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黄酒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历史地位,成为名酒版图的重要一员,但是其历史发展特点,使得黄酒的消费具有一定的区域性,黄酒行业的发展始终“不得劲”。
其中,以古越龙山为代表的绍兴黄酒,在认识到自身问题后,近年来也在不断地突围市场,酝酿着黄酒的复兴“风暴”。当破局势能充分聚集之时,黄酒产业又会焕发出怎样的新机与活力?
1 “健康饮酒”风口下 黄酒造酒“不上头”绍兴黄酒集团在连下郑州、太原、重庆三城后,9月15日,绍兴黄酒“不上头”新品上市暨“越酒行天下”推进活动在绍兴举办。
据了解,一直以来,喝黄酒“上头”是外地消费者反映较多的问题。2018年开始,江南大学和绍兴黄酒集团对此课题进行立项,共同成立创新联合实验室,破解酒业消费的难题。
活动现场,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江南大学教授毛健介绍了新品“不上头”黄酒的开发之路。他表示,通过多次科学试验表明,β-苯乙醇、异戊醇等物质是影响“醉酒速率”的关键化合物,这些物质单位含量越多越易上头。
为了减少高级醇和生物胺在单位酒体中的含量,由江南大学和绍兴黄酒集团成立的科研攻关组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创新突破:一是通过“酿酒工艺智能化控制”,通过菌种选育、原料优选、发酵控制和参数智能等技术手段,在酿造环节就削减了黄酒酒体中的“上头”物质。二是通过“陈年酒体数字化设计”。为了使“不上头”新品在体验感上超越传统陈年黄酒,绍兴黄酒集团采用“古越龙山中央库藏”的手工原酒做基酒,全面考虑高级醇、生物胺、酒精度、氨基酸态氮、总酸以及总糖指标,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在优化陈年黄酒风味的基础上解决“上头”问题。
“今天发布的‘不上头’新品,澄清透亮,呈深琥珀色,醇香馥郁优雅,具有杏仁、焦糖、香草和烘焙复合香气,口感协调舒适,具有陈年绍兴黄酒的典型风格,饮后不头疼,不口干,醒酒快。”毛健教授说。
在“大健康”的背景下,绍兴黄酒集团通过别具一格的“造酒运动”为黄酒持续“发声”。通过推广黄酒健康养生的理念,把全新的黄酒概念、品饮体验、健康功效带给更多注重健康生活品质的消费者,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可以占据更有利的细分市场。
“走出去”一直是绍兴黄酒的肯定命题,其中以绍兴黄酒集团的表现最为突出,今年以来,其主动出击的动作频频,向全国市场布局,构建了以郑州、太原、重庆三个根据地为立足点的市场格局,在区域聚焦的同时向全国其他地方进行扩散。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在活动上表示,绍兴是中国黄酒之都,黄酒产业规模约200亿元,绍兴约占四分之一,绍兴是全国最大的黄酒生产基地,无论在企业数量、产量还是销售额均居全国首位,但目前黄酒存在产业体量小、增长速度放缓,市场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等现状,针对这些问题,陈卫提出七大战略意见:
一是,以大产业思维进行战略定位;二是,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建设世界名酒产区,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三是,以文化为质、规模为量,占领文化制高点,掌握话语权;四是,成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风味表达和品质评价体系;五是,联合参与以文化和产业聚集为核心的黄酒小镇建设和黄酒产区建设,打造通用平台,形成产业集群;六是,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升级,带动产业发展;七是,实施“一体双翼”战略,以品牌建设为体,以资本和渠道为翼,打造企业从供应链到产品到营销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酒种,黄酒的未来怎么走?在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看来,黄酒要坚守传统,持续创新才有未来。
他表示黄酒要回归本源、回顾自然酿造,彰显其品质个性特色。一要自然酿造,品质个性;二要足年陈化,酒味醇正;三要开放酿造,多微共酵;四要原料多样,风味多样。
“黄酒的生命必须建立在风味多样化基础之上,风味个性化是黄酒的生命所在。否则黄酒就是高度工业化的啤酒。就不是自然酿造的黄酒,或成为纯种发酵的黄酒。风味同质化的黄酒没有未来。”
同时,黄酒需要明确创新导向,以风味和营养双导向是未来黄酒产业在技术创新,品质提升上坚定不移的方向;其次,坚持自然生态与酿酒微生态双导向,保证以自然生态,开放的生产方式来继续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最后,黄酒需要构建新的品质和价值表达,构建产区、酿坊,标准三大标准体系,通过从而产区、酿坊,标准表达传承文化精华,创新文化表达,创意文化营销。
3 黄酒价值新表达或成全国化关键一环“‘不上头’新品,是黄酒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将对整个黄酒产业产生重要影响,为绍兴重启‘越酒行天下’迈出了坚实一步。”陈卫表示。
同时有业内人士认为,黄酒复兴就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克服黄酒“上头”这一痛点,这不仅是绍兴黄酒的一次技术创新,更能帮助绍兴黄酒加快全国化布局,放大黄酒声量,强化黄酒消费氛围,为黄酒脱离地域消费限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直以来,黄酒行业集中度较低,面临激烈的酒类市场竞争,其产销仍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整体产业规模偏小。黄酒的消费区域相对较集中在江浙沪一带,全国化市场布局和建设还处于粗放生长阶段,导致消费氛围和基础薄弱。
面对未来长远的发展,就如何打破产品、价格同质和江浙沪区域市场带来的限制,创新产品和渠道,以古越龙山为首的黄酒集团也是下足了功夫。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