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春风寄来暖红,浸润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诗词余香里的我们再次感受到一个超脱尘世的诗意中国。正因为千百年来的诗意流淌,我们才得以在浮华掠影下删繁就简,触到那美妙的精神原乡。
世界是一本书,繁华只是其中一页
18世纪末期,农耕文明迈入工业文明,从此拉开了整个世界向工业化社会转变的“现代化”帷幕。城市渐渐兴起,高楼耸立、车水马龙,时光的马车带我们来到一往无前的当下,我们享受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繁华万象下却再也无法自己掌握生活的节奏,诗意与我们的生活也渐行渐远。
生活在这个匆忙的城市里,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每个人都加快了步伐,渐渐成为了习惯,却忘了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过尽千帆质朴,自有一番真意
寻脉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我们在上古诗经里聆听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最初倾诉,在盛唐诗歌里触碰人生路的辗转浮沉,在锦绣宋词里复写万象下的时代风流。这字里行间虽意象繁复,内里却始终如一,无一不是简洁明朗的东方审美意境,饱含先贤对美好生活的定义与哲思。
行走在漫长文明古道上,千年的历史积淀落在心间,一路走来是岁月的痕迹与心境的变迁。一腔诗意和着清风细雨,装点清寂静谧的风景,在当下的熙熙攘攘中,每一句呢喃都化作对生活真意的守护。惊觉阅遍繁华后,重新寻找的不过是诗意里的质朴与纯真。
在田园耕读,寻归最初的生活希冀
纷扰尘世中,缠绕我们的多是一些忙碌的俗务,灯火阑珊的热闹与觥筹交错的痛快,唤不回我们日渐匆匆的脚步。因为灵魂深处缺少安详与笃定,我们彷徨焦虑、孤独失落,同城市一样,患上“城市病”。心灵的原野干涸枯萎,诗意与田园只能写在纸上藏于心中,是心头白月光却也遥不可及。
有人说,人生前半程看风景,余下半程看风景里的自己。那么,就在时光无声处,退守在五彩田园的诗意与宁静里,将自己与自然与土地融为一体,闻一闻泥土的气息,在一茶一墨、一灯一影中敦仁行素,揽四季风声入耳、过一场尘世清欢,把日子描摹成一幅隽永丹青。