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界风云 > 葡萄酒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红酒:奥比安堡的格拉芙之王
·杰西丝·罗宾逊:红酒世界最耀眼
·全球葡萄酒业最具影响力的50人(3
·葡萄酒有“六道密码”
·红酒世界风云人物--休·约翰逊,
推荐文章
·一、葡萄酒行业需要正当竞争
最热文章
·葡萄酒有“六道密码”
·概念空洞不利于中国红酒业发展
·青岛葡萄酒市场:垄断、强攻、插
·2、3年后洋葡萄酒将会面临一次洗
·红酒:奥比安堡的格拉芙之王
·亚洲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
·高原之魂 葡萄奇迹
·国产葡萄酒到底输在哪里?
·葡萄酒业后圈地时代的思考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在西部崛起
旗帜广告位
一、葡萄酒行业需要正当竞争
2012-08-29 14:38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某报6月8日当期,以日报少有的半版大篇幅,发表了题为《揭开洋葡萄酒高价灰幕》的文章。该文指道姓地批评世界葡萄酒巨头法国卡斯特集团在在中国上市的几款原装进口葡萄酒涉嫌暴利,并巧妙地向读者暗示法国卡斯特公司进口到中国的原装葡萄酒是"低质产品”。该文还配了一幅极其夸张的漫画,向读者说明经销洋酒的暴利。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该文极力渲染的所谓"暴利”、"低质”之说漏洞百出,本来不值得一驳,但是对于千千万万不知内情的消费者来说,极有可能受其误导、受其欺骗,导致在消费过程中舍去优质优价的葡萄酒,而去购买真正属于"低质暴利”的葡萄酒。所以,向广大消费者讲明真相,说明原委,是非常必要的。

  产品价格不能没有商业成本
   
  该文指责"离岸价二三十元终端卖数百”,是所谓的"暴利”。姑且不管它数据引用是否正确,单就用离岸价和终端价进行比较,本身就是违背商业常识的表现,目的在于误导消费者。

  因为从离岸价到终端价,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历多个环节,比如国际长途运输费、保险费,到岸后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包装成本,以每瓶离岸价30元计算,加上这些层层费用,到总经销手中成本已达70多元。

  为了把产品卖向全国,总经销还要把产品向全国各地经销商进行多次分销,每个环节都会产生运费、税费、企业运营成本,每个参与者都有权要求取得合理的企业利润,而作为总经销还必须承担起品牌推广重任,品牌推广费用也是一个大头。加之现在国内终端零售企业人为抬高进店费、开瓶费等,让整个费用猛增,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举一些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例子,就能简单明白地说明问题。今年广西生产的菠萝,果农以每斤不到0.5元的价格卖出,而在北京的果品店,消费者要以每斤2元左右的价格才能买到,价格翻了4倍。今年五六月份,山东西瓜田间收购价格每斤不到0.2元,北京零售店每斤卖到1.5元,价格翻了7.5倍。山东富士苹果田间收购价格每斤1元左右,北京批发市场价格每斤在3.5元左右,零售价达到5元,价格翻了5倍。我们平时吃的蔬菜,农民的田间价格与城市零售价格平均相差五六倍,这都是很平常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只不过平时没有注意到而已。因为产品价格里面不只是生产成本,还有运输成本、国家税收、商业成本等等。

  同时,牌产品由于知名度和美誉度高,在消费其物理功能时,更能给消费者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所以价格比非名牌产品更高。比如双星和耐克运动鞋,相同款式的这两种鞋成本相差无几,但为什么耐克的价格就要比双星高出一倍以上呢?因为耐克是世界名牌。卡斯特葡萄酒也如此,因为卡斯特是世界公认品质最好的法国葡萄酒的代表性品牌。

  到底谁有"高价灰幕”?
   
