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笔者并没有一杆子打遍所有厂商的意思,只是作为一名红酒爱好者,对普通消费者的一种不平。在替“古人担忧”,中国的葡萄酒要走向何处?
据说,现在向中国消费者普及酒文化和知识最积极的是那些洋酒营销商;据说,有某品牌用大众对白酒“陈酿”的认知,在浙江创造了葡萄酒销售的奇迹!
笔者也走访和了解过一些信誉较好的酒厂,有山东的,有河北的,有西北的,观其产量虽然不能与长城、张裕等相提并论,但依然有自己的天地、有自己的品牌文化和风格;谈起酒时,厂商无奈总伴左右,问其所用酒汁自何方时,大多含糊应对。也有实在者在分析成本后坦言:虽然打者各种旗号,但在生存法则和酒质的对决中,包括他在内的许多酒厂中较负责的是用性价比较高的“智利”酒汁;有些大厂也进口法国、澳洲品质好的酒汁生产高档酒庄酒,但少的可怜;再有者,普遍收购和进口劣质酒汁加以勾兑就上市,愚弄国人。所以有行内人士说所谓的“中国红”,也许是姓“中”、姓“洋”,尚或是“混血儿”也为可知。有时,作为一名普通的红酒饮者,却只能在月夜阑珊处,向昏黑的前方叹默、祈祷。不知何时,才能给本国消费者酿造出名副其实的中国红酒。
当然,也确实有用自己基地葡萄酿造的高品质葡萄酒的酒厂,只是大家都混在其中,到底有多少是自己的就不得而知了。有一点到是可以确认,国内高档酒要比国外同品质的酒在价格上要贵出很多,唯一的区别也就是在包装上确实要豪华;但依国人整体消费能力而言,能喝的起此“高档”酒的毕竟是少数。大众能经常消费的起的国酒,不知道有多少是被忽悠的国产“好酒”、产区酒、橡木桶陈酿酒和所谓的酒庄酒。只单从我们国内“酒庄”在土建完成时,就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十年以前年份酒的产酒之速度就可见一斑了。
又如年份酒,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公认的年份列表出台,所谓年份,假使为真也应该是参照法国等外国年份表来作依据。照此推断,我国某年份之葡萄生长优劣要看外国天气加以定夺吗?如“92干红”意思应该是用92年采摘的葡萄酿造之干型红葡萄酒,在我国酒厂中十有七八都有生产,并且一卖就是若干年,到现在依然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不信,你可以到厂家订购此年份酒,保证大多数厂家你要多少有多少,量大还有特殊优惠。可是就算1992年是大丰收年,就算全世界的92年酒都在中国,也不够我们卖这么久和这么个卖法。92年酒到现在,少说也有十年的储藏历史了;也许是中国酿造和储藏工艺有了质的突破,也许中国的92干红不是指的年份,要不然,92干红不可能到现在以至将来还全部都能再有十年的保质期。
谈到中国卖的洋葡萄酒,更是有其“猫腻”。由于国人的崇洋心理和进口渠道的纷杂,致使长期以来,洋酒无论实际品质如何,都以惊人的高价面市。首先我们承认洋酒确实有许多是比我国酒的品质和口感好,但又得承认洋酒中伪劣之品也不少。我国人在懵懂中,用大价钱买各种洋文标示的酒,无论优劣,照单全收。
但是,无论是“中国红”,还是“法国红”,随着国人对葡萄酒的逐渐了解和认知,对红酒的消费必将逐渐走入正轨,走向理性。在这样的大背景、大趋势下,无论谁都不可能再“忽悠”中国消费者太久。那我们的酒企该何去何从呢?我们的“龙头大哥”们又将如何面对呢?是继续领着大家玩概念,还是要站出来振臂一呼?
其实消费者要求的并不高,在他们把各酒厂送到财富和名誉的颠峰时,让他们喝上货真价实的葡萄酒,享受真正的“红色魅力”就好。笔者认为:中国的消费者挺善良,但并不愚昧;总这样靠忽悠他们赚钱,品牌不会长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