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如果谁敢说葡萄酒缺少文化,那肯定是白酒饮多了。对于葡萄酒,不是文化少了,而是泛了,没有个性的文化,等于没有文化。本土葡萄酒文化缺乏深度挖掘,没有个性,没有融入人们的生活,一直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因为葡萄酒文化日益泛化,原来那些追求异国情调和优雅生活品位的人也渐渐脱轨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万宝路原来也是倡导女性文化的,可是自从定位为牛仔后,男人喜欢,女人也喜欢。因为这个定位赋予了万宝路以粗犷豪放的野蛮个性,而有个性的产品和品牌才是有魅力的,试问,国内的哪个葡萄酒品牌有鲜明的个性了?可口可乐的“药水”真的好喝吗?麦当劳的“汉堡、鸡块”真的妙不可言吗?实际上大家买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张扬。
葡萄酒卖的首先是个性,是与众不同,这才是真正能促动葡萄酒增量的关键要素。我无需证明自己的正确,只需要发现今天葡萄酒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了。到市场上逛逛,就可以看到,葡萄酒几乎都是一个大大的玻璃瓶子,上面直直长着一根天鹅颈,瓶贴基本上都是毫无个性的,终端形象就几乎没有了,一眼望过去,分不清谁是谁,找不到一点让人动心的感觉。一句话惊醒梦中人,葡萄酒没有终端!
很多不饮葡萄酒的人,还有一个托辞就是不习惯、不适应!啤酒也是舶来品,在国内发展初期,也没有多少人觉得好喝,但是慢慢人们习惯了那种独特的口感。我想对于纯正的葡萄酒,国人更难以习惯,非但不甜,还涩得满嘴发麻,但是为什么在国外却能畅销不衰呢?中国人还不习惯,需要有一定饮用频次的不断适应过程,而国内许多人只是偶尔尝试一下,而且间隔时间很长,习惯何以养成,口感如何适应?
口香糖同样是舶来品,在初期也没有多少来消费,也没有什么市场,但是其通过向人们大量免费赠送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忠诚消费者,许多人并不是为了香口才去嚼的,更多的是图个好玩,满足口欲,就像吸烟的人对烟雾和尼古丁并不感兴趣,图的就是一种休闲的状态。
因为葡萄酒一直没有真正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人只是为了附庸风雅,偶尔尝试一下,没有形成一批发烧友;市场不温不火,增量有限,也就无法培养出一批稳定的忠诚客户。可见,葡萄酒不突破量的制约,所谓的品牌运营将如无本之木一般,没有根底!
如何实现快速销售是解决葡萄酒行业困境的根本。第一关应该是培养人们的饮用习惯,不要指望大众都来适应你,首先应该培养一批发烧友,由这部分重度消费者来引领大众市场。可口可乐、麦当劳等籍以赢利的,也是一群重度消费者,而不是单靠偶尔为之者。
习惯存在一定的惯性,但习惯是会慢慢改变的。这就需要葡萄酒厂家有相当的耐心和执著,梦想靠广告轰炸强行启动市场,最后只能还是梦想;唯有象水一样柔韧,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才会达至“水滴石穿、不战而胜”的至高境界。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