  《揭开洋葡萄酒高价灰幕》一文,对于商品的价格构成一知半解,就武断地妄言什么"高价灰幕”,其实相对于洋葡萄酒,国内某些品牌的葡萄酒那才是真正的"高价灰幕”。就以中国本土葡萄酒业某著名公司生产的中高档产品——窖藏解百纳干红为例来分析:

  1、2005年国内地区酿酒葡萄原料收购价格:2—2.3元/公斤;

  2、在万吨规模以上,波尔多瓶1元/个;瓶帽、酒标约0.5元/套;酒盒3元/个;加工成本2元/瓶;

  仅以生产成本计算,此瓶窖藏解百纳约9元/瓶。

  而厂家给经销商的价格是88元/瓶;酒店建议供应价为188元/瓶;酒店建议零售价为398元/瓶。生产成本到酒店售价已翻了44倍。

  当然我们知道,这种产品的总成本决不是每瓶9元,因为它还有管理成本、销售成本、推广成本,但就是加上这些费用,它的实际价值仍然低于这个太高的价格。如果说什么"高价灰幕”,这才称得上真正的"灰幕”,即使说"黑幕”也不过分。

  卡斯特原装进口酒是无可挑剔的高质酒
   
  《揭》文还引用葡萄酒代理商钟德生先生之话,说什么"在欧洲批发价为5欧元以下葡萄酒属于普通酒,而批发价2.5欧元以下的,只属于能入口,基本能喝的酒而已。”认为卡斯特出口到中国的原装酒"可能并不是高质酒”。

  这又是一个误导、欺骗读者的弥天大谎!

  在欧洲的平价超市,零售价在2—3欧元的葡萄酒随处可见,如果批发价达到5欧元的葡萄酒,那就是中高档葡萄酒了。

  在欧美国家,法律对于食品安全的保障,严厉到近乎苛刻的地步。新闻舆论也专门以"揭黑”为能事。在食品安全上,只要有一点问题,就肯定掀起巨大风波,因为西方的媒体是封不住的,也没有人想去封媒体的口。

  比如"牛血粉”事件,当时只是发现法国有四个省(相当于中国的县)还在采用古老的牛血澄清工艺,并没有发生实质性伤害事件,媒体一报,就搞得全世界草木皆兵,导致法国葡萄酒当年损失达30多亿欧元。还有一个"二恶英”事件,不仅让比利士奶粉业遭受灭顶之灾,还导致政府垮台,直到现在比利士奶粉业都还没有恢复元气。

  在西方国家,一旦出点什么食品安全问题,个人、企业、行业、国家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多数西方国家把食品和药品、枪支、炸药放在同一级别的严厉管理中。如果真的出了问题,当事人和企业一则名誉扫地,二则倾家荡产,坐牢也很常见。这一点中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葡萄酒是法国的传统支柱产业,为了确保葡萄酒的国际竞争力,法国制定了世界上最完善也最严厉的葡萄酒法律体系,确保葡萄酒的质量。如果有哪个生产商或者经营者胆敢违法,轻则名誉扫地,重则倾家荡产,均会导致严重的损失。

  法国卡斯特集团是欧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商,2005年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近200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同年中国葡萄酒企业销售收入总和的两倍。它的产品畅销全球得到了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只要是卡斯特的产品,都由卡斯特品牌为其背书,只要有一个产品敢出质量问题,就会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事件,就会造成对于整个品牌的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就产品品质上,不用任何外部力量监督,卡斯特也决不敢掉以轻心,除非它自己希望破产了。

  目前引进的卡斯特7款酒,2款为最高级别酒;4款为地区餐酒;1款为国际公认的最高品质酒;没有引进级别最低的日常餐酒。
   
  这里有必要给广大的朋友介绍一下法国葡萄酒的质量分级体系。
   
  法国酒法将法国葡萄酒分为4个等级:

  法定产区葡萄酒、优良地区餐酒、地区餐酒、日常餐酒。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波尔多葡萄酒:货真价实还是牟取暴利
下一篇:葡萄酒龙头独享行业高增长
红酒:奥比安堡的格拉芙之王
红酒:奥比安堡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