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呢?在古代,青铜酒器只可在短时间内直接盛装酒液,因为酒与青铜在一定时间内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毒素。
这自然会叫人想起显赫600余年的商王朝被周武王所灭的一些故事来。关于商代灭亡的原因,许多典籍都归之于饮酒。说一个王朝因酒而灭自然会引起些怀疑。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曾用现代科技手段对30件商代青铜酒器进行了化验,发现了真正的“隐形杀手”,即商代贵族使用的青铜酒器成分中含有铅,其平均比例是铜占77.2%,锡占12.5%,铅占7.2%。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合金中的铅较易被酒溶化,而如果溶液中铅的含量达到百万分之七至二十,并且经常被人饮用,即可引起慢性中毒。因此有人认为,商王朝的灭亡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原因外,贵族阶层长期使用含铅的酒器饮酒导致慢性中毒,从而丧失战斗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说到这读者诸君会问:去年国博典藏的国酒茅台十大青铜酒器,是否也是那种只能看不能用的文物仿制品呢?回答是否定的。
据当时媒体的报道,为了让青铜酒器得以在失传千年之后重新进入寻常百姓家,贵州茅台集团经过3年的科研攻关,取得了茅台青铜酒器重大创新成果———成功在酒器内铸紫砂瓷胆,其核心技术是创造性地将茅台瓷瓶功能与青铜国器造型一次性烧铸合成,解决了无毒内胆问题,使之成为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品赏、收藏和馈赠价值的传世酒品。这项拥有12项发明专利的技术,成功避免了酒与青铜的直接接触,规避了“技术风险和卫生风险”,从而大大提高了茅台酒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无怪乎那日国家博物馆接受国酒“茅台”十大青铜酒器捐赠仪式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王文哲会长一口气肯定了茅台此举有三大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和市场创新。在这三大创新中自主创新的科研攻关是立了头功的。没有这12项专利技术,没有关键技术的突破,青铜酒器只能永远被置于高阁供人观赏,“国酒”与“国器”文化的成功组合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