想要的。未来,这种被动消费的状态必须改变。
因此,当我静下来思考白酒未来发展时,常常会为这种可能的趋势不寒而栗。我只能在企业内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尝试,如在产品口感调试上,从专业品评到消费者口感盲品、盲测为主导的转变;基于新消费阶级的消费需求而针对夜场渠道推出的专有品牌;以及针对高端产品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深度调研和为降低消费者采购总成本的包装规格的调整等等。
但这些都是一个企业自己的尝试,希望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加入到对消费者研究的队伍中。我相信一句话:谁是新消费阶级的拥有者,谁才是白酒行业未来真正的王者。